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国际周最佳院舍的是:鲁道夫院舍!” 在一片欢呼声中,院舍长Emma落落大方地走上台,在大家的掌声中笑着接过奖状,并熟练地用英文发表了她的感言。
看着眼前这个自信、快乐的14岁女孩,你很难相信一年前,她还是公立学校里一名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中等生”。
用她自己的话说“放在人群里都会看不见的那种”。如今在哈罗海口已经就读一年的她,想起之前的经历和转学的决定,仍然觉得非常值得。
采、文/依然
编辑/Yuan
谈起当初为什么选择哈罗海口,Emma认真思考了一下说,“可能还是因为这里快乐学习的氛围吧!”这也是菁kids采访了哈罗海口几位孩子后最普遍的回答。
每个人都表示,在这里学习很快乐,很自由,有很多有趣的课程可以选择,也不用担心频繁的考试和堆积成山的作业。
中国家庭多年追求的素质教育,似乎在这里找到了出口。
只不过自由的背后,不是全然的放松,而是更多元的发展,更加自律、自主的学习习惯,以及对未来和周遭世界更为深刻的思考和判断。
Emma在House Music院舍音乐会上颁奖
当初决定从一海之隔的广西家乡来到海口,Emma也和家人做了很多抉择和挣扎。初一的时候,Emma还是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选择升入家乡一所不错的公立学校。
面对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以及激烈的竞争,Emma的焦虑也愈发增多。考虑到Emma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爸爸妈妈决定给她换一个环境。
他们认为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才是最重要的,Emma又是个情商极高、兴趣爱好非常广泛的孩子。
公立学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自由发展,所以他们在多方考察后,最终敲定了海口哈罗学校。
海口哈罗学校
依托百年名校英国哈罗公学450年的优秀传统,海口哈罗学校(海口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海口哈罗礼德学校及海口哈罗小狮幼儿园)于2018年签约落户海南,去年9月正式开学以来,已经吸引了300多名和Emma一样来自天南海北的孩子在这里生活和学习。
除了名校的招牌,学校高质量的教学、国际化的课程体系、特别的院舍制寄宿环境以及关怀辅导机制等等,都成为了吸引他们来此求学深造的原因。
远离了公立学校的“内卷”,这些00后的孩子并没有就此“躺平”,而是在新的赛道上开始了另一种人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重新被看到的感觉真好”
从天南海北来到海口哈罗学校的孩子,很多都曾经是当地重点中学的学生。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自己会一直按部就班地考试、升学,直到高中之后再去国外留学。
而寄宿制的国际学校并不是他们的首选。在来到这里之前,Emma也已经在当地一所不错的中学就读了一年,然而回想起来那段经历却不甚愉快。
“感觉老师不怎么关注我,我的特长也不受重视。特别是做不好的时候还会被老师狠狠批评,自信心都受到了很大打击。”她说。于是在和爸爸妈妈认真讨论之后,她选择了哈罗海口。
短短一个学期,这个曾经“不被看到”的孩子就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不仅担任了鲁道夫院舍的院舍长,还频繁出席学校的各项文艺活动和开放日活动,成为了学弟学妹们口中厉害的“大姐姐”。
在最近刚刚结束的International Week中,她又自学了视频拍摄和剪辑,带领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了许多项目,最终帮助所在院舍夺得最佳院舍奖。
Emma在院舍音乐会上独唱表演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对每个学生的平等关注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英语基础薄弱,刚刚来到哈罗海口的时候她经常听不懂老师课上讲的一些专业词汇和术语。院舍的中方导师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在有一天自习的时候把一个厚厚的本子交到了她的手里。
她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列满了各个学科所需要的关键词,甚至包括美术课上可能会用到的英文单词和表达。那一刻Emma非常感动,也再次确认自己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
百日庆典上,Emma在演奏古筝
目前Emma已经完全适应了新学校的生活,也决定申请下学期的宿舍,即将开启她在哈罗海口的住校生活。
“很多人都说我很自信,其实也是到了哈罗之后才一点点改变的。这里的活动非常丰富,我可以做自己擅长的事,也会被老师表扬。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还不错。”
越来越自信的Emma
在读书周扮演小说人物(右2)
“卸掉压力后,我爱上了学习”
和Emma一样,来自河南的Mia同样是从公立中学转校来到哈罗海口的。据Mia的爸爸说,这所学校是当地最好的学校,非常难进,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大。
Mia说,有几次作业特别多,她一直写到夜里11点,妈妈在对面帮她批改作业,自己已经忍不住靠在一摞书本上打起了瞌睡。
来到这里之后,Mia感觉自己瞬间卸下了很多压力,对学习的热情却更加高涨了,也越来越自律,开始不自觉地给自己“加压”。
在完成学校课程之余,还主动报了兴趣班,把业余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来哈罗之前,我就觉得它很神秘,好像蒙着一层面纱。” Mia说。“这里更像一所大学,把一切资源准备好之后,需要你自己去主动探索,主动学习。”
问起她最喜欢的科目,Mia毫不犹豫地说:数学!
