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为剑,写天写地写华年;落棋为子,点兵点将点江山。
01
南大再次上了热搜。
上一次出现在热搜上是一个月前,某剧组在南京大学里拍戏,因为组内有几位顶流明星,担心学生太疯狂,出现围观拥堵的情况,事先招来大量保安维持现场秩序。
但拍摄当天惨遭打脸,南大学子们无人围观追星,甚至连停下脚步看一看,拍张照片发朋友圈的都没有,直接将剧组和明星视为空气般无视。
这般现象,引来无数网友怒赞,连连感慨,南大学子给疯狂的追星族狠狠上了一课,实在令人欣慰,不愧是国内排行榜前十的985高校,双一流A类大学。
然而近日,南大却因为一则招生简章,准确而言是一张图片,深陷舆论漩涡,饱受争议。
一个漂亮的女孩,手里举着的那张纸上赫然写着,你想不想让我成为你的青春?
还有一位漂亮女孩,手里举着的那张纸上写着,你想不想和我一起泡在杜厦图书馆,从白天到黑夜?
有人认为这里面的“暗示”意味过于浓重,将漂亮女学生当成招生密码,存在“物化女性”的成分,并且整组图片里,男学生举的标语都很正经,女学生举的都带有“暗示”。
也有人认为这组图片并没有什么不妥,图片上的漂亮女孩青春靓丽,充满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部分人过于敏感,喜欢联想,喜欢想入非非,还引用了一段鲁迅先生的话来反驳。
双方各执己见,唇枪舌剑,吵得很凶。
然后,考虑到舆论影响,南大就把这则信息删掉了,截止写下这篇文章时,还未做出任何回应,就像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02
如果你站在南大的对立面,那你一定要知道的一个事实是:
这组图片并非是完整版的,而是被简化后,以一种精简状态呈现出来的。
它出自前几天南大为高考学生加油的招生文章里,是对高三考生的祝福,由南大学子们手里举着纸张,纸张上写着美好的祝福,有男有女。
其中有段话是这么写的:
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相逢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校园里一切的一切,都在期待你的到来,它们说,我在南京大学等你。
这里用的是“它”,而不是“她”。
之所以精简后的招生组图是那几张,是因为将图片里放大的字体连起来读,就合成了一句“我在南京大学等你”。
看完整篇完整的内容后,很容易就能理解,那个漂亮女孩标语里说的“我”,指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背后的南京大学。
只可惜,在舆论发酵后,南大连带着将这篇完整的推文也删掉了,本想防止有人以此带节奏,却偏偏演变成了“死无对证”。
总的来说,从全文里拿出几张照片就认为是物化女性,实在有点断章取义了。
比如前段时间,衡水学生张锡峰在演讲中的那句:
我就是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城市的白菜。
很多人看完这话,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两性关系中的婚嫁,然后瞬间联想到臭名昭著的“凤凰男娶城市女,榨干她全家”。
但事实上,只有你看完完整的演讲视频,只能理解他所指的,不是城市的女性,而是城市的各种资源,乡下永远无法与城市比肩的资源。
单单将这话拿出来批判,是断章取义的,同理,南大的招生简章也是。
那么这就足以证明南大是冤枉的吗?
并不,好好的招生简章,直面全国上下千万学子,备受数以万计的网友关注,出现如此具备“歧义”的标语,当然有他自己的疏忽和过错。
甚至不仅让网友察觉出了问题,还让南大本校的部分学生和老师感到不适,就连这次备受批评的舆论风暴,也是从学校内部先开始的。
03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过:
自觉肩负责任的人,自然会赢得尊敬。大学当然要肩负社会责任。我们要求同学们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大学也要体现出这样一种担当,唯有步履不停,方能灯塔长明。
一所大学,存在的价值在于教书育人。
尤其是顶尖级别的大学,在公众看来应当是极其严肃并且神圣的,尤其在招生这样的公共场合,保持最起码的严肃性,不应该是最基本的吗?
而南大此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贯严肃的新闻联播里,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这很难令人不觉得怪异。
将招生简章“玩味化”,失去了它原本应有的正经性、权威性、严肃性,并非只是南大一所高校的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人大。
13年,人大将校内一位女孩的毕业照放在自己的网站上,因女孩长相靓丽,笑容灿烂,一夜之间爆红,人大网站的点击量持续飙升。
在这以前,人大网站的一贯风格是严肃、正经、沉稳,但点击量惨淡,如此鲜明的对比之下,各大高校纷纷看到了这份“招生密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有的将校内漂亮的女孩剪辑成视频,挂上招生简章的标签,配上“漂亮的学姐在某某大学等你”之类的文案,然后网友乐在其中调侃道:
学校的漂亮学姐和学长,不比招生简章管用多了?
因为模仿的高校数量过多,甚至还出现了相关热搜,其中不乏有低俗到超越底线的。
类似的话语有没有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有,因为从许多年前到现在,各大电子厂在招工时,中介在看到大批男性时,一定会着重提醒你,这里漂亮的小姐姐很多。
人们心里都很清楚,没有人会受几张好看照片的诱惑,就失去填报志愿的基本判断力,学生更关注的永远都是高校的实力优劣与环境氛围。
而学校也绝不会想要那种只想着“让学姐成为自己青春”的学生。
怪就怪在这里,明明众人皆清醒,明明利害关系摆在那里,为何还总有高校乐此不疲地搞出来一些拥有极大歧义的招生简章,恢复原本的严肃性、严谨性很难吗?
当这种自以为“新颖”的方式被人们所厌倦,以往那种不受欢迎的“严肃性”就成了清流,被人们所青睐。
例如清华和北大的招生简章。
记得此事相关报道的留言区里,被点赞到最高处的留言,是这么写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还是清华北大的招生简章让人看了舒服,从未让人失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