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段小视频:
吉林延边一个小男孩没写完作业,一边崩溃地哭着,一边跟妈妈求救“我写不完,你能揍我4下,让爸爸别揍我,行吗?”
他妈妈一边用手机录着视频,一边鼓励小男孩,“我们可以的,用最后10分钟,加油!”
期间,男孩更三番四次哀求妈妈,自己根本写不完作业,再也忍受不了了。
他妈妈语气虽然是温柔的,但是态度却是坚决的,“你一定可以完成!”
到最后,小男孩是不是真的做到了,我们不得而知,但当时的小男孩一定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一定要逼着他写?写不完为什么要挨揍?
常有家长问,我家孩子畏难,遇到难题就退缩,要么就问我,自己不思考,怎么办?
却不曾思考过,孩子这种畏难的情绪,是怎么来的?
1
不久前,央视《心理访谈》的一期节目让人印象深刻。
主人公范成金,今年33岁,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工作,整整十年,始终在家啃老。
曾经的范成金,喜欢雕刻、写写画画,喜欢设计,喜欢有创造力的事物,还会把自己设计的作品拿给妈妈看,上初中的她还设计过一些多功能鞋还有很多新颖款式的衣服。
然而,当她兴致勃勃的跟父母说时,迎来的只有冷嘲热讽,斥责她没有认真读书,一门心思只知道玩。有时甚至会为了让她“长个教训”打她一顿。
即使范成金在成绩上获得了一些成功,范成金的父母还是一脸嫌弃,翻着白眼叫范成金不要因为这一点成绩就得意,这点成绩还到不了他们的要求。
在范成金的记忆里,自己从未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永远只有打击。
在这样的打击中,范成金从害怕与人打交道,到后来面对陌生人说不出话,有了严重的社交障碍。
而当她告诉父母自己的困扰时,得到的却是变本加厉的指责,认为女儿太过于废物,都是懒,不想找工作的借口。
一气之下,范成金在家待业至今,十年未找工作。
有多少孩子,倾尽所有努力,只是想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认同,只是想告诉他们“我可以”,也是想证明给自己“我可以做到”,却终究败在一次次的否定中。
直到有一天他们的力气用尽了,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彻底丧失坚持下去的勇气,再也不去想“我能做到”。
台剧《茉莉的最后一天》中,有一幕让人很心痛。
茉莉,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有一天却突然跳楼自杀了。从小到大,妈妈对她都十分严格,要她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可即使茉莉很拼命去学习,达到母亲的要求,换来的依然只有妈妈的否定:“要不是我逼你,你以为你可以考第一名啊?别太得意,小心下次就掉下去”。
尽管妈妈的本意可能是激励茉莉更加奋发图强,但常常的否定,让茉莉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妈妈才不会爱她。觉得自己“做不到”,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只能选择去死。
无论是十年没找工作,33岁的范成金,还是剧里走向死亡的茉莉,她们原本都不差,有自己的爱好,有希望,却不曾在自己最亲的人身上得到过认可,讨好自己最亲的人,都这么难,自己都做不到,还能做什么呢?因为从没得到过能力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走向悲剧。
2
这样的例子看似很远,其实离我们很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皮克哈特说过:缺乏能力感的孩子,会过于担心或害怕令他人失望,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造成他们无法在学业、事业上取得成绩。
那究竟是什么夺走了孩子的能力感呢?
想一想,作为家长、作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曾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这次你考的好,也许是运气好,别骄傲,要想成绩稳定,以后还得努力学”
“你是我见过最差的学生!”
“作业写完了吗?还不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再玩”
“别玩了,赶紧看看书吧,别人家的孩子超过你那么多都还在学,你有什么脸玩?”
就像这个视频中的爸爸,家长这么说的本意也许是促使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一次次的唠叨、催促却破坏了孩子的自主感与能力感,孩子甚至不希望爸爸回家,亲子之间产生剧烈矛盾。
每一个孩子天生渴望获得能力感,他们花大量的时间来探索和控制这个世界,并渴望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外界的认同。
缺少能力感的孩子往往不敢走出舒适区,特别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碰到挑战会绕着走,或者即使试着挑战一下,碰壁之后也会迅速放弃,不太能坚持,甚至可能在遇挫后,丧失活下去的勇气!
当孩子缺少能力感,第一种表现就是畏难!
遇到事情第一反应是“我不会,我不行,我做不到”。即使开始做了,也是各种拖拉磨蹭,直到不能再拖,一遇到问题就想放弃。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的校外生活状况》显示,近8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而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做作业,因为畏难造成的“喜欢分神,磨蹭”是主因。
3
前几天四字弟弟再上热搜,缘于在采访中表示:
“流量标签不用撕掉,因为那不是我能控制的;但实力是我可以把控的,我可以做到有或者没有,我当然想做有。”
就像千玺的经纪人对他的评价“顺其自然的态度,放松真诚的表达,你大爷永远都将是你大爷”。
“你大爷”的评价虽带玩笑意味,可现在的易烊千玺确实拥有了这份魄力。
而这份魄力,最初是来源于舞蹈老师的认同。
曾经的易烊千玺并不是一个自信的孩子,在三小只中,略显平淡,上台的时候会紧张的拉衣角。
在练习各种舞蹈的过程中,老师的鼓励,和“别的孩子做不到,我能做到”的发现让他找到了自信,学了三个月就获了奖。
也正是在周围的正向激励中,易烊千玺逐渐意识到自己可以做到,可以像妈妈期盼的那样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正是这种“我能做到”的能力感,让千玺开始“倒逼”自己,对自己有要求,不断挖掘自己人生中的可能性。
高考时更是把自己“逼”出了新高度,在仅有57天备考时间的情况下,用高强度的学习考验着自己的承受能力,最终以文化、专业双料第一的成绩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
易烊千玺正是拥有了能力感,才能说出“实力是我可以把控的,我可以做到有或者没有,我当然想做有”这样的话。
赵昱鲲的积极心理学中曾讲到,当我们每个人的自我能力感、关爱感和自主感能得到满足时,自我就能不断变好。
能力感,是构建孩子自信心的基础,是一种内驱力,它能使孩子对自己有更高的追求。
4
作为家长,我们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能力感。
也许有家长会觉得,要给孩子带来能力感,是不是经常鼓励孩子就可以了?
当然不是!
能力感的来源,绝不仅仅是家长的鼓励,而是孩子自己也真正看到自己的成绩,发现自己真的能做到。
让孩子找回学习主动性,面对难题不退缩,相信“我能做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