“以前我特别害怕上数学课,对数学极其反感。来到这里之后就不一样了,我巴不得每天上数学课。”她把这样的转变归功于数学老师Simon Jones。
这位老师硕士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拥有近10年的教学经验,Mia评价他的课程是“欢快”,“有启发性”。
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自主探索,主动寻找规律和原理,而不是一味地背公式,做练习。
Simon Jones老师在指导学生
最令Mia印象深刻的就是考试前的复习。不同于公立学校的题海战术,这里的习题库被分成了70个等级,孩子们就像闯关游戏一样,可以从最符合自己水平的试题开始做起。
完成之后,便可以继续选择挑战更高难度。这样的正向激励既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水平,又不会让他们有深深的挫败感。
相反,每完成一个新的等级,就仿佛又突破了一层自我,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变成了一次颇有意义的自我挑战。
自信心一点点建立起来之后,Mia的胆子也变大了,敢于主动和老师交流,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了。
在一次校园开放日活动中,Mia突然出现在一群家长之中,让在场的老师吃了一惊。
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当时负责分享的是她的科学老师,而Mia正被一个科学问题所困扰,所以不顾其他人好奇的目光,她径直走向老师问出了这个问题。
Mia在和老师同学一起搭建筑模型
“如果放在以前,我可能会害怕丢人或者尴尬而不敢提问,现在就不会了。”
Mia表示,之前很多家校沟通的工作都是妈妈来负责,到了哈罗海口之后,妈妈认真地告诉她:
“你的英语比妈妈好,今后学习上的事你自己去问老师吧。”从那之后,Mia就再也没让妈妈操过心。
Mia在国际周和同学一起品尝俄罗斯美食
如今,Mia已经在妈妈的陪伴下在哈罗海口找到了自己的学习节奏。
课余时间,她喜欢和妈妈分享学校生活,母女俩一起看了70多本“樊登读书”推荐的书目,“因为里面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内容”,这也是Mia未来想要从事的工作。
她的长笛特长也派上了用场:她成了管弦乐队里的长笛小助教,正带领弟弟妹妹一起努力练习。
Mia说,她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弟弟妹妹们能尽快成长起来,然后大家一起排练新节目。这种团结和融合的感觉是她无比期待的。
Mia为了学校演出练习长笛
“院舍让我更有荣誉感和归属感”
从天南海北来到海口哈罗学校,住校成了很多孩子的必选项。
新奇的院舍制让远离家的孩子在集体中互相鞭策,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协作精神,都得到了锻炼。在生活中,也给予了他们源源不断的温暖与力量。
在哈罗海口,每位学生在入学前都将经历一场别开生面的“分院仪式”,加入六大混龄院舍,从此开启他们全新的寄宿生活。
这是有着450年历史的英国哈罗公学一直沿袭至今的传统,也是《哈利·波特》中的四大院舍的灵感来源。
哈罗海口的六大院舍命名,也充分体现了校园价值观,和学校所推崇的领导力特质:
既有哈罗公学的创办人约翰·里昂,哈罗杰出校友代表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也有首位获得奥运金牌的非裔美国女运动员威尔玛·鲁道夫;既有曾振兴海南文化发展的宋朝大文豪苏轼,心系妇女儿童权益杰出政治家的宋庆龄,也有中国首位女性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每个院舍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颜色、旗帜和徽章。在这里,班级的概念很弱,取而代之的是院舍这个“小家庭”的概念。
高年级的学生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低年级学弟学妹融入校园生活;低年级的学生则会与学长学姐的交往中掌握为人处事的方法。
Jerry在参加Steam Day院舍活动
对于仅仅六年级的Jerry来说,院舍制度让他感到骄傲,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的同时,在集体中也体会到温暖。
