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凡诺说:真相是什么?复旦年轻博士教师为何竟要捅死院党委书记

文/于凡诺

这两天,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39岁的海归博士,复旦青年教师姜某暴力捅死学院党委书记的案件。

先简单看一下,这位教师的履历,本科复旦大学,博士全美公立大学排名第22名的罗格斯大学,博士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当之无愧的一位天之骄子!

可是,这么大好年华的青年博士学者为什么竟要杀人?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

警方称目前这一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不过,从各方面暴露出来的信息看,目前有以下这些说法供参考。

第一:考核不达标,面临被学院解聘。

根据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讯息,该教师疑似因科研考核不达标,面临被学院解聘。这一因素,导致其面对院党委书记突然发难,最终残暴杀人。

第二:受到不公平待遇。

根据网友提供的视频显示,警方抓捕姜某时的对话是这样的:警方:刀子是哪来的?姜某:网上买的。警方:你为什么要杀他?姜某:他一直陷害我,后来我又在单位受到的很多(不公平对待),一直延续到现在。另有网友爆料,姜某得罪了系主任,即现在的院党委书记。六年了,姜某被陷害打压,不但没升还面临辞退的绝境。

第三:青年教师工作上屡屡碰壁,受到一连串的打击。

网友称,首先,姜某在美国留学时本有机会进入耶鲁,却被美国导师送去了美国一个统计机构工作,违背心愿的安排此时可能就有点令他郁闷。其次,他离了婚,感情生活不是很顺。再次,他回国后曾进了苏州大学任教,但是到期后学校没续聘。推测这里也许就埋下了一颗不安的种子。最后,他通过人才引进到复旦大学做青年研究员,这次聘任到期后,他再次面临被学校解聘,这件事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四:当前非升即走招聘模式的漏洞导致。

不少学者认为,当前许多学校采取一种“非升即走”招聘模式,然而在很多学校,这一模式却演变成了按照一个比例,一个岗位招进来好几个甚至十数个人,但是都只签几年的临时工合同,这些人对应的却是同一个岗位,时间到了之后,这些人中只能留下一个。于是,这些人在压力面前,使出浑身招数,最常见一大群青椒们内卷拼论文。一方面,这种机制最大的好处之一,盘活了人才,可以为学校剔除不作为的教师,并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激励青年学者进行成果产出。尤其是新人们会最大限度地内卷拼命出论文,学校也将持续收获N个人的论文,帮助自身快速提升排名。然而,另一方面,一个坑位只能留下一个人,剩余的人只能到期走人。这样的做法,甚至有些地方出现淘汰率97%的极端养蛊情况。姜某大概就是这样的处境,于是心生极端想法,最终悲剧发生。

第五:选拔和晋升,没有确定的标准导致。

有人称,高校招人用人留人制度中,缺乏有说服力的标准。这一点具体体现在,一是标准不明确,经常变化。二是评审过程不严谨,常常简单“一刀切”,甚至还以个别人的主观意见为主。三是科研成果评价细化分类不足,相关权重占比与实际有差距,对教师的多元评价机制还不成熟。等等。于是在现实中,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标准是什么,合同签的很大意,里边说法很笼统,其实大家并没有说清楚满足什么条件或者最低达到什么条件能续聘和升职,什么情况下自己走人。莫衷一是的结局,自然有人内心不服。 实际上,这几年,高校相关事情并不罕见。2020年7月28日,云南昭通学院,副教授付某柏在上班途中杀害副院长吴某兰。2018年12月末,武汉大学“3+3”聘用制,青年教师淘汰率97%,引发网络热议。2016年1月7日,中山大学青年教师李思涯在大学礼堂对学院院长甘阳暴力相向。……学术圈惨案发生,举国震惊,优秀人才的堕落和死亡,这不仅仅是复旦大学的损失,也是所有大学的损失,是国家的损失,让家长心惊胆战,令无数学子寒心。如何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大学何去何从,

优秀人才何去何从,

也许仅从个人层面上看,这也将是每一个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END)致力于探讨现象背后的秘密,为防失联,欢迎关注于凡诺说(或搜yufannuo关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