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头巷尾,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小广告:“轻松三分钟,流走意外”“上午人流,下午上班”“学生凭证件打8折”“第二次人流半价”……
它们给年轻女性造成一种错觉,认为人流没有风险,非常简单。甚至有这样一种思想,认为怀孕了也没关系,打掉就行了。
真相是流产可能伴有一些并发症和后遗症:宫腔粘连、不孕、习惯性流产、妇科炎症……
全球每年人工流产4000万~6000万次,而在人流群体中25岁以下女性占了47.5%,未婚女性高达49.7%[1]。
这些年轻女性大多都有一段不愿回忆的往事,但社会总是以谴责的态度去对待她们。甚至网上还流传着一句话:“二手房我不介意,但是‘死过人的二手房’就另当别论了。”
这让很多有流产史的女生不得不对自己的另一半以及家人隐瞒事实,在医院就诊时也向医生隐瞒病史,但这样做后又有一些担忧接踵而至……
目前流产已经是最安全、并发症最少的手术之一,比分娩宝宝的风险和死亡率都要低[2]。前提是,在正规医疗机构实施流产。
但是,任何医疗操作都伴随着一定风险。
流产的风险包括:
感染,引发盆腔炎;
持续或大量出血;
不全流产,需要二次处理;
宫腔粘连。
如多次刮宫人流风险更高,除上述风险外,还包括:
子宫内膜薄,月经量少;
胚胎易着床失败,流产风险升高。
流产女性承受的不仅是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压力更大。
一些未婚女性不敢告诉家人,连男朋友都不负责任。愧疚、悲伤、失落感……
这些心理上的伤害比身体更难恢复。
安全正规的流产一般不会对后续生育功能造成影响。
但根据流产方式和流产次数,对后续生育力的风险也有差异。
早期使用药物流产一般不会增加后续妊娠风险;
人工流产对后续妊娠影响较小,但可能会增加胎儿早产和出生体重低的风险[3]。
多次人工流产的女性则有子宫瘢痕形成的风险,可能导致将来较难怀孕[4],妊娠后流产风险也会增加[5]。
医生能否看出流产史,取决于流产方式。
如妊娠早期(
如妊娠
以上两种情况医生都很难看出来。
如果妊娠超过10周,需要行钳刮术。此时胚胎较大、骨骼形成,容易发生宫颈裂伤、出血较多,术后宫颈可能不能完全恢复,留下痕迹。
如到了妊娠晚期,不可做流产手术,此时称为引产。相当于将不足月的胎儿分娩出,和正常分娩类似。此时宫颈口大幅扩张,宫颈口发生变形,也可能发生宫颈裂伤,引产后宫颈不可以完全恢复。
此后如医生进行妇科检查时,在检查台打开阴道窥器即可观察到宫颈形状,可以通过宫颈的形状推测出有无大月份流产或引产史。
最好不要!
流产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如有一次自然流产,发生再次自然流产的几率非常高,应该引起重视。
人工流产可能造成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炎等,有可能增加再次妊娠时母儿危险。如隐瞒病史,可能会让医生和家人都“掉以轻心”。万一发生紧急情况,容易措手不及。
真实案例
曾有医生报告过这样一个案例。
小R怀孕后,全家都很欢喜。但小R一直都不愿产检,担心医生发现她一直都不愿回忆的往事——曾因孕中期出血行剖宫取胎术。
肚子上的伤口她也一直对丈夫撒谎,说是小时候阑尾炎手术的切口。此次怀孕,胚胎正好长到了过去手术过的瘢痕上,随时都有子宫破裂的风险。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这不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吗[6]?
所以就医时一定要对医生坦诚相告,医生不是福尔摩斯,拿自己和孩子的生命下赌注,只会得不偿失。
流产史属于妇科医生的常规问诊部分,也会记录到就诊人的病历上。但记录采用特殊的医学术语,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会用明显文字写明“于XX年XX月行人工流产手术”“XX年XX月有药物流产史”等类似的话语。
医生常采用的记录生育史的医学术语:
1英文字母G和P
G代表怀过几次,是自然分娩、剖宫产、流产的总次数,P代表生过几次,是自然分娩、剖宫产的总次数。
例如G3P1,代表这个女性生过1个足月的孩子,流产过2次,总共怀过3次。
2也有一些医生习惯使用足-早-流-存形式。
上面的例子也可用1-0-2-1表示,代表足月产1次,没有早产过,流产2次,现存子女1人。
医生问这些绝不是为了挖掘患者的隐私,而是这些生育史往往与今后的妊娠情况密切相关,甚至影响到本次诊疗的决策。
生育史属于患者的隐私病史,医生绝不会在患者本人未允许的情况下告知患者的家属。
但是,医生不会为患者隐瞒病史,更不可以对患者家属撒谎。
后记
人流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人流对女性的生殖健康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男生都会为自己曾经对前任造成的伤害而感到愧疚,反而每一个女生都会纠结到底要不要告诉现任,不说有心结,说了有可能变成“定时炸弹”。
流产不是一个人的错,但大多数放不下这件事的都是女生,所以知妹希望大家不要自我怀疑,感到内疚,因此而看轻自己,每一个人都是值得被爱的。
同时也呼吁各位女生一定要做好避孕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也保护自己将来的家庭;也请各位男友、老公体谅自己的另一半,给她们更多关爱。
审稿专家:王伟|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程利南.中国人工流产的现况及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028(009):641-642.
[2] Raymond EG, et al. (2012). The comparative safety of legal induced abortion and childbirth in the United States.
[3] Saccone G, et al. Prior uterine evacuation of pregnancy 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reterm bir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6; doi:10.1016/j.ajog.2015.12.044.
[4] Mayo Clinic Staff (2019):Abortion.
[5] Virk J, et al. Medical abortion and the risk of subsequent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2007;DOI:10.1056/NEJMoa070445
[6]陈春玲.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J].中国生殖健康,2018,000 (006):P.13-13.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