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目前全国有一家,云南省已经做到了从今年开始体育中考跟语文数学外语一样都是100分。
一直在关注中国教育问题,很多时候因为对中国的未来产生焦虑而“捶胸顿足”,但作为一介平民,也没有丝毫办法。什么都不说,就说家教问题,一个中等城市的工薪家庭,支付孩子高中三年几十万家教费的比比皆是,你们认为这正常吗?起得最早的是孩子,睡的最晚的也是孩子,正常人能认为这正常吗?
而教育部门一定深知中国教育问题所在,但面对这些积重难返的问题,缺乏历史担当的教育官僚也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实施改革,但又不能不“改革”,而一些“小修小补”的教改,很多不仅不能推进中国教育的进步,却造成了学生更为沉重的负担。
年初,我在《只要能“玩得欢”,学前学拼音也不算坏事》一文中曾直言不讳地写道:中国教育其实已经步入“死胡同”。刚刚恢复高考时是高中阶段竞争,很快就变成初中就开始竞争,不久就继续“竞争前移”,变成小学、幼儿园阶段,甚至目前怀胎期间的胎教。中国教育的古板、教条,使得孩子们生存的各项技能没有学到多少,倒是被弄得一个个高分低能,创造能力削弱,这些学生未来怎么参与国际竞争?
笔者以为,目前中国已经是教育理念完全颠倒,到了近乎变态的地步。具体表现就在于孩子们在该玩的时候“拼命学”,即初中以下阶段的孩子原本应该“玩得欢”,可他们却在“拼命学”,弄坏了身体,害了自己一辈子,而在最该学习知识的大学阶段却“拼命玩”,弄坏了思维,也会后悔一辈子。
如何让中国教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我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幅度提高大学生的淘汰率,改目前高考“严进宽出”为“宽进严出”,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自身素质选择相应的学校,让那些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孩子因为担心上“顶尖级大学”无法如期毕业,而选择与自己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相适应的学校。
说目前中国教育理念已经完全颠倒,还因为我们如此庞大的教育规模,为何几十年出不了大师?根源就在于我们的高考制度太“坑人”了。教育不仅要培养“全才”,也需要培养“专才”、“怪才”。目前高考制度过分强调“全才”,却令“专才”、“怪才”失去了存在的环境。
实际上,高考考分无非是上大学的“敲门砖”,大学很多专业都与高中多数课程“不搭界”。高考总分低,不等于专业水平低,更不等于大学学习能力差。钱钟书报考清华,数学只考了15分;罗家伦报考北大数学得零分,后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张充和考北大数学零分,却被录取。
再说上大学必考科目英语。有些专业与英语“不搭界”,即使你在该专业很有特长,但却因为英语考试成绩太差而无法进入大学课堂。中国恢复高考后,著名画家陈丹青1978年投考中央美院第一届油画研究生时,以外语零分,专业高分被录取。陈丹青认为,很多才华横溢的学生报考美院,因为英语不行而落榜,一些平庸的人因为英语合格,却考上了。所以,英语让很多美术天才死于摇篮。
如果教育部强推高考体育与语数外同等分值,那就毫无疑问又要增加一道专杀“专才”、“怪才”、“未来大师”的关口,因此显得比“必考英语”更为荒唐。
要知道,体育成绩好不等于身体素质就一定好。专业运动员的体育成绩好吧?可他们的平均寿命远低于普通人。同时,还有部分因为身体原因,根本就不适合体育运动的考生,教育部是不是准备不给他们上大学的机会?云南省作为欠发达地区,官员理念也相对落后,在落实这项愚昧的教改方案时走在全国前列,也不足为奇。
我还想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一个问题,如果全面落实高考体育与语数外同等分值,你有那么多的体育资源吗?有没有那么多操场,有没有那么多的体育老师?
还有就是,语数外高考改卷,都有一整套相对公平的方案,体育考试能搞出一套公平公正的考试方案吗?
记得几年前体育加分,就弄出种种令人咋舌的腐败现象。河南漯河高级中学有74人因国家二级运动员身份获加分,其中有38人是参加2013年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获得。这个仅800人参加的武术比赛,竟批量产生了近400名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其为“高考加分大赛”也不为过。当然,这种情况是“全国一盘棋”,只是漯河高级中学更为典型而已。
虽然物质资源相当丰富,但中国孩子已经够苦的,教育部就别再增加折腾他们的项目了。
作品信息
本文来自凯迪社区原创作者:周蓬安。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