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056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喂养孩子过程中,会出现挑食、厌食的现象,吃饭成了全家人齐上阵才能解决的难题。孩子吃饭难,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劝说孩子吃饭,哄骗、强制、满屋追着跑。用尽各种方法,只为孩子多吃点,结果却往往与家长想的背道而驰。
在“吃”的问题上,家长重视,为之忧心。时常会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着急上火,与孩子一起抗争,一场场“拉锯战”不断上演。
长此以往下去,不光会产生依赖性。也会让其对吃饭产生压力,反而适得其反,到了吃饭的时候便会产生抗拒。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挑食、吃饭难的情况
据调查,在美国每5个孩子中就会有一个人挑食。导致孩子挑食的原因,家长多半认为是因为手艺不佳,其实孩子挑食、吃饭难有很多原因。
原因1、总是被迫进食,增强抗拒心理
在进餐时,孩子有的时候吃饱了,或者没有胃口。家长会盲目的强迫进食,这种方式会造成孩子抵触心理,产生负面情绪,面对吃饭更加抗拒。
原因2、缺乏规律的饮食习惯
孩子饮食习惯不规律,吃饭之前摄入过多零食,影响孩子的食欲。一日三餐时间不规律,早餐吃的过晚,晚餐吃的过多等,造成孩子对于自己的饥饿感难以掌握。有的时候因为贪玩,饿的时间长了反而饥饿感会逐渐的下降,造成不饿的错觉。
原因3、饭菜不合胃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吃和不喜欢吃的东西,孩子也不例外。碰到不爱吃的时候,会影响进餐量,影响其食欲,自然就会吃的少一点。
孩子挑食、吃饭难会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孩子挑食、吃饭难,不是一个好习惯,家长会担心孩子营养缺失,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危及孩子脆弱的肠胃健康,使孩子受到伤害。
影响1、阻碍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
孩子挑食、吃饭难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阻碍身体健康发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身体内所需各种微量元素以及各营养物质,都要从食物中获取。
一些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孩子喜欢吃,却不能为孩子提供营养。多种蔬菜、蛋禽等合理搭配才能提供丰富的营养,利于吸收。若贪食垃圾食品,家长就要注意了,孩子的发育会出现迟缓,落后同龄人。
影响2、影响亲子关系
孩子吃饭不好,家长便会焦虑、着急。时间长了,势必会影响父母的情绪。面对自己辛苦做出的饭菜,孩子却不吃一口,为之恼火,指责训斥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内心不舒服,反感。家长也怒火中烧,这些负面情绪的生成,影响了亲子关系,造成孩子怨恨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希望每一位家长能够平和对待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影响3、影响孩子和他人的相处
孩子挑食、厌食不光会影响身体生长和亲子关系,还会影响人际交往。在同龄人中,会被同龄人认为矫情,易造成负面情绪,影响人际交往。和别人相处不自在,自然而然地影响到性格,使孩子被孤立,受到排挤。
如何改变孩子挑食、厌食的毛病
面对孩子的挑食、厌食,家长除了指责说教以外,还会使用“饥饿法”。试图用这种方法,改变孩子挑食、厌食的毛病,除了此法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方法1、良好进餐习惯的建立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建立,其中进餐习惯尤为重要。能体现独立性,自主性。孩子不好好吃饭,喜欢边吃边玩,都跟进餐习惯有关。
想要养成孩子良好进餐习惯,要从小培养。学习简单的餐桌礼仪,保证一日三餐的就餐时间,给予孩子自己动手学习进餐的机会,做好跟进指导和帮助。
方法2、尊重孩子意愿,不强迫孩子进餐或者喂食
小的时候,由于孩子小,手部力量不够,家长可以喂食宝贝。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要适当放手,尊重孩子,并且用更科学的方式提高食欲。尝试用建议或诱惑的方式让其尝到不同的菜色,激发孩子主动进餐。
不要强迫孩子就餐,特别是在孩子闹脾气的时候,要接纳坏脾气,帮助疏导,建立独立进餐的意识,不要盲目长期的喂食,造成孩子动手力和自主性变差,丧失吃饭的动力。
方法3、提高自己的厨艺,改善烹煮方式
家长虽说不能媲美米其林大厨,但在食物的烹饪上也要注意色香味。提高自己的厨艺,改善自己的烹煮方式,食物搭配多样化,让孩子喜欢,有食欲。
特别是在孩子不爱吃的菜品上,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孩子进食。比如孩子不爱吃胡萝卜,将胡萝卜做成小星星的形状点缀在盘子边上等。做到食物多样的搭配,降低孩子的抵触心理。外观不断有新花样,提升尝试的兴趣。
方法4、避免过分的宠爱孩子
孩子之所以吃饭难、挑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过度宠溺孩子。无底线、无原则的满足,眼花缭乱的零食,成了孩子的日常主要食粮,白开水也慢慢地别各种饮品所代替。
孩子爱吃什么家长便做什么?油炸食品、膨化食品成了孩子的主要食用的食物。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挑食、厌食的坏习惯。影响孩子的成长,不利于孩子进餐习惯的养成。
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吃零食的进食量和时间,有原则,不能盲目的宠溺。不要经常用零食做为奖励,去超市购物,零食的选择也不易过多,建议1-2种即可,从小立规矩,便于养成进餐好习惯。
凌晨提笔寄语:
孩子不爱吃饭,总是挑食、厌食时,不要在用“饿”一顿的方式了。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在原因,做到不同事情用不同方法处理。
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正确引导,敢于放手,从小树立规矩,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