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诺奖最近的院士!清华副校长薛其坤曾考研3次,5年没出过成果

这几天,最热的无疑是量子力学,而主讲人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更是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物理学家。他是从沂蒙山走出来的世界级大师,可谁曾相当,科学大咖也曾3次考研,读研5年内没出过任何成果,甚至没有写一篇像样的博士论文。

1963年,薛其坤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一个贫困的山村之中,著名的孟良崮就在这个县内。正是因为贫穷,让他早早地懂得了只有依靠知识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一直刻苦求学,终于在1977年考上了当地最好的蒙阴一中。

进入高中后,薛其坤更加发愤图强,于1980年考上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这也是山东省内最好的高校。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很少,1984年9月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到曲阜师范学院(1985年11月更名为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工作,当了一名令人羡慕的大学教师。

可薛其坤并没有满足于此,让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于是,他准备第一年开始考研,目标是物理科学的殿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但考研的道路异常坎坷,1984年第一次考研,其他科目发挥得不错,然而数学却只得了39分,首次落榜。面对挫折,薛其坤隔了一年再考,在1986年再考一次,可没想到的自己的优势科目物理仅考了39分。

作为物理系的一名教师,两次考研失利,对他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但他从不屈服于命运,1987年第三次考研,终于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那时的科研条件并没有现在这么好,研究生期间,由于实验仪器不过关,他读研的前5年几乎没有任何成果,甚至写不出一篇像样的博士论文。

1987年9月至1994年7月,连续7年,薛其坤都在中科院物理所学习,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中间他也曾去日本东北大学短期留学,随后前往美国北卡莱罗那州立大学学习,直到2005前都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对薛其坤来说,在科研道路上,可谓厚积薄发,但一发就不可收拾。35岁就晋级教授,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49岁提出界面高温超导,50岁从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称为是“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近年来,薛其坤获得的荣誉更是不计其数,如2016年9月获首届“未来科学大奖”,奖金高达100万美元,获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2月获菲列兹伦敦奖,2020年9月获复旦—中植科学奖等。

难能可贵的是,薛其坤院士一直保持着教师的本色。2018年2月20日,农历大年初五,他专门来到母校蒙阴一中,抽空作了题为“做个快乐的追梦者——从事量子物理研究的经历和体会”的主旨报告,他曾多次回母校与校领导一起谋划学校发展,并题写了“人性善仁,人情中和,人格诚正,人才博雅”十六个大字,他还与高中学习时所在五班的同学们共同捐资建设文化景观——五班广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媒体报道中,除了有关他的物理研究和科学成就外,最多的是就是关于他深入一线高中与中学生作讲座的消息,近4年来,他曾到重庆南开中学、厦门一中、淄博实验中学、山东莱芜一中、杭州二中等十余所中学授课,影响了数千名中学生,开启青少年的科研之梦。

薛其坤院士结合自己的坎坷经历,告诉当代中学生,正是这些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有了厚积薄发的基础,形成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坚定了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清华大学,薛其坤有一个比“院士”还要响亮的名号——“7-11”。早上7点扎进实验室,一直干到晚上11点。这样的作息时间,薛其坤坚持了20年。 这也许就是薛院士的成功之道吧。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