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本学生》:二本院校的孩子,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吗丨好书推荐

今日好书推荐

《我的二本学生》

黄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08

内容简介

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10年的跟踪走访,2届班主任工作的朝夕相处,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凝为《我的二本学生》这本书。

黄灯和她的学生

作者在书中做了如下自述,道出创作缘由。

1995年,我毕业于湖南一所地方院校,按今天的划分,也算是二本院校的学生。2005年,我博士毕业,进入广东F学院当了一名教师,见证了八零后、九零后两批年轻人的成长。我的人生经验,包含了双重视域下的自我成长和见证他者成长的参差图景,这种亲历,伴随对现实的体察和感慨,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一个问题:短短二十多年,那些起点像我一样的二本学生,到底面临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又承担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压力?通过念大学,他们在立足社会的过程中,在就业、深造、定居等具体的人生节点,是否如我一样,总能倚仗高等教育提供的屏障,越过一个个在今天看来无法逾越的暗礁?

我的教育工作,为我提供了审视这一问题的机会。从保留的学生名单看,我教过的学生多达四千五百多名,无数课堂课后的近距离、不间断的师生交流,让我充分接触到一个群体,并真正看见他们。细数我的从教日常工作,也无非就是教公共课、当班主任、以导师制的形式私下里带学生,参与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辅导学生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三下乡实习、挑战杯项目,给各类比赛当评委,随时接受学生的求助和咨询等,但这种琐碎、立体的职业体验,却让我获得了诸多见证学生群体成长的维度。随着时光的推移,以及对学生毕业后境况的跟踪,我深刻意识到,中国二本院校的学生,从某种程度而言,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他们的命运,勾画出中国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精彩书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种社会学的“田野调查”,迸放出细节、情感、理想的火热力量,直指人类历史千古难题——等级制及其支持系统不断再生的风险。破题不等于解题,但破题已是觉醒,已是曙光初照,是文以载道传统的及时入场和前沿抗争。

——作家韩少功

中国二本院校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中国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状况,他们的命运,勾画出中国年轻群体为常见的成长路径。二本院校的学生是 能倾听到祖国大地呼吸的年轻群体。他们的信念、理想、精神状态,他们的生存、命运、前景;社会给他们提供的机遇和条件;及他们实现人生愿望的可能性,是中国基本的底色,也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

——编辑推荐语

其实这不仅仅是二本学校的学生,而是中国普通的千千万万青年的真实写照。

——读者Vonstars

经典书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根据我的观察,在中国大学的层级分布中,不同级别的大 学,学生去向会对应不同的城市。顶级大学对应的是全球最好的 城市;重点大学对应的是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一般大学对应的 是中小城市、乡镇甚至乡村。一层层,一级级,像磁铁吸附着各自的隐秘方阵,干脆利落,并无多少意外发生。

对普通家庭的大学生而言,公务员 不见得是最好的职业选择,但却是最能告慰父母的艰辛付出、最 能兑现一纸文凭价值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这条路能否走通,往 往成为判定这个群体是否存在上升空间的隐秘标尺。

她还没有结婚,不想过早步入婚烟生活。她也没有买房,觉得精神上的追求比拥有一套房子更重要。她有空会去旅游、学古筝、学韩语、练习毛笔字。她内心有着成熟职业女性的认知,年龄困不住一个女人,如果一个女人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独立个体,个有能力、有勇气、有资本的人,就不会惧怕衰老。作为女人应该告诉自己,无论到哪个年龄段,你最好的年龄,就是你现在的年龄。岁月对女人来说,从来都不是敌人,我们最大的人是以男人的眼光来要求自己,是将自己的梦想构建在男人身上,是穿着最时尚的衣服,却有着最传统的思想。

作者简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黄灯

黄灯,2016年,发表《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一文,引发春节期间全国乡村话题大讨论,首发公号阅读人数228万,各大公号阅读量过千万,并被中央电视台拍摄了纪录片《家在丰三村》。2017年出版《大地上的亲人》获得“第二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主奖。2020年最新作品《我的二本学生》,关注中国最普通二本院校学生的命运。

责编:抱石

-END-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