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合同,期满后完不成教学、科研(论文数)就自动解除合同,另谋生路……”这就是大学青年教师(简称“青椒”)们的生存现状。
大学,考上难;博士,毕业难。人生短短几十年,前30年都在读书,好不容易拿到博士学位证书了,如果你想回象牙坑里去教书,又要开始修炼受戒。
人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怎么样解决就业呢?于是编织的各种隔离网开始出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孔就是:“35岁以下者进”。曾有人建议废除这道卡子,当然是乱风过耳。这看起来是优胜劣汰,实则是“青胜老汰”,先解决刚毕业这一波韭菜的吃饭问题,超过这个年龄的韭菜就自谋生路。
而对于大学青椒的招聘条件则更是严苛,当然,如果你是“神童”,或者是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的获得者,那又另当别论。大学青椒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招聘逼格还是杠杠的:博士研究生学历,35岁以下,最好有海外留学经历,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超过3篇……反正各种损招能用的都用上了。
以下是江苏某211大学的招聘要求:
1、讲席教授
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全球顶级奖项获得者;中国两院院士、发达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其他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学术声望和影响的大师级学者。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
2、特聘教授
(1)卓越人才
“万人计划”入选者(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其他与上述条件、水平相当的高端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
( 2)杰出人才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四青”人才或其他与上述条件、水平相当的高端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人文社科类可放宽至52岁)。
( 3)精英人才
需满足下列情况之一∶
一,入围"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或同等层次人才项目会评者;
二,人文社会科学类近五年在本学科领域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主持国家级项目或获得省部级二等奖者(排名一);
三,在海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担任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者;
四,其他与上述条件、水平相当的高端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38岁(人文社科类可放宽至45岁)。
3、优秀青年学者
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的优秀博士或博士后;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学术研究成果突出,有成为学术带头人的潜力。年龄一般不超过32岁(人文社科类可放宽至35岁)。
4、师资博士后
符合学校当年教师招聘计划和条件,符合统招博士后招收条件,身心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30岁(人文社科类可放宽至32岁)。
5、专职科研人员
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优秀博士、博士后具有承当相应科研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应聘助理研究员岗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应聘研究员、副研究员岗位,年龄般不超过45岁;应聘特聘研究员岗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
如果你有幸入坑,就会跟你签订6年的合同,合同中会约定你的教学、科研任务,如果6年期满任务完成不达标的话,就会自动解除聘用合同。至于工资待遇,基础工资一般不会超过7000元/月。
进入大学以后,你不但要授课,还要找实验室、搭建装置、参加各种培训讲座、职称晋升、发表论文。期间还有各种人际关系。就拿晋升职称这一条来说,每年每个院系的晋升名额都很有限,你能不能晋升上,不但取决于你的专业水平,竞争对手的强悍与否,还有把握这一关的人。反正一番折磨下来,青椒就变成“虎皮青椒”了。如果你完成了任务,那么恭喜你,你的饭碗保住了;如果没有完成,Get lost!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这时,心态不好的、情商不高的,要么拳脚相向,变成荆轲;要么就变成精神病了,无法再教书了。
有一位青椒,上海某名牌大学本科毕业,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曾获得首届校长奖。本科毕业后,又去美国罗格斯大学读了统计学博士。博士毕业后,耶鲁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是他的导师死活不让他去,最终郁闷地去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此期间,他在Annals of Statistics发表论文1篇,一作。同时也与妻子离婚。
他学成归国后,被引入苏州某211大学任教。其间,发表了至少5篇论文,几乎都是一作。也许不善于教学,也许心理出了问题,6年期限一满,他未能完成科研任务,被解聘了。随后他又被引进到上海母校任教,可能此时心理确实出了问题,脾气不好,渐渐就上不了课了,6年期满,院里决定不续聘了,最后,他走向了犯罪……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还要马儿会下仔。没有米帝的福利保障,却一味学米帝的淘汰制度,清华大学教授李锋亮曾发文称,内卷是教育的筛选功能,“躺平”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但对不起自己的父母,还对不起亿万个努力工作的纳税人。说得振振有词,怎么不从校长开始筛选呢?躺平者自食其力,没有消耗社会资源,怎么对不起纳税人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