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说
医学专业可以说是这两年非常火爆的一类学科,因疫情原因,医护人员的地位直线上升。很多高考生把医学类院校和医学相关专业作为自己的首选。不可否认,学医是个很好的选择,但医学生的苦,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人们常说“术业有专攻”,想要从初出茅庐的医学新生,成长为人们眼中的医学专家,需要漫长的过程。并且医学生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实在是太多,需要时间来积累。是没有办法在很短是的时间内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的。
医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不允许出现一点失误。那么,如果医生自己生病了,怎么办呢?身经百战的医生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下诊断,开药方。但对于普通的医学生来说,自己给自己看病,还是有难度的。
医学生就诊“邂逅”老师,诊室秒变“考试现场”
这位叫杨平的大学生,在去医院就医时,遇到了尴尬事。杨平高考以不错的成绩考入了河北医科大学,并就读于临床医学专业。今年虽然已经大四了,但平时没有多少实践方面的经验,只是掌握了理论基础知识。
杨平因出现呕吐和拉肚子的现象,打算去医院看病。没想到一进诊室,看到的是自己熟悉的老师。这种“邂逅”不知该开心还是难过。老师看见是自己的学生,开口说“你是来学习的还是来看病的?”
杨平不好意思的回答:“老师,我是来看病的,这段时间肚子不太舒服,不太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老师一点也没客气,继续说道:“你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吧,自己的病情诊断不出来吗?把相关病理知识背一下听听。”
杨平一听有点慌了,虽然平时成绩还不错,但突然一下让背出来,也是挺难的。他平静下心情,仔细的想了想,说出了相关的理论基础。说完后,杨平还在窃喜,自己答得不错,老师应该不会再问了。
实际情况却让杨平哭笑不得,老师接着说你既然分析出病情了,就自己开药吧。于是他硬着头皮开出了药方,这才算逃过一劫。没想到来医院看个病,诊室变成了“考试现场”,面对老师的灵魂拷问,杨平凭借爆表的求生欲。顺利通关。
医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以后要从事的是治病救人的工作,所以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若是自己生病了,都不能自己诊治,那么就更不能为患者服务了。
医学生究竟有多辛苦?学医学到秃头不是开玩笑
专业学制长,基础课程多
正常的大学本科只需要4年,而医学生的本科需要读5年。大部分的医学生本科毕业后,都会考研甚至读博。不往上考,就没有好的就业机会。
医学类别无论是临床还是护理或是检验,基础课程是都要学习的。这些基本课程就要比其他任何一个专业都多,在此基础上,还有不同专业不同的侧重学科。五年下来,每个人的课本的数量可以绕学校一圈。
期末整本书都是重点
很多大学生,平时可以不听课,等到期末考试前,找到老师划重点即可。把重点背会就不能挂科。但是医学生的课本上,每一页都是重点。想要问老师要考试“秘籍”,老师只会说“一本书”。背的昏天暗地,还得有很强的记忆力。
课余生活不存在,不是在上实验课,就是在上专业课
医学生的日常可不是逛个街,看个电影那么悠闲。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基本每周都有40节课,还可能不在同一个教学楼。实验课同等重要,可能周末两天全都贡献给了小兔子和小白鼠。并且考试的科目至少有17种。
医学生需要更加的努力,大众也要多一些理解
当医学生初入医院工作时,没有实践经历,只有理论基础是不够的。完成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成为医生后,依然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医学无止境,选择从医,就要有一生都在学习的准备。
医生不是神,只能治病,不能治命。在医生辛苦付出的同时,也需要大众的理解和尊重。医生的工作性质不是早八晚五的标准工作制,随时有患者随时就要看诊。一台好几个小时的手术做下来,再好的体力都会不支,也要不顾身体的优先处理患者。
对医生多一些理解,医患之间的关系其实可以很融洽。毕竟学医的苦,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医学生辛苦吗?你会让自己的孩子学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