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唐代诗人李白曾对蜀地山川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今天小编作为高考志愿规划师,在此对着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以手抚膺坐长叹——噫吁嚱,危乎高哉!北京协和医学院之难考,难于上青天!
依小编看,北京协和医学院只有高考状元“上得起”。
北京协和医学院仅仅两个本科招生专业中,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估计是每个拥有“医师梦”的考生的“梦中情专”,说在“梦里”,那意味着可望不可即——难考啊!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每年在全国只有90个招生计划,是教育部批准的小规模招生,当然,这所院校两个本科专业每年加起来招生计划都维持在240人左右,小编在此就以招生人数最多和最少的省市给大家举例,看看北京协和医学院到底有多难考。
据其2020年招生简章显示,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北京市临床医学(八年制)招生人数18人,最高分704,最低分680,平均分687,平均分位次在全省第145位,省控线理科423分,平均分超省控线264分。
在山西、江西、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这6个省市都各有1个招生名额,山西录取分数676分,省控线507分,录取分数超省控线169分,分数位次在全省33位;
江西录取分数686分,省控线522分,录取分数超省控线164分,分数位次在全省24位;广西录取分数702分,省控线509分,录取分数超省控线193分,分数位次在全省26位;海南录取分数898分,省控线539分,录取分数超省控线356分,分数位次在全省16位;
贵州录取分数690分,省控线470分,录取分数超省控线220分,由于贵州的一分一段表到680分结束,再高不显示,而680分累计人数为53人,680分分段人数2人,因此690分的分数位次至少在全省前50;
云南录取分数709分,省控线535分,录取分数超省控线174分,和贵州一样,云南在706分以上不显示分段位次,706分以上累计人数53人,因此推测录取分数位次在全省前50左右;
阅览完毕录取位次情况,想必此时大家可以理解小编所言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有多难考,不过难考也意味着进入这所院校,志在医学甚至志不在医学的学子都绝不会后悔。
就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除了第一阶段在清华大学上2.5年的预科外,求学生涯的第三阶段会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实习见习3年4个月。
这所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传承着协和90年雷打不动的传统之一——内科大查房。协和之所以能成为全中国人“要想活到协和”的医疗寄托,成为全国医学生心中的“圣殿”,成为国家最高医学教育和科研机构,从这一传统便可稍稍窥得其“机密”。
有别于普通的“查房”,由主任医师们带着年轻医生走进一间间病房查看病人情况,内科大查房的内核在于“经典病例的汇报与自由讨论”。
协和大查房主要分为五个步骤,最紧要的就是第一步和第四步。第一步选择病例,原则有三:一是疑难病例、罕见病例;二是诊断不清、治疗有困难的患者;三是带有教学色彩的,有某种新的经验教训值得学习和重视的病例。
第四步病例讨论,是大查房制度中最精彩的环节。各科室之间通过互相提问和答疑,讨论对病例的看法,当场给出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意见,还有国际上该疾病的诊疗进展。在这个环节,教授们往往各抒己见,甚至还会争论起来。
协和历代学术大家都非常重视内科大查房,留下了许多轶事。
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张孝骞》一书中,收录了我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张孝骞张老从1979年至1986年的443篇日记摘要,其中提到“内科大查房”高达十多次。书中记录,张老听闻某日的大查房取消“难过得流出眼泪”,参加了一次高质量大查房后十分兴奋,大查房前悉心指导学生做好病历准备等故事。
他详细记录了1985年8月6日一次大查房前的准备工作:“上午赴院与鲁重美复习病历。明日大查房将讨论一例诊断不明的患者。作了一些阅读,仍苦于解释几个似不相关的体征,在单一诊断上,初步考虑白塞氏病的可能性 。”
白塞氏病现在看来简单,当时的诊断却很困难。参加完这次大查房后的第6天,也就是1985年8月12日,张老自己被确诊为肺癌。
协和人就是这样一代代在救死扶伤上、在医学研究上勇攀高峰、笔耕不辍。
大查房制度诞生之初,参与医生人数少,在病房的病人床边,即可容纳全部医生的巡诊,后来,医生越来越多,内科大查房的地点从病房转移到了能容百余人的阶梯教室。
到了今天,内科大查房场面更加壮观。内科各专科医生几乎全部到场,有时放射科、病理科、检验科、外科等也会视情况参加,每次参加查房的人数多在100人以上,涵盖主任医师、住院医生、实习医生、进修医生、甚至医学生也可参与!
大查房中跨学科的建议实现了各科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提高了医生对疾病的认知。内科疾病的复杂性和医务人员认知的局限性,决定了内科应当发扬大查房的传统,打破学科壁垒,以多学科诊疗模式(即MDT)使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不断精进医生、学科、医院诊治疑难病的能力。
协和之所以为协和,便在于此。
北京协和医学院之所以难考,也在于此。
没有良好的基础,如何驾驭如此之“艰深”的医学?如何领会如此之“高”的觉悟和品格?
要做协和人,必须得过难考这一关,北京协和医学院“高进、优教、严出”、“少而精”的培养理念必不会让考生失望,52位医学泰斗和两院院士皆出于此,也许你就是下一位。正所谓协和出人才,敢考你就来!
关注“在言高校”,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