认同个屁!如果没有私立学校,我女儿在哪里读书?回到自己本户籍读书吗?为什么学区房这么重要?一个很根本的前提,不就是户籍就近入读吗?!
什么叫教育生态?什么叫生态?一个自然的生态中,就有人成绩好,就有人成绩差,就有人原生家庭经济能力更好,就有人原生家庭经济能力一般的。
在一个生态中,有人在高空,有人在低谷,这才是生态,也是教育生态的真实面貌,这是我们无法忽略的客观事实。
前几天我正在收听一个音频节目,叫做《你好,童年》,这是周轶君与看理想合作的一档音频节目。其中就谈到了一个教育中比较受关注的话题:精英教育到底该不该有?
在英国,私立学校是“精英教育”,在我国,私立学校既承担“精英教育”,也承担某些“平民教育”
那期的《你好,童年》讲的正是英国的精英教育问题。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是李玫瑾老师所说的一句话非常启发我,“你让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孩子去讲为社会贡献什么,这个我觉得实际上是不大可能的。”
你看,这就是精英教育和平民教育的区别。
李玫瑾老师在那期节目中说,在市场经济下,原生家庭的差距各不相同,这一点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的一个个例,除了挪威和瑞士等少数国家,收入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
既然收入差距客观存在,为什么不允许有人上昂贵的私立学校呢?
而精英化教育与平民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精英教育的理念是为世界贡献什么,你的家庭那么好,你长大后就应该要为社会贡献什么,而不是向社会索取什么,这才是精英教育的理念。
我们以英国非常有名的伊顿公学为例。伊顿公学的学生几乎都是来自非常优越的家庭,这里的教育是不是真的看起来那么“不堪”呢?其实也不对。
恰恰相反,伊顿公学为世界输送了大量的精英人才,这是伊顿最大的优势。
伊顿公学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也素以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著称,学生成绩大都优异,被公认是英国最好的中学,是英国王室、政界、经济界精英的培训之地。
这里曾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了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演员汤姆·希德勒斯顿、埃迪·雷德梅恩、休·劳瑞、《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还有“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尔·格里尔斯。也是英国王位第二号继承人、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母校。伊顿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70%进入世界名校。
你看,精英教育是有着精英教育的优势的,它最大的优势就是理念不同,秉承着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的理念。
当你的家庭已经非常富有了,那你的学习就不是为了改变命运,你有更多的责任是对这个社会,所以英国的精英教育特别强调一个就是第一要表达,第二要责任,就是你对这个社会你为别人做点什么。
在一个正常的生态中,我们需要去承认一些客观的事实,那就是家庭经济条件有所区别,有家庭的确就富裕,知识对他来说就真不是改变命运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把这两种家庭的孩子集中在一起上课吗?显然不是。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精英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因人而异。
私立学校是外来务工子女的第一选择
我最近就很焦虑。
焦虑的原因在于,我女儿马上就读初中了,因为户口是老家的,没法读公立学校,尽管我也很想让她读公立学校,但是很遗憾,因为户口是老家的。
最近这几天,班主任告诉我说,摇号应该马上就要出结果了。我非常焦虑,担心我女儿不是在她小学就读的学校。
但担心焦虑也没有用,一切都以摇号为准,系统定在哪里,就在哪里读。
女儿班主任告诉我,初一学校只计划招收四百多位学生,但现在那个学校的六年级有五百多个学生。作为家长,不得不焦虑。
end很多人说私立学校不行,一切都向钱看,一切只是为了金钱,不是真正想要孩子学习成绩好的。
这一点我不敢苟同。
首先,对于私立学校来说,盈利难道不是应该的吗?如果私立学校不赚钱了,难道你会好心去补贴他们的亏损?如果私立学校都不赚钱,那你指望谁来开办私立学校?
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私立学校不是慈善机构。
其次,如果没有私立学校的存在,那么大量的没有原籍户口的子女应该在哪里读书呢?靠着公立学校,应付的来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吗?
显然,如果看问题,我们只看到了其中的一个点,那都不过是在耍流氓而已。
私立学校的存在,才是生态中应该有的事物,存在即合理。没有需求,哪里来的供给?
私立学校的存在,有两点因素非常重要:
给经济能力更好的家庭冠以“精英教育”,而不是知识改变命运
给没有本地户籍的子女,提供上学的条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