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言识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
在河北衡水的一个小区门口,穿校服的中学生对一位中年女子拳打脚踢。
路人多次上前劝阻,却遭来学生的无情谩骂。
后来,大家实在看不过去。
便联合起来把这个学生“制服”,逼他跪在了地上。
强烈要求他向这位女子道歉。
原来,这位挨打的中年女子是他的母亲。
学生在众人的强制要求下,站起身向母亲道了歉,随后扶着母亲离开了。
事件结局虽然解气,却又不禁让人心生同情和悲哀。
小小年纪竟然当街殴打自己的母亲,实属大逆不孝。
但反过来又想,男孩能做出这样专横跋扈的野蛮行为,又是谁之过呢?
看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毛病,几乎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很多家长,本着爱孩子的初衷,却滑入了溺爱的深渊。
殊不知,溺爱根本不是爱,而是对孩子的一种甜蜜的摧残。
对待孩子,再爱也要守有底线。
你的无底线纵容退让
会使孩子“活成霸王”
家长的无底线纵容,是给孩子最毒的毒药。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天太晚了,父亲走进儿子房间,提醒跟儿子一起打游戏的同学早点回家。
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善意提醒,却把正玩在兴头上的儿子给惹怒了。
他把父亲推搡了出来,在客厅将父亲摁倒在地,拳打脚踢。
还顺手拿过桌子上的一瓶橙汁,径直浇灌在了父亲的头上和身上。
俗话说:父爱如山。
而此时,这座“大山”正被宠坏了的“霸王孩子”压在身下。
更加令人发指的是,中途爷爷从房间出来劝架,却被孙子一脚踹了回去。
母亲全程只是哭着拉儿子,没有动手打一下,而被打的父亲至始至终也未还手。
即使在犯如此严重错误的时候,家长依然舍不得动孩子一根手指头。
正是一家人毫无底线的纵容退让,把这个十几岁的孩子惯成了蛮横的“家中霸王”。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
想毁掉一个孩子,就使劲惯他,把他惯的无法无天。
可当孩子被惯坏,受伤受累的,还是家长自己。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爱和教育缺一不可,它们相辅相成,就像天平的两端一样。
一味纵容,一味退让,让天平一端的教育缺失,只会让孩子在溺爱的失衡中成长。
你的无底线包办代替
会让孩子“生活无法自理”
身为父母,最追悔莫及的莫过于:
当孩子在身边,需要习得独立生活的能力时,从不忍心放手;
当孩子即将离开,需要自己独立时,才恍然发现,他根本无法自理。
有一个亲戚,他家的孩子从小学习就好。
从小县城的小学、初中,一路考到市里的重点高中,又考到千里之外的同济大学。
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后来听说,孩子先是休学了1年,现在直接退学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自己独立生活。
而他却无法适应。
不会洗衣服,不会排队打饭,不会和同学相约去玩,生活的不能自理,甚至让学习也一度跟不上,还挂了好几门课。
后来,老师发现孩子有抑郁倾向,才通知了家长。
其实,这一天我早有预料,但是没想到会如此严重。
因为孩子妈妈从小对他的管理就特别严格,很少让他和其它小朋友玩,除了学习、上厕所和吃饭,几乎包办了所有事情。
他们的无底线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的权利。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
一味地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
你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习惯“坐享其成”,习惯不去操心和理会。
因为他知道,总有人会替他去做。
可孩子终究是社会的个体,终将要独立生活和独立面对。
你的无底线攀比满足
会让孩子“对虚荣盲目追逐”
看过一句很扎心的话:
“教室里坐着几十个孩子,稚嫩的脸下,无一不心存攀比。”
细细想来,每一个爱攀比孩子的身后,是不是都站着一个比他们更爱攀比的家长呢?
有个朋友,在女儿刚升初中的时候准备了全新的“开学装备”:
新衣服、新文具、笔记本电脑、耳机......足足花了小一万。
面对这笔“开学投资”,朋友当时笑着说:
“虽然有点“吃不消”,但是必须买。不能让孩子被人看不起,那我这做家长的更没面子。”
如今,她的女儿应该上初二了。
前不久,他愁眉苦脸地跟我抱怨:
“我女儿现在越来越爱攀比,衣服要名牌,用的也要名牌,还说很多同学都是这样,自己没有就没面子。”
我笑着说:“要有面子,不正是你教给孩子的吗?”
他点头同意,却后悔不已。
有多少家长,起初把孩子当成了自己攀比的“工具”?
孩子长得好,穿得好,用得好,学习好,都是自己攀比炫耀、挣足面子的依靠。
却不知,这种行为和认知会潜入孩子的意识,埋下虚荣的种子。
正如这句话说的:孩子的虚荣心,都是家长行为的延续和惯性。
真正的爱孩子
是要让他“学会和懂得”
曾看过泰国一个非常走心的视频:
视频中,一位妈妈靠卖水果为生,与女儿相依为命。
妈妈看到女儿不会削菠萝,她没有帮女儿削,而是自己拿起一个菠萝做示范,让女儿自己学会。
天气炎热,妈妈给女儿做了“菠萝冰条”,告诉她,可以去卖这个换钱!
第一次,女儿没有卖掉,看着框内融化的冰水,非常沮丧。
妈妈依然没有帮她卖,而是告诉她:“你去菜市场,看看别人是怎么卖东西的?”
于是,女儿独自去菜市场观察、学习。
像别人一样,她给自己做了个招牌,还灵活运用了学到的技巧,
最终,把“菠萝冰条”卖完了,结果比妈妈赚的还多。
通过这样的引导和鼓励,妈妈让女儿学会了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成长的道路上,女儿不断进步,最后考上泰国最好的博仁大学。
真正的爱孩子,从来不是什么都替TA做,而是要让TA自己学会。
正如《淮南子·说林训》里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父母不可能永远在孩子身边,孩子也不可能永远依赖父母前行。
除了学会,还要懂得。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小学生的请假条,顿时泪目:
老师您好,今天我妈妈开庭,她不善言辞,爸爸有全家帮他,妈妈只有我一个人,我要去帮他,让她少流泪。
很多家长总以为,孩子还小,懂的很少,不想让孩子知道太多,承受很多。
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强大。
育儿专家认为:
父母应该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这样孩子会懂得感恩,会懂得分享,会有更多的责任感。
家长也会更好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孩子也自然会觉得他在家里有一席之位。
感恩、是非、对错、成败,孩子早早懂得,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坦然自得。
让孩子学会和懂得,才是父母爱孩子最正确的姿态。
李玫瑾教授说: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千万不要把这种爱变成溺爱。
月满则亏,爱满则溢。
家长学会放手,孩子才能学会独立;家长学会分享,孩子才能真正懂得。
点个【在看】,愿每一位父母都能用正确的方式去给予孩子真正的爱。
﹏
﹏
﹏
﹏
晚上好
我是秋葵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