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桑榆晚
前不久某一个早教中心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个孩子打了另一个孩子。
本来小孩子打打闹闹很常见,一般来说大人都会阻拦。
可是在这个监控视频里,打人孩子的母亲玩着手机,看着孩子打人也无动于衷。
被打的孩子家长,先是找到早教中心的员工,希望能够协调这件事,请对方孩子道个歉。
对方不仅不道歉,态度还很强硬。
自家孩子被打,这位妈妈还是想讨个公道,最后无奈求助派出所,想走民事调解,向对方家长要一句“对不起”。
结果……
打人孩子的妈妈在儿童节那天,发了这么一个朋友圈
除了“早日归西”这4字诅咒,这条朋友圈配图里的大人和孩子,脸都没有打码。
这位叫@蜂蜜芥末子的妈妈气不过,把这件事发到了网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些网友觉得孩子之间有摩擦,弄到最后发律师函,有点“小题大做”:
但更多人指责这种发朋友圈诅咒孩子的行为:
楼主@蜂蜜芥末子站出来解释说:
不管孩子之间矛盾如何,作为一个成年人,在朋友圈发出别人孩子的照片,还公然诅咒,这种素质真的不敢恭维。
郑渊杰说:
“母亲的含义是影响,对孩子的影响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渗透,并贯穿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胞。”
在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中,妈妈的行为处事,妈妈的性情特点、妈妈的思维方式,会不知不觉地渗透进孩子的身体里。
父母的修养,决定孩子的教养。
父母的教育方法,真的决定了孩子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好的教养,藏在每一件小事里
网友@听雨讲过一个故事:
一次和朋友去商场里的卫生间,位置满了,需要排队,来了一个很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
妈妈对小女孩说:“人有点多,要排队,你坚持一下。”
没过几秒钟,小女孩实在坚持不住了……
妈妈说:“那大家都在排队,我和前面的姐姐商量一下吧!”
排在前面的几个人听到后,主动提出让小女孩先上。
本以为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这么结束了,可让人惊讶的是,小女孩出来之后,母女俩又重新站到了队伍的最后。
这个妈妈一边等,一边对女孩解释说:
“本来我们是要排队的,因为你是小朋友,等不及,姐姐们才让你先上的,可是妈妈是大人,大人要排队的。
“刚才插队已经很不对了,所以现在妈妈上厕所,我们再排队一次。”
“你一定要记住,以后上厕所都要排队……”
讲规矩不代表没有棱角,不懂反抗,不懂变通。
特权也有限度,这是这个妈妈教给孩子的规矩。
好的教养和规则意识,就藏在上厕所这样的小事里。
家长的引导,决定孩子对待犯错的态度
公共场合把饮料洒了,弄到别人身上了,这种事情特别常见。有的父母会大声呵斥孩子,全然不顾影响到了别人。
网友@黄牛说,他见过一个爸爸,做法就特别好。
那是在一家民宿,早餐时间,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想把喝不完的豆浆拿到楼上房间喝,但是在上楼梯的时候翻泼了一楼梯。
小男孩爸爸带着小男孩去服务员那里,让小孩子鞠躬道歉,然后从服务员那里要了抹布。
小男孩擦楼梯,爸爸到水池洗抹布,看着小男孩把楼梯擦干净。
中间服务员说不用管让她来就好,这个爸爸说让我们来吧。擦完后带着小男孩还了抹布,再次表示给服务员添麻烦了。
一般人看到这里,会觉得这件事已经做得很圆满了。
没想到这个爸爸并不打算就这么算了。
他问孩子:“你觉得你为什么会打翻豆浆?”
然后这个爸爸把另一杯没喝完的豆浆递给孩子,一边说一边演示:“打翻豆浆是拿的姿势不对,一个手托底一个手扶住杯子就才能拿得稳,你再试试看。”
小男孩捧着这杯豆浆上楼,没有再打翻。
带孩子道歉,是让孩子知道犯了错要有认错的态度;
让孩子打扫,是让孩子知道犯错后要尽力弥补;
教孩子姿势,是让孩子知道犯错以后要总结教训,以后不犯同样的错。
小小一件事情,这个爸爸的教育非常惊艳。
家长的教养,决定孩子爱的高度
在一趟火车软卧上,遇到了一个60岁左右的老太太,和她大概五六岁的外孙女。
她们和我在一个包厢,在对面的上铺。
“共处一室”一天一夜后,我开始感慨起这个老太太的修养:
1. 没有任何要求换铺,哪怕两个下铺分别是青壮年女子和正在上大学的男大学生(全社会最好说话的一群人);
2. 早早熄灯,孩子睡不着,姥姥温声软语地哄,告诉孩子明天要坐飞机所以要好好休息,而且不要打扰别人;
3. 祖孙俩起得很早,但是起了半天我都不知道。
最后要下车前,这位老太太抱着小小的外孙女说了一段话,更让我心服口服:
“这是姥姥和你呆在一起最长的一段时间了,你知道这次你在姥姥家呆了多久吗?63天。宝宝要走了,姥姥很舍不得你,但是你要去爸爸妈妈边上了,要和爸爸妈妈快快乐乐的~等会你奶奶来接你,想不想奶奶啊,奶奶那么大岁数了还要送你去出国,你也要心疼奶奶哦~”
那个小小的女孩点点头,亲了亲姥姥的脸,非常直接地表白说:“姥姥我爱你。”
央视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镜子》,其中有一句孩子的自白叫人难以忘记: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父母的修养,就预示着孩子以后的教养。
每一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教养,也决定了孩子内心爱的高度。
孩子的品行,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里
前年去参加婚礼,同一个桌子上坐了两个远方亲戚,都带着小孩。
其中一对母子,盯着一盘菜猛吃,别人一转桌子就要翻个白眼。这时候端上了一盘烤鸡腿,男孩大喊着:“妈妈妈妈,我要吃鸡腿!!!”
他妈妈也不顾其他人,站起来帮孩子夹了四五个鸡腿,一边解释着说:“小孩子长个呢,就是得多吃点肉。”
另外一个孩子看见了,小声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再多吃几个。”
这个妈妈微微一笑说,“这道菜是姑姑(新娘)请我们大家吃的,我给你夹一个,你要吃完哦。”
小男孩点点头。
两年后,亲戚家又有人结婚,我却只看到其中一对母子。好奇之下问了长辈,得到的回答是:“连饭桌教养都不懂的人,也没必要多来往。”
父母吃饭的样子,就是孩子吃饭的样子。
一个人吃饭的样子,也是他最真实的样子。
在外面吃饭不懂礼仪的人,在家里吃饭必定也毫无规矩。日积月累,饭桌修养会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中显山露水。
不仅会暴露他的教养,还有品性、为人、格局。
有一个家长在微信群里提问,他说:“我侄女有一坏行为,常偷钱,自家的,我家的,其他亲戚的,他爸爸同事的,只要有机会,她都会偷。这一行为从小就有,家里人都不知道拿她怎么办了。”
刚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都感到颇为震惊。
怎么会有一个小孩无缘无故喜欢偷钱呢?
后来了解实情发现,这个小孩的父母在一个工厂食堂工作,经常从厂里顺一些蔬菜蛋肉、生活用品回家。
家长的行为耳濡目染,孩子内心才种出了怪异的果实。
见过很多好的教育方法,看过很多教育类的书籍后,你可能会领悟到一件事:
所有的教育,都没有捷径可走。
父母的教育方法,决定了孩子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刻在骨子里的教养,细节处也不马虎的优秀习惯,是父母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 End ——
作者:桑榆晚。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