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发生“惨剧”,学院领导不幸遇害,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复旦大学是国内知名高校之一,每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也吸引了众多考生争相报考。

然而近日复旦大学却发生了一件“惨剧”。

复旦大学发生“惨剧”,学院领导不幸遇害

6月7日下午,当众多高考学子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数学考试紧张准备着时,在远在上海的复旦大学校园内,却在上演让人胆寒的一幕。

一名39岁的年轻教师姜某使用刀具夺去了另一名49岁的学院领导王某宝贵的生命,而这一切都是在刹那间完成,让人不寒而栗。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顶尖高校的校园内,在两名高校教师之间会发生如此极端的一幕呢?

据知情人爆料,事件的起因便是目前部分高校实施的“非升即走”制度。

这个制度意味着在规定年限内,新加入的青年教师必须达到怎样的标准,从而才能获得一份学校给予的长期合同,才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不然就只能面临被辞退的尴尬境地。

而当时在王某的办公室内,王某便对姜某宣读了学校的解聘决定。也正是这个决定成了压倒姜某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惨剧发生。

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在对此事表示惊叹之余,我们不得不静下来思考这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首先对于目前部分高校实行的“非升即走”机制,我个人是比较支持的,这能激发青年教师的拼劲。不过目前实行的机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套“非升即走”机制是从国外引进,从出发点来说,是为了避免大家获得稳定工作之后就失去了上进心,失去了持续探索,不断奋斗的动力。

但是在执行这种制度的同时,我们应当给青年教师支持与鼓励。而不是通过招聘大量的青年教师,来争夺1个或几个岗位,从而造成青年教师的极度“内卷”,这也就有了大家经常打趣所说的“青椒”(青年教师的焦虑)说法。

如果岗位很少,但是却招聘了大量的青年教师,这种做法更像是在剥削青年教师的廉价劳动力。等到考核期限到了之后,再以正当的理由将他们辞退。

学校固然可以从中受益,但是对于那些被辞退的青年教师而言,这种代价还不如当初就没有招聘他们,至少他们也能利用这几年时间另谋出路。

此外,要想实行好“非升即走”制度,就得制定公开透明的标准,同时由专门的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对教师进行专业的评价,从而得出更加让人信服的评价结论。

不能单纯地以学术论文的数量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毕竟有的专业不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成果,但是并不意味着他的研究没有价值和深远意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相反,如果“唯帽子”“唯论文”,就会让青年教师变得更加浮躁,盲目地追求论文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甚至存在学术造假的动机,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所以,虽然“非升即走”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具体实施细节方面仍需要进行不断完善调整。

当然,这同时暴露出教师的情绪疏导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作为被解聘方,内心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负面情绪,此时应当给予教师人性化的关怀,帮助教师及时走出负面情绪,从而尽可能地坦然接受眼前的事实。

最后,希望大家遇事一定要冷静,冲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冲动是魔鬼并不是说说而已,往往冲动之后,大都会后悔,而那时候已经不能回头了。

标签: 复旦大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