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
6月5日,巴中南江县长赤镇万人空巷,
很多人自发来到街上
为当地高考学子“送考”,
据悉,
这项传统在长赤镇延续了30多年。
“长中加油,长中必胜!我们加油,我们必胜!”6月5日上午8点30分左右,毕业典礼暨高考壮行仪式结束后,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声,巴中市南江县长赤中学1462名高三学生登上大巴车,准备启程赴南江县城备考。
由警车开道,满载考生的48辆大巴车缓缓驶出,每辆车车身都贴上了为学子们加油打气的话语。紧随其后的是陪考的教师车队,“今年总共25个班,我们安排了57名老师陪同。”据该校本届高三年级组组长孙治豪介绍。
长赤中学前身系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80年)的龙池书院,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至于“送考”起于何时?孙治豪说,大概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初,只是学校组织的大巴车简单将考生送到县城。”然后,30多年过去,“送考”几乎已成了长赤镇的一种传统,“在这一天,几乎全镇百姓都会参与到这场‘万人送考’,比任何的节庆都热闹。”
“万人送考”的场面,壮观震撼,一时间成为全网焦点。现象背后,是一个个普通家庭对“鱼跃龙门”的渴望。然而,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被寄予了如此厚望?
这是一所农村学校
超七成留守学生
长赤中学地处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是一个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的大镇,但距离巴中城区大约60公里,距离南江县城也有超过40公里。但谈起长赤中学,巴中几乎无人不晓。
该校前身系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80年)的龙池书院,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然而,地处乡镇,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本镇或周边乡镇,所以长赤中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农村学校。
同时,集初中和高中为一体,这也是一所拥有5000多名在校学生的完全中学。“全校73%的孩子是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把娃娃交给老人或其他亲戚照管。”据校长颜邦辉介绍。
事实也是如此。
6月5日早上8点,该校举行2021届毕业典礼暨高考壮行仪式时,学生方阵背后就聚集了不少背着大包小包,特地赶来送考的家长。
其中一位背了筐鸡蛋、穿着朴素的家长名叫罗富碧,她是长赤镇莲花村人。今年之前,她一直和丈夫在云南务工,春节后才决定留在家陪女儿迎考。莲花村到长赤中学走路不到1小时,但她生怕迟到,早上5点就出发了。她特地在校门口买了几个小笼包子,叮嘱女儿别饿肚子。把女儿送走后,她才到集市上把背篓的鸡蛋卖了。
“陪读”较为普遍
拉动小镇经济发展
“两个馒头2块钱,一个包子1块5。”52岁的江书华是长赤中学校门口附近一家早餐店的老板娘,几年前,她也曾是考生家长中的一员。
为何在长赤镇定居?江书华直言,都是为了一双儿女读书。她家原本居住在该县红光镇青山村,转折点发生在12年前,“那时,大女儿刚念初二,小儿子上小学六年级,两个孩子成绩都不大好,跟我们不亲热。”据江书华介绍,来到长赤镇前,她和丈夫已在福建打工多年,孩子们由爷爷奶奶照顾,“每次回来,他们总是埋怨我们,说别人的爸爸妈妈都在身边,他们两个却是留守儿童。”
为了照顾儿女,江书华和丈夫心一横,花上所有积蓄,在长赤镇上盘下了这间店铺。每天凌晨5点开工,晚上8点收工,日子一晃已经12年。
江书华的头发染完又白,庆幸儿女不负所望,双双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留在了大城市里工作。
与附近其他大部分乡镇相比,长赤镇无论从街道外观还是商铺数量质量来看,都算得上经济条件较好的大镇。不少居民直言,是发达的教育促进了小镇的繁荣。
颜邦辉提供了一组食堂的用餐数据,全校共计5000多名学生,常在学校用餐的人仅五六百人,“不是学校没能力提供伙食,确实陪读的家长比较多,还有一个家长统一给几个学生做饭的。”
“送考”成镇上传统
家长和群众自发前来
长赤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0年该镇高考成绩继续领跑全县,重本上线148人,二本上线612人,3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
而据颜邦辉介绍,全镇仅长赤中学一所高中。除了优秀的教学成绩外,该校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万人空巷的“送考”场面。
对此,颜邦辉认为这与长赤镇崇文重教的传统文化分不开。“长赤镇是巴山耕读文化的核心区之一,崇尚以耕养家、以读荣身。”在颜邦辉看来,正是这样的文化氛围,形成了长赤老百姓尊重教育、重视教育的意识。
据颜邦辉介绍,其实每年积极参与“送考”的人大部分都是学生家长或亲属,“毕竟关乎子女前途命运的一刻,再远都会赶回来。”除此之外,便是镇上自发前来的百姓,“已经形成一种传统,确实比镇上任何节庆都更热闹。”
当天,校门口特地立了一封红底黄字的感谢信,但却不是学校准备的。“是政府做的,向为考生们提供随考大礼包的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致谢。”颜邦辉说,学校除了准备毕业典礼暨高考壮行仪式外,其他活动几乎都是老百姓自发的,“连腰鼓队和维持秩序的志愿者都不是学校请的。”
记者留意到,在“送考”现场,甚至还有一个驾校自发组织的加油车队,一路为考生们“护航”……
愿考生们带着大家
最真挚的祝福奔赴考场,
祝金榜题名,未来可期!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