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屁股针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陌生,这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童年噩梦,还记得小时候碰到个头疼脑热发烧感冒的,医生都会选择打针,毕竟打针见效快。但是当医生的手还没碰到裤子,小伙伴们是不是就感觉异常紧张,忍不住哭着拔腿就跑,最终还是被家长逮住,夹在大腿间固定住,防止逃跑,于是在哭喊声中迎来猛烈的一针。但是随着时代进步,现在的孩子明显幸福多了,很少看见打“屁股针”,这是为什么呢?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先说一下,打针的主要集中注射方式,简单可分为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挂吊水、打点滴,将细细的针头扎进静脉中,直接将药物输送进血管,优点是见效快,可以输送大量液体药物,缺点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输液的过程中要相对静止、安静。静脉注射的部位一般在手背处,幼儿多是在脚背和额头。
皮内注射:将药物注射到表皮和真皮层之间,主要使用在麻醉和疫苗接种中,也可以用来做过敏试验,一般针头比较贴近皮肤的就是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除了在麻醉和疫苗中使用,还可以用来注射胰岛素等药物,可以快速被人体吸收。
肌肉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深层肌肉组织中,一般适合见效快、刺激性强、药量较大的药物。如果你看到医生是垂直刺入针头,一般就是肌肉注射。肌肉注射也要看情况,如果皮肤有感染会损伤,就不能食用肌肉注射。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为什么现在很少打“屁股针”?
一:臀部脂肪厚,血液循环差
“屁股针”药物吸收率低,注射后想要产生效果速度很慢,会影响打针效果,如果说你打的是疫苗,那么打在臀部上远远没有打在上臂免疫效果来得更快、更好。而上臂脂肪更少,肌肉结实,痛觉神经少,更适合接种大多数种类的疫苗,因此成年人接种多是选择上臂。
二:打“屁股针”涉及隐私
现在大家都很注重保护隐私,而打“屁股针”需要将裤子褪下一点,如果对面是异性医生,难免会觉得尴尬,宁愿选择其他部位打。而且特别像本次新冠疫苗的接种,那么多人排队打针,总不能当着这么多人面脱下裤子打针吧,明显不雅观。因此,考虑到隐私问题,“屁股针”逐渐变少了。
三:打“屁股针”影响活动
有的人打过“屁股针”后不受影响,照常可以走路,但是有的人对疼痛敏感,打完针后整个臀部又酸又疼,需要几天才能恢复,非常影响活动和生活。若是局部出现水肿、硬结,还会感染、化脓,导致肌肉萎缩。
四:抗药性增加
从小到大,不止一次打针、吃药,身体上多少会产生耐药性,“屁股针”的药量不算多,光靠这些药量不足以治愈疾病,如果还是用以往的药量,必定不能满足治疗需求,因此要选择新的注射方式。
五:打“屁股针”有局限性
以前“屁股针”通常是用来注射青霉素,那时候还没有发现头孢,青霉素是经常使用的抗菌药物,屁股肉多,打在屁股上不会扎到骨头,很好控制,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很疼,每次打针都十分抗拒,而且还要做皮试,不过敏才能打,后来人们发现了头孢,头孢可以直接注射,不用皮试,药效比青霉素更稳定,因此逐渐就把“屁股针”淘汰了。
时代在飞速发展,科技在日新月异。不好的事物都会快速消融被好的所代替。正如此次疫情,当人们还在焦虑疫情如何管控的时候,疫情对应的疫苗已经在悄无声息的问世面向群众接种。也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不好的始终会成为过去,美好事物的终要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