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的同学,要了解这些!

转自公众号:中国大学生在线,

本文由中国大学生在线(dxsmoegovcn)综合自中华全国学联、研招网 ,供参考

学硕和专硕?

统考和联考?

国家线和自划线?

想考研,但却不了解考研

看下面!看下面!看下面!

考研时间安排

5月、6月: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首先,5月、6月要进入复习状态,改变懒散的生活习惯,制定一个有利于提高自己复习效率的作息时间表(保证睡眠,绝不熬夜),按照新的作息时间执行复习计划。其次,这段时间的复习任务是打基础,扎扎实实看一遍书,不急于做模拟题。在备考初始阶段,英语方面要注重积累英语词汇;政治科目要不断温故知新,并及时补充和更新知识;数学科目可以多练多算,把复习全书的例题都做了,总结答题规律。然后,考生要紧跟目标院校的专业课方向,有针对性地收集复习资料,包括往年专业课试题和老师的讲义、论文、专著等。通过第一轮复习,考生可以将自己的资料总结后形成自己的备考笔记,构建复习的知识框架。

7月、8月:暑期复习、强化阶段。

暑假是考生备考的二轮复习阶段,考生可以一边背单词一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可以通过整理各科错题集梳理知识要点,不要嫌麻烦,多记总没坏处,可以每周挑出一天时间来巩固吸收之前的错题,“温故而知新”非常重要。在强化阶段,考生可以用笔记本和彩色笔,对重点内容、关键词句、疑难问题进行勾画,以加深记忆,也利于后期重点复习。此外,也可寻找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复习,相互督促、鼓励。

8月、9月:教育部发布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各院校也陆续发布当年研究生招生章程。

考生应及时了解工作管理规定内容,主要包括考研初试时间、网上报名时间、打印准考证时间等重要研考信息。

9月中旬:考研招生专业目录和考试大纲在各院校官网陆续发布。

考生可以认真研读公共课大纲,回顾暑期强化笔记,启动模拟题、仿真题等的练习,进行查漏补缺,同时专业课复习在这阶段也进入综合提升阶段,考生要注意稳定心态,不要被周围不相干的人和事过多地打扰,安心备考。

9月下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预报名。

10月中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正式报名。

截止到10月底:大部分高校专业课自命题考试大纲发布完毕。

11月上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网上或现场确认。

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具体时间、要求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并按规定完成网上(现场)核对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缴纳报考费、采集本人图像信息等工作。

12月中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准考证打印。

12月打印《准考证》功能开通,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

同时,考生在12月份进入研招备考的冲刺阶段,考生可以对各门课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有效地整合,在头脑中形成对整个章节的知识框架图,此外还要使用考研真题,开始进行考场模拟训练,每天固定时间做整套试卷,每天要抽出一定时间对重点和高频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这段时期可能大部分考生都进入了复习疲倦期,这阶段要调整心态,不要因焦虑、恐慌等情绪质疑自己的复习成果,也不要熬夜,可按照考试时间提前调整好作息和饮食。

12月下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

次年2月中下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公布。

次年2月下旬:34所自定义分数线的研究生招生单位复试分数线陆续公布。

次年3月上中旬左右:国家复试分数线公布。

次年3月下旬、4月:全国各研招单位复试调剂工作陆续进行。

截止到次年6月:各大招生单位陆续公布硕士研究生录取名单。

(具体时间节点需以最新的通知公告为准)

考研基础名词解释

01

学术型硕士

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军事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类。

02

专业型硕士

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中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己达15类,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主要分为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学习两类。

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差别?

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是两种硕士的不同形式,前者偏向研究,后者偏向实践。

学制也不同,一般学硕为三年硕士,专硕为两年硕士,但是也有部分专业学制相同,比如法学一般都是三年。法学(刑法)这样的就是学术硕士,而法律硕士不分专业的一般是专业硕士。

专业硕士一般在理论上学习相对简单,比如英语学习的就是英语二,但是拥有校内理论和校外实践的两位导师,而学术硕士就只有一位。

考研基础名词解释

01

同等学力考生

报考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者是指未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但是业务水平达到了本科毕业生水平的生源,这类没有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的考生,均属同等学力考生。

02

非全日制研究生

指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

03

统考

统考也就是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分为公共课统考和专业课统考。公共课统考包括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统考有以下专业:法硕、西医综合、中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

04

联考

联考也就是全国联考,是由招收该专业硕士的多所高校联合招收,统一命题,一般有管理类联考、法律硕士联考等。

考研基本常识

1

学科门类

考研专业分为十四大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01] ;经济学[02] ;法学[03](不含法律硕士专业[030180]);教育学[04](不含体育学[0403]) ;文学[05] ;历史学[06] ;理学[07] ;工学[08];农学[09];医学[10]; 军事学[11] ;管理学[12];艺术学[13];交叉学科[14](新增)。

2

初试公共课

1、政治(必考)

考查范围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2、英语(必考)

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一般情况下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也有部分专硕会考英语一。

无论是英一还是英二,其试卷都是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题型主要是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新题型、翻译、写作这几个模块。

问:考研英语与四六级的区别

第一,词汇。考研英语在词汇上主要考察熟词新义,有些中学词汇的新用法都能考的一塌糊涂;而四、六级英语主要考察生词的第一意义或常用意义,只要你背了大纲的词汇表,基本就没问题;

第二,语言材料。考研英语的语言材料多长难句;四、六级英语几乎没有长难句,都是很简单的句子,意思几乎一看就明白,不用仔细琢磨其意义。

第三,阅读理解。考研阅读理解B部分,即阅读理解新题型是考研独有的题型,该题型主要考查大家对连贯性、一致性、逻辑性等语篇、语段整体性特征及文章结构的理解,这对综合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测试目的。考研英语体现的是难度,四、六级英语更体现在速度。比如一个阅读片段,考研英语一般要花15分钟去推敲琢磨,而六级英语必须在8-9分钟去做完

3、数学

分为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主要包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及数理统计、微积分等。

分数线

国家线

国家线即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是基础分数线。国家线包括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单科包括专业课、公共课两种。通过国家线指的不仅仅是总分通过了国家线,单科每一门也都要通过国家线。

自划线

指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复试分数线。一般来说,自主划线的学校的分数线都会比国家线先出,而且一般都会高于国家线。学校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

学校(院)线

学校(院)线是各招生单位在国家线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当年招生人数、报考人数、过国家线人数及复试人数比例等确定的考研复试线。国家线是最低复试线,各招生单位的复试线肯定比国家线高或者持平。由于各招生单位每年的招生情况有变化,所以每年的复试线都有变化。学校(院)复试线是考生选择招生单位及专业的一个重要参考。

一区二区线

一区二区分数线是根据地区划分,一般来说,一区为教育强省,一区的分数线一般会高于二区。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单科线

单科满分=100分的只有政治和外语,单科(满分=100)所指的分数就是政治和英语的线。单科(>100)是指数学和专业课,数学满分150分,专业课满分150分;另外,很多专业不考数学,那么这个就是指专业课的,有的专业考两门专业课,每门150分,也有些专业课满分是300分的,这里用>100就把所有的情况都统一起来了。

总分和单科都必须过线。如果考生成绩有一门课或者总分不过国家线,那么就意味着此次考研失败,也没有机会参加调剂。

如果报一区的考生单科或者总分没过一区的分数线,但是过了二区国家线,就有机会参加二区招生单位的调剂。

看完小中的备考宝典

是不是心里有点数了呢~

记得提前确定好目标

制定好学习计划

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2021高考数据汇总(0509更新)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