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轻人健康意识的提升,大众消费行为逐渐向“0添加”、“天然”等关键词转变,这届家长年纪轻轻不仅自己养生,在养育孩子上也把健康贯穿到了极致。
日常中的各种食物追求能自制就自制,孩子爱吃的饼干、面包、果蔬泥、炸鸡腿、薯条、营养餐,就没有家长不能自己做的,实在不会做,买也要买私人自己做的。
千亿市场的儿童零食是风口也是挑战
在这波风潮下,家长的腰包贡献顺势给厨房小电器带来了强劲增长。但自制食品毕竟耗费精力太多,对于上班族妈妈们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朋友圈开始出现了很多私人制作小零食。这笔生意渐渐被资本看中进一步挖掘,于是酝酿着千亿市场的儿童零食赛道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作为零食与儿童食品两大行业的交叉赛道,儿童零食虽以独立品类自立门户,但注定是贴着“零食”+“儿童”两大标签。而零食常常是不健康的代名词,在刻板印象中与家长要的健康可以说是相去甚远,两个水火不容的标签要在同一个品类上交融一体,对于行业来说是挑战。
迎合健康的包装是孩子与宝妈的一致选择
在包装上按家长的偏好标注卖点突出健康是目前很多品牌的做法,也是一种成本较低的运作模式。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年龄、性别、产品模糊化设计到迎合当下主流审美的幼龄童趣设计,光从颜值方面就满足了孩子与家长(主要为宝妈)的喜好一致。在孩子的零食选购上,宝妈一般占据决策主导地位。
根据町芒研究院2019年6月对“消费者是如何选购儿童零食”的专项调查研究报告显示,0~3岁孩子有85.8%是由父母替代选择零食;6~14岁孩子有89.75%是由自己选购决定,而参考已知生活经验,在这个年龄区间越偏低龄家长意见参与程度越高;另外,由此推断报告中未列出的3~6岁孩子大部分也是在家长的参考下选购。
超半数专家型家长将成为是否伪健康的鉴定官
投其所好的包装是俘获家长心智的一道敲门砖,加上设计上各种元素都示意了产品健康,在大部分家长的第一印象里这就是可以放心给孩子的零食,町芒研究院该报告还显示,其中只有18.3%的家长在选购零食时会参考产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有极少数会顺便看配料表与营养成分表。
而家长疏忽不代表品牌可以不重视。据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于2019年11月发布的《上海儿童零食(休闲食品和饮料)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有49.8%的家长看不懂儿童零食上的营养成分表,而有50.2%超过一半的家长能看懂常见营养成分并知晓其对身体的作用。随着传统消费习惯提质升级和市场对健康食品的不断培育,选购零食参考营养成分表的家长将会越来越多,且意味着将有过半的家长会成为专家型消费者。
在参与过高骼儿童成长奶酪棒配料和营养成分研究的高骼乳业高级营养师卢英东看来,要在这届家长中保有长期竞争力,就要求产品自身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经得起推敲,这对品牌来说是一项大的研发投入,取决于品牌自身的科研实力和是否愿意耗费精力和财力去做这项研究。同时,这也是企业一项非常具前瞻性的策略规划。
作者丨杜亚蓉
审核丨邹梦玲
监制丨黄粒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