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新华字典》里有个条目是根据所给的词语造句。其中“前途”这个词的例句很有意思,即“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早些年看这句话,似乎并没有什么毛病。但如今看来,这句话可谓相当微妙。社会经济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有些东西也已从量变成了质变。别说北大和中专了,就连同样是一本的其他学校,跟清北这种一流院校的学子比起来,前途都会大不一样,更何况连中专都考不上的售货员。
诚然,知识和文凭在这个时代的价值越来越凸显。那些高考考上名校的学生,人生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而一个好的大学并不止具备好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更是优质人脉资源和社交圈的一张门票。你们说,那些双一流名校毕业的学生能不成功吗?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在广东和平县,就有这样一位女学霸。20多年前,她曾以692分,将近700的高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这所高校在国内的地位无须赘述。可是毕业后,她却嫁给一位贫农成为村妇,还连生6娃犹如生育机器。到底经历了什么,能让这样一位人大女学霸的人生泥沙俱下到如此地步呢?
这位女学霸名叫伍继红,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广东河源市和平县一贫农家庭。那会正是高考刚刚恢复,人人都笃信读书能改变命运的时代。虽然伍继红家里一穷二白,但父母依然咬牙供她念书。
而伍继红也算是不负众望,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1994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时,竟以692分的好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伍继红父母也是彻底放了心,只等待女儿毕业后享清福了。
进入人大后,伍继红也时刻没有松懈掉学习的劲头。在当时大学生毕业还包工作分配的年代,伍继红只想毕业后学校能安排一份好差事。她几乎还是按高中那套模式来度过的4年大学,完全沉浸在学习和自己的世界里,几乎不怎么跟别人社交。在伍继红看来,只要表现得越合乎规矩,就越有机会分配到好的工作。
然而,命运就是这样无常。在1997年那会,由于国企的大规模改革潮,国家取消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分配政策。从国家包上岗到自主竟业,伍继红的人生无疑被打翻了阵脚。
由于长期以来一直都是默默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安排,伍继红几乎没有任何胆量和准备参加工作面试。毕业前的她试图参加北京公务员的考试,然而笔试算是通过了,却在面试环节被刷了。这件事给了伍继红很大打击,她只好回到广东老家,另谋出路。
也是因为自身的不自信,在加上社交能力的极度匮乏。虽然伍继红是人大毕业的高材生,但愿意接受她的好单位并不多。为了谋生,伍继红干着一些教育机构、项目工程,以及在服装厂打零工的碎活。这些工作一个中专生都能胜任,而伍继红却不以为然,她仍没有意识到自己文凭和这些工作背后严重的不匹配性。
经常从事这类工作,也让本无大志的伍继红被生活磨平了最后的棱角。2000年那会,她在广东顺德遇到了初中同学,两人聊着聊着竟擦出了火花。没多久,伍继红便跟其结婚生子,成家后的她也辞去了所有工作,索性在家里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虽然这个家庭条件并不算富裕。
伍继红本打算就这样平静过完一生得了,没想到5年后丈夫出轨,不仅和她离婚,还带走了2个女儿。这给伍继红打击相当大,一系列变故下来,她的精神出现了问题。一路辗转漂泊来到了前夫老家江西修水乡下,由于前夫不愿意见她,伍继红只能和公公一起生活。她也没去找工作,基本处于一个混吃等死的状态。
而邻里乡亲也是看不下去,便给伍继红介绍了一个同样贫困的农民邓某。伍继红没有拒绝,她又给邓某连生4个孩子,而在邓某的照料下,伍继红的精神状况也逐渐恢复了一些。
如今,伍继红一家包括邓某的父母一共九口人,全靠邓某一人耕作打工为生,日子算是赤贫状态,也是多亏了每个月的低保补助,这个家庭才得以苟延残喘至今。而伍继红自己,则完全沦为了村妇,从她的眼里,已完全看不到人大高材生的光芒。
若不是她一直保存的那张人民大学毕业证,谁还会直到,这位村妇竟有一段如此传奇的经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