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神童就大加推崇。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就记载了一位神童的故事:“唐刘宴,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这些神童都是父母用来激励孩子的榜样,但一直以来,却鲜有人提及神童们长大后的经历。
2000年7月,又到了高考发榜日。这一天的热闹堪比古代科举的发榜,虽然考大学不等同做官,但人生的平台就此初步定下。何碧玉成了这次榜单上的名人,因为她夺得了河南高考榜首,考了满分。要知道河南的高考放眼全国虽然说不上多难,但也不是多简单就对了,能拿满分放在古代科举中状元、会元说不上,至少也是个江南解元的水平了。如果说这些还不值得惊奇,如果再加上她那年仅14岁的年龄就真能惊到一众人等了。
经过媒体的争相曝光,人们也逐渐认识了这个名动一时的奇才少女何碧玉。然而,自这位河南高考魁首考取清华大学生物系之后,关于她的报道就逐渐减少了。那么,后来她在从事什么工作?发展的又怎么样呢?
01
何碧玉,于1985年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市。她小时候并没有展现出超过常人太多的天赋,不像蔡伯俙那般3岁不到就被赐进士出身,不像骆宾王那样7岁能作《咏鹅》诗,不像王勃那样9岁能作《指瑕》指正颜师古的错讹。小学时她只是许多“别人家的孩子”中的一员,真正的转折是出现在初中。
何碧玉上初中时,正好新乡市一中下设了唯一一个超常教育实验班,年仅10岁的何碧玉选择报考并顺利通过测试,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入选实验班。在班上,30多名同学用4年时间就学完了高中所有课程。1999年高考,13岁的何碧玉参加了,还考上了一本,但对这个成绩她并不满足,选择再学一年。2000年,高考来临之际,何碧玉在窗前写下誓言:“清华!志在必得!我不可能考不上!”于是,那一年高考,何碧玉以满分的成绩成功考入清华。
02
古时的科举是惊动全国的大事,特别是春闱放榜后,“二十八人初上第,百千万里尽传名”的盛况古来有之,高中进士的举子们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国家还会安排樱桃宴、琼林宴、游曲江、题雁塔等节目,喧闹至极,也得意至极。何碧玉当年也享受了同等的待遇,无数媒体、电视台争相报道她的事迹,抢着采访她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王安石讲了个《伤仲永》的故事,神童如果得不到培养最终会逐渐沦落为凡人。何碧玉很幸运地进入了超常教育实验班,又能进入清华深造。但清华显然不是这个天才少女的最终目标,而只是她另一个起点。
2004年,何碧玉从清华大学毕业,作为优秀毕业生的她,成功得到了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留学的机会。美国相对国内而言有更好的科研环境和待遇,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无疑是一处圣地,所以何碧玉没有犹豫地抓住了机会。不到5年的时间里,何碧玉获得了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10年,作为博士后研究员的何碧玉,在华盛顿放射研究所进行研究学习,后来更是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从事独立研究,2016年时何碧玉成为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的助理教授。
33岁的何碧玉被问到是否有归国工作的想法时,她的回答是暂时没有,因为国外环境更适合研究。这不是何碧玉好高骛远或者忘恩负义,因为何碧玉并没有像很多人一样当了教授就去拿美国绿卡,或者改变国籍,从此脱离中国人,她的内心中始终是爱国的,留在美国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学术追求。她曾说过:“我会回国的!”
结语
或许很多人并不理解何碧玉的做法,认为她这样做是忘恩负义,还有人认为她说回国之言只是平息众愤的权宜之计,很多人对此也表示了冷嘲热讽。但是自古以来决心追求学术的人,其实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想法,她们选择好的环境,有时候真的只是因为那个环境更适合而已,由此我们要相信何碧玉一定是一个不忘祖国恩的人,至于她说的回国之言时间自会替我们认证。
参考资料:
《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