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年人的眼中,婴儿不仅体型上小小的没有什么能力,甚至连自理都做不到。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小婴儿出生后就是有一定攻击性的,这种攻击性几乎可以伴随他的一生,只是家长在演完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特质。
9个月大宝宝“凶得很”,小姨见了也有些害怕
诺诺只有9个多月,平时不闹人很爱笑,只是偶尔表现得“凶巴巴”,家人都调侃孩子脾气大。
宝宝从小就很喜欢被小姨抱,不过随着宝宝越来越懂事,小姨也不会被特殊对待了。有一次宝宝正在喝奶粉,小姨想上前逗一逗诺诺假装把他的奶瓶拿走,却不想惹得宝宝大哭起来。
从这次经历之后,诺诺不再喜欢让小姨抱,每次到了小姨怀里都会用力推开,甚至用手拍打小姨。
婴儿生下来有“攻击性”,家长是否注意到这些特质?
婴儿身上的攻击性和成年人不一样,宝宝身上很多表现都体现了他这一特质,其实家长没有想太多。
婴儿的大哭和尖叫、吃母乳时用力咬和抓挠妈妈的胸、以及开心或不开心时的用力拍打,这些都是他攻击性的行为。
使他们能够柔和下来的条件,往往和父母的做法有关,否则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会逐步升级,而对身边人产生更强烈的刺激。
宝宝的哭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婴儿哭泣时如果父母能按他的需求,及时把他哄好,那么宝宝的哭泣就会很快停止,家长也会感到安心。
若这时家长没有明白宝宝的意思,或是在哭泣时批评宝宝,那么婴儿的攻击性就会越来越强,导致哭声越来越大。
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降低婴儿的“攻击性”?
不要小瞧婴儿生来自带的攻击性,这些行为看上去只是小婴儿不懂事的表现,但婴儿时期父母怎样应对宝宝的攻击性,对孩子心理成长这有影响的,间接决定了宝宝未来的性格。
家长若想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发育,在他婴儿时期就要正确应对他的攻击性。
★ 对宝宝表示出接纳性,可建立他的安全感
首先,家长要允许婴儿小时候有不同情绪表达出来,在照料小婴儿时,别在他面前表现出不耐烦,或嫌弃回避的语气和态度。
婴儿虽不懂爸爸妈妈究竟在说什么,但他分得清父母的情绪是积极还是消极。当他感觉到自己的小性子被父母接纳,他也会随之缓和下来,否则将以更强的攻击性去和父母索要关爱。
这一步骤做得好,可使宝宝从小有强烈的安全感,长大之后有爱且独立。
★ 及时的回应,能降低婴儿攻击性
当婴儿有需求时不需要家长及时回应,饿了就要吃奶、不舒服就立刻需要抱抱,从婴儿发出需求到被满足的过程越长,他的攻击性也就越强。
因此,在小婴儿时期,家长不必刻意训练宝宝哭一会儿再抱,这会使婴儿特别烦躁,不仅锻炼不出耐心长大后反而变成了急性子。
★ 父母的贴心照料,会降低婴儿攻击性
研究表明,当婴儿和父母的皮肤有接触时能缓解焦虑,使婴儿的攻击性慢慢减缓甚至消失。
家长轻柔的语气还有细致入微的照料,可使小婴儿的情绪和身体相对稳定。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问题,家长是冷漠还是热心,都会得到小婴儿相应的回应。想要孩子长大后性格好,从小就要让他感受到温和的环境。
婴儿的一系列表现并不简单,家长做到以上3点,可降低婴儿的攻击性更有利于他的心理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