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浙大一位90后登上了微博热搜。
9月9日,阿里巴巴达摩院为10位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颁布青橙奖。
来自浙江大学的赵保丹,是今年唯一入选的女科学家,收获了100万现金。
这位身穿粉色公主裙的29岁女孩,如今是女物理学家、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22岁,她就被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录取。
28岁,她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9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成为中国区得主。
这位年仅29岁的女孩,是真正的年少成才。
硬核的粉红少女
在世俗的观念里,我们很难把年轻女生与工科学霸联系在一起。
而赵保丹,从小就是这么一个理工科学霸。
她小学时就是班里的机灵鬼,数学特别好,做题特别快。
到了初中,理工科是她的强项,男生们都鞭长莫及。
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就获得了国内保研的资格,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向她敞开大门。
但因为觉得“没有挑战性”,她放弃了保研,辛苦备战半年,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
执着、钻研这四个字,几乎刻在赵保丹的骨血中。哪怕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看到这个女孩的韧劲。
出国前,赵保丹曾在家里学做土豆丝。
为了做出自己满意的样子,赵保丹每天炒一碗土豆丝,做了整整一个月,几乎把家里人都吃吐了。
最后,她的土豆丝越切越快,越炒越快,也越做越好吃。
从考试、到炒土豆丝,再到做实验,她都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科研大部分是失败的,重要的是从失败里总结经验,才能有最终成果。”
学霸的秘密
赵保丹的成绩,是全靠她自己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沉淀下来的。
在学习中,和身边大部分同学的“题海战术”不同,赵保丹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她会把平时的错题整理在一本错题本里,总结错误原因,再对所有错题做二次整理。
“比如同一个原因错的,归为一类。不同题目所对应的解法,也重新整理。”
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她的解题思路变得非常清晰。
不仅是学习,其实她在每个人生十字路口上,都做了“对”的选择。
比如,在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她选择了自己擅长的理工科。
在面试时,当现场导师问到“为什么你的科研成果都很‘硬’”时,她笑答“因为自己从小就对物理有着强烈的兴趣,并且理科学得很好。”
让许多人闻风丧胆的物理学,在赵保丹眼里却是如此美妙。
她说:“古诗,你背一首、两首,它还有很多。但是物理,你学得越多,最后它反而变得越少,最终统一成很少的几个公式,这是很美的一件事。”
因为感兴趣,所以她在这个专业上所得到快乐盖过了枯燥和痛苦。
她并不吝啬把自己心这一路得体会告诉学弟学妹。
赵保丹承认自己对物理学有天赋的成分。
因为选择了自己擅长的领域,所以她总在这里领域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促使她越走越远。
用她自己的话说:“最开始成绩好的话,就会有信心,有信心才会有兴趣,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选择大于努力
谈起成功,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与成果成正比。
但回顾赵保丹的学霸之路,我们会发现,她的努力从不盲目,一路上可谓箭无虚发。
她从小就擅长理工科,在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选择了物理学。
在这个自己本就得心应手的领域,她一路攻读到世界最高学府的博士学位,于是才有了今天的赵保丹。
虽然她也说自己努力到头发都不长,但却分明乐在其中。
跟很多人想象中的那种用毅力去实现梦想不一样,赵保丹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是:要开开心心地。
开开心心,是大神们的燃料。
在绝大多数情形下,在一个领域有天赋的人,会比没有天赋的人更为努力。
因为对于天赋者而言,努力是一个不断获取奖励的过程。
越努力就越成功,越成功也越愿意去加倍努力。
良性循环,是他们的秘诀。
当李安被问道“天赋重要还是努力重要”时,也曾给出过同样的答案:“我觉得坚持梦想,不是可以鼓励的事情。会坚持的人本来就会坚持,不坚持的人,一点小挫折他就可能就不做了。”
那些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比起靠毅力去克服困难,其实更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奔赴宿命。
选择永远大于努力。
如果让马云去当歌手,那么世上只会又多了一个平庸的歌手,少了一个商业奇才。
如果让李佳琦写作,那么世上可能又多了一个默默无闻的作家,少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主播。
找准位置才是出众的秘诀。
虽然,我们不一定有赵保丹的那样强势的天赋,但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我们都可以带上自己的耐心和勇敢,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