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与同事在食堂吃饭,其间加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原来是去年刚参加工作的选调生,闲聊之中得知是1996年出生的姑娘。
就在我们感慨她年轻时,她说同一批进入单位的还有一个出生于1999年的。几个人第一反应都是不可能,整个系统单位最近几年招考的都是硕士研究生,21岁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他没有读研究生,是南开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也不是通过招考进来的,他是走的人才引进。”听完同事的解释,大家在解开疑团的同时,也都陷入了沉默。
有的人倍感年龄的压力,1999年的人都工作了,80后真的老了。有的人则是感慨名校毕业真好,因为有的人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努力和考试,才能有一份像样的稳定工作,有这样想法的就是在我国的大学生占比很大的二本学生。二本学生是沉默的大多数,也是基础愈大的打工人,但人与人的差距从来不是智商。
校园环境差异
每年的高考都是决定很多人一辈子的时刻,高考分数的多少间接就是人生的分水岭。首先最重要的一条线是本科分数线,把学生划分为本科生和专科生。
其次还有一条重本分数线,把所谓的本科生划分为一本学生和二本学生,在一本和二本的叫法之外,还有名校生的说法,以前叫985、211院校,现在的新说法是双一流院校。但不管是怎么个叫法,本质都是一样的,把大学生做了一个划分。
一本学生和二本学生最初的差距体现在高考的分数多少上,但进入大学以后,两者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
有这么一句话,一本院校的学生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学习,百分之二十的人在玩儿;二本院校学生百分之二十的人在学习,百分之八十的人在玩儿。这一现象确实存在,只不过比例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精确。
一本院校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和学校氛围明显的优于二本院校,以致于学生们感受到的压力也不同。一本院校的学生原本就有比较好的知识基础,加上一直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所以一本院校的学生在读大学期间不会等闲度过。
二本院校的学生则不尽然,进入大学以后就开始放松自己,对未来也没有什么规划。通宵熬夜打游戏、白天上课睡不醒,谈什么未来可期!
除了学生高考分数不同的显性区别,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的资源也是云泥之别,一本院校的国家级,省级实验室,教学基地要远多于二本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的不同,一本院校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是二本院校教师可望而不可及的。
诸如此类的差别有很多,所以学生所处的平台和环境就不同,一本院校的学生视野会更开阔,平台也更好,参与的几率也更高。
就业选择不同
由于学校地位的不同,毕业生面临的选择也不同,就以保送研究生来说,有的二本院校只能保送本校的研究生,而一本院校的学生则有机会保送到更高的学府。
除了保送的院校不同,保送的比例也不同,二本院校的学生由于保送的方向单子,只能保送很小一部分的学生。一本院校则不同,其毕业生有很多可供选择机会。二本院校的优秀学生才能保送本校研究生,一本院校的一般学生也能保送本校研究生,这期间的差距是巨大的。
不仅在保研和继续深造上有区别,就择业上也面临着很大的差别,有的著名企业只到指定的名校去招聘,其他院校的学生直接没有资格参加竞争。
这就承接到开篇提到的话题,名校的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到单位,不需要经过竞争激烈的考试,而二本院校的学生,即便是研究生,也要经过笔试、面试等等环节才能获得同等的就业平台。
二本院校的毕业生人数要远多于一本院校的毕业生,这么多二本院校的毕业生最后都去了哪里呢?
多数都成了城市的新兴打工族,拼知识拼不过一本学生、研究生,拼技能不如熟练的职业院校和技术院校的学生,所以二本学生在就业上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也逐渐成为基数愈大的打工人。
一本院校的学生和二本院校的学生差别真的很大,虽然是通过高考分数决定的,但人与人的差距从来不是智商。高考虽然重要,但也不是绝对的一考定终身,关键还在于上了大学以后的个人规划和选择。
一本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都是各个地方上的学霸和尖子生,他们从小既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便是到了大学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加上一本院校的学校环境好,所以他们到了大学也依然是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人生可以改变
二本学生与一本学生的差距其实他们自己也知道,但是往往是囿于大环境的趋势而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所以在大学期间就开始混日子。
他们对自己大学生身份的认同感极低,所以对于未来的人生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抱着走一步看一步心态,大学期间既没有学会专业知识,也没有掌握实践的技能,这样的二本学生注定会成为就业市场上沉默的大多数,而且选择的工作也多数都是技术含量少的行业,所以二本学生又被称为高级打工族。
之所以说高考不是一考定终身的,笔者身边就有例子。笔者的研究生同学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她的高考成绩一般,所以只能上一所专科学校,但读了大学之后她并没有和其他的学生一样不知所谓的混日子,她决定考专升本。
专升本的难度相对来说不大,所以她顺利地考入了本科院校,在本科院校读书期间她又决定读研究生,但由于基础相对薄弱,她的研究生考了三年,但最总她如愿以偿,毕业以后在一所大专院校当老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笔者有一个同乡也是如此,大专毕业考取专升本,后来考取教师资格证,考上了一个乡村的教师编制,工作一段年时间后不想在乡村学校工作一辈子,就边工作边考研,最终也如愿的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笔者工作以后,也有很多人为了考取编制,毕业以后边工作边考试,成功者也不在少数。
人的一生看似很长,但实际上决定一生命运的决定没有几个,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每一个选择都有可能决定一生。
读书和就业,无论哪一个都是改变一生命运的机会,沉默的二本学生他如果不想成为打工人,也不是没有其他的选择,因为人与人的差距从来不是智商,而是自律和努力。
小结:
随着国家高等院校的招生不断扩招,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是稀有群体,失去光环最明显的就是二本学生,他们成了介于大专生和名校生中间的尴尬群体,在就业市场上沉默的“二本学生”,成了基数愈大的打工人,但人与人的差距从来不是智商,只要通过努力,还是能有较好的发展空间,毕竟事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