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俗话说:百事孝为先。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其实是归根到底,无外乎几点老生常谈的东西。其中孝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一直被无数人津津乐道。
而当纸面上的孝顺具体落实在每个家庭时,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的关系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争议,每年都会闹出各种各样的老人赡养问题不说,有些儿女们甚至直言打死也不愿意赡养自己的父母。
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7旬老人晚年无人照顾,女儿的哭诉道出真相,真别怪儿女们狠心
谁也想不到,年过70的孙大爷,晚年生活竟然会这么“孤苦”,儿子远在外地不说,女儿虽然定居在离得不远的县城,可回来的次数也是寥寥无几。
就拿前段时间孙大爷摔伤住院来说,大老远的儿子总共就打了两三个电话,转了1000块钱就再也没了音信。女儿还没照顾两天就找了个护工,索性从这个大泥潭中抽出身来。
就在周围人都埋怨孙大爷养了一对白眼狼儿女的时候,从城里来看老父亲的女儿却表示了不同的意见,从她的哭诉中,大家才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真相。
原来孙大爷年轻的时候是个出了名的“偏心”,他总觉得女儿早晚有一天要嫁出去,自己其实是替别人家“养孩子”。
在这种想法主导下,孙大爷将重心全放在了儿子身上,日常的嘘寒问暖不说,儿子的大学、工作、婚姻都是孙大爷掏空了家底“抬上去的”。
相比较于哥哥的享福,妹妹就要显得遭罪不少。从小没读过几本书的她,前20岁在地里折腾,后20岁打工为生。直到现在儿大女成,刚准备享点福,老父亲又动不动地喊她回来照顾。
从小受够了父亲偏心的她压根对父亲没啥好感,这也难怪她对孙大爷会如此冷漠。至于她的哥哥,更是从小被惯到了天上,老父亲生病住院,更是看都懒得看。
为啥老人晚年会遇到“不肖子孙”?别怪命不好,多半是教育失败惹的祸
“孝顺”的话题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在绝大多数人们看来,一旦出现了不孝顺的情况,大多数都是怪孩子的不懂事。
事实上,每一个“不肖子孙”并不是天生的不孝顺,他们后期的性格养成其实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孩子长大后孝不孝顺其实并不由他们自身控制,根子还是出现在父母失败的教育上。
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如果不能对孩子起到正面积极的榜样效果,孩子自然也不会打心底里学会孝顺。父母出现晚年遭罪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呢?
过来人表示,易养出“不肖儿女”的父母身上常常有这三个特征,父母要不想晚年成为不被孝顺的那个,首先就要学会判断避雷。
父母年轻时身上的这三个特征,是孤独终老的标志,晚年大多不会被孝顺
【特征一】:宠爱无度
对于一些刚刚升级当爸当妈的年轻父母来说,他们往往会将宠爱误以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殊不知这样非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会为自己今后的养老生活埋下隐患。
“捧在手心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父母的这种思想很容易把孩子养成飞扬跋扈我行我素的性格。出现自私、偏见、暴躁情绪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特征二】:偏心
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偏心可以说是一种毒药。不管是偏心还是被偏心的那一个,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受到偏心的:从小在宠溺中长大,自私的情绪贯穿成长的始终。
被偏心的:从小得不到公平的关爱,对父母充满了敌意和抱怨。
这样养大的孩子注定不会对父母多加孝顺。
【特征三】:有恶习
对于一些父母来说,他们年轻时往往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赌博、酗酒、抽烟等习惯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毕竟孩子的成长不是吃得饱睡得好就足够的,他们也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榜样带动,如果一旦树立了坏榜样,反而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抱怨情绪,自然也很难养成孝顺的好品质。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