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院舍的老师和哥哥姐姐给了他许多关怀,集体生活也让他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来到哈罗海口之前,Jerry的父母本已经安排他去加拿大的一所学校就读,无奈因为疫情原因不得不回国。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知道了哈罗海口正在招生,优越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最终吸引他来到这里,成为哈罗海口的一员。
来到这里近一年,他每一天都过得规律而充实。喜欢编程的他,可以在这里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丰富的课外课也让他拓展了辩论、摄影等新的爱好。
每天晚上的院舍活动时间,是他和同学们锻炼合作能力、增进感情的好机会。
他坦言自己已经爱上了这种自由又自律的生活,“我觉得这个学校比加拿大的都要好。”
Jerry在阅读课上读英文书
Jerry爸爸对于Jerry的教育一直抱有一种非常开明的态度。对于这么小就让Jerry独自住校,他也有自己的考虑。
“他们这代人因为城镇化改造,从小就失去了接触其他孩子的环境,对群体生活、社会生活没有完整的认识,只能到大学后才真正有这个机会。我们觉得这个时间太晚了。”
尽管还是有一丝丝担心,他还是决定放手让孩子试一试,“让他在合适的年龄去融入人群,在生活中学会处理人际交往的实际问题。”
哈罗海口的院舍制和关怀辅导机制,让他相信孩子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Jerry在参加国际周院舍活动
Jerry说,在哈罗海口的宿舍里,每一层楼都会安排一到两位生活老师,负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
每个学期末,学校都会专门为孩子准备一份十分详尽的评价报告,参与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位老师都会在报告中详细地列出孩子本学期的表现和进步,帮助孩子和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生活。
每周末,宿舍老师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聊天,询问他们近期的生活,帮助他们排解烦恼,解决问题。
在院舍这个大家庭里,高年级的孩子也会成为他们的榜样,他们更喜欢和“哥哥姐姐”一起玩,从他们身上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和人生道理。
“哥哥姐姐”也会自觉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我是一个特别有集体荣誉感的人,在这里大家团结一心,都在为院舍出力,我觉得这种感觉特别好。”Jerry说。
寄宿生的日常关怀辅导
如今,兴趣广泛的Jerry在哈罗海口继续着他忙碌而充实的生活,每周一去辩论,周二上摄影课,周三上美术课,周四去科学实验,周五去管乐队练习单簧管,周末则是他最爱的编程课时间。
晚上休息的时候,他还会和同学们一起骑自行车锻炼身体。目前他的梦想是去剑桥大学读生物遗传学。这也是他进入屠呦呦院舍的初衷。
这些孩子所表现出的自信、独立和思想深度令人惊讶,时不时透露出的天真烂漫也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
教育的初衷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不是学习的机器。这也是哈罗学校“全人教育”的理念。在这些超酷的00后身上,让人看到了这种可能性。
他们也许并不是成绩最优异的那一个,却都能在哈罗找到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分数固然重要,但高压下的高分,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赢得的比赛,是否真的值得赴汤蹈火?这样的讨论从未停息,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必须由他们自己决定。当给与孩子选择的自由,让他们充分地试错之后,自我认知才会更清晰,对未来也会更多一份坦然和信心。
作为父母,除了帮助孩子做好选择和判断之外,有时候需要的仅仅是放手,让时间去证明一切。
*本文为哈罗海口定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