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教育里的深圳中产,国际学校也是一剂“苦药”

深圳快车不停歇地奔跑了四十年,创造奇迹无数,成为国内城市发展的“尖子生”。但在教育问题上,这位学霸却有些力不从心。就连看起来很美的国际教育也无法为深圳家长止渴。

支持阅读第一,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在过去40年里,各式各样深圳“惊奇”持续不断地上演。

它从一穷二白起家,到成为GDP总量增长一万倍的城市;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跻身经济特区中的领头羊,在城市序列中扶摇直上,并与北上广平齐,坐稳“一线城市”的宝座。

搭上发展快车的深圳人,也尝到掘金的喜悦滋味。

据胡润研究院《2019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深圳拥有600万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达到17万户,资产千万元以上的家庭则约为7.3万户,相当于每170位深圳人中就有一位是千万富翁。

这股快速致富的淘金热中,却隐藏着一丝丝隐痛。

尽管在2020年,深圳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1.1万个,再创历史新高,但面对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大城市,教育压力和学位紧缺始终是横亘在高速发展前的难题。

深圳招生办官网的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中考初三毕业生共有100595人,普高招生人数47500人,普高升学率仅为47.2%。这意味着,超过一半深圳初中生无法升入高中。

不仅是公立教育,想要追求个性化教育的中产家长也无法“解渴”。

林静就是一则典型。

抱着让女儿接受全人教育的想法,林静将女儿送到深圳数一数二的国际化学校。进校后才发现,尽管有外部光环笼罩,但校内学业压力、课业安排都跟公立学校不相上下。

她自嘲地说,这里像是备战洋高考的“衡水中学”。

这批早年发家致富,拥有高学历、甚至海外背景的中产家长们感到一丝忧虑——下一代的财富积累已难以超越吾辈,现在,连他们的成长之路也被迫受限。

在教育“洼地”,仰望星空

林静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师范专业毕业后,她在深圳一所民办学校工作。

以当时的经济水平,这所民办学校价格不菲。2000年左右,该校一学期费用都接近九千块,每年报名的学生却源源不断,学位紧缺初见端倪。

后因为编制,林静转到一所公立学校,一待就是十多年。

作为圈内人,林静看到深圳教育这枚硬币的正反面。

公立学校的硬件水平不断提升,素质教育也被兼收并蓄。有些公立初中的第二课堂,还引进棒球课和网球课,学生不需多花任何费用就能得到训练。

但另一面,学位紧缺仍未缓解,有学校不惜冒着“超编”风险招收借读生。每到教育部门检查时,教室里的桌椅就会暂时“消失”,学生只能到操场散步作掩护。

在47.2%普高率面前,升学焦虑和补习风潮也愈演愈烈。尖子生和普通娃齐刷刷地在课外补习,父母们谁也不想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女儿上小学时,林静就发现,体制内这条路不适合自家娃。

孩子个性天马行空,心智却很晚熟。林静以为小学阶段可以放任一些,没想到班里孩子不仅都超前学习,学校也默许如此。

“我自己就是初中老师,我已经看到这条路的后半程会如何了。”女儿在五年级下学期时,林静开始调整思路。

吴彤要比林静更早给孩子规划体制外路线。如果不是因为儿子在五岁时检查出过敏体质,他们一家人可能早已移居新加坡。

吴彤自己就曾在新加坡留学,千禧年后回国,进入外企工作。

她也算是国际教育的受益者。那时,平安大厦还未开建,早期福田豪宅,不过八千一平米,当初她每月薪资到手已超过3万。

未曾料到,职场女强人同样遭遇育儿难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是高敏体质,过敏主要表现在肠胃,鸡蛋、牛奶和芝士等乳品都是高敏食物,就连大米和番茄也会引起身体不适。经常是全家人准备出行时,孩子突然感觉不舒服,行程被迫取消。

医生最终建议吴彤,孩子幼年时不要出国,国内蔬菜水果和豆制品丰富,更利于成长期的饮食。

她只好妥协,暂时放弃让孩子留学的念头,出售刚买一年多的新房,取消学位等一系列出国安排。

这一遭经历让吴彤颇为感慨。

职场里你习惯了事情安排得高效、井井有条,但高需求孩子能把所有计划全部打乱。

深圳很多中产父母并不存在经济问题,但在孩子养育上却各有需求,只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公立教育,远远不够。

他们将目标投向国际教育,尤其是本地“洋学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16-2018年,国内国际化学校数量增长迅猛,仅2018年就新增87所,创历史高点。两年里,深圳新开的国际化学校就达到11所。

那会儿进来的学校市场动作频繁,在家长群里也产生热烈反馈。

“家长们把国际教育想得很完美,经济条件好的家长似乎都会将国际化学校纳入考虑,当时感觉深圳的学校,在家长心目中都带着光环。”吴彤回忆到。

全人教育“速成法”

作为舶来品,国际化学校在中国发展年限还不到四十年。

以深圳为例,第一所国际化学校——深圳蛇口国际学校在1988年开办,但性质属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主要服务在中国的外派家庭。

这所学校在创办的头12年里,一直“独自美丽”,到2000年,另一所公办国际化高中新建起来,才打破沉寂。

在深圳快速奔跑的近20年里,国际教育也跟着上路同行,但由于政策限制等原因,到近十年内才放开手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与北上不同,深圳的国际教育根基不深,导致学校发展带着“速成式”印迹。

以课程体系来说,在北上被热捧的IB课程,却在深圳遭冷遇,反倒是AP与A-level课程更受欢迎。

开设A-level与AP课程的学校数量分别达到10所与21所,占总数的近3/4。林静所在的一梯队国际学校也是教授AP课程。

深圳国际学校一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新学说

课程的冷热对比背后,有着颇为现实的原因。

新校创建时,需申请课程认证。从认证难度看,IB课程在申请上更为复杂,对学校硬件设施、教学理念有更高要求,需要耗费资方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

而AP其实并非体系化课程,开设灵活度更高,这也是大部分公立国际部会选择申请AP的原因。

此外,IB课程综合性强,对英语水平和阅读写作能力的要求极高,除学术能力外,还对学生时间管理、团队合作等能力都有要求。一言以蔽之,就是“出分难”

相比之下,A-level课程注重学术,跟中国的公立教育有相近性,在教学层面,新建校也更容易摸到高分套路,拿下好成绩。

为女儿择校时,林静就发现深圳国际化学校的不足。

她当时考察了三所学校,其中一所美式学校声势浩大,在招生宣讲会上描绘宏伟的建校理念,但在课程设计上却被林静看出破绽。

招生负责人称,该校初中教学语言一半是中文,一半英文,因为提供学籍,孩子还可以参加中考。这一卖点迎合很多想要“两条腿”走路的家长。

“其实是不可能做到的。”

教师岗从业超十年的林静判断,学生即便有资格参加中考,但根本竞争不过体制内孩子。公校高强度的刷题节奏,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国际化学校无法兼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国际教育圈的从业人士李薇也坦言,深圳国际教育的确有不少短板。

“从业者会碰到一个共同难点,如何靠扎实的教研教学和老师,将国际教育里倡导的理念支撑起来。但尴尬的是,国际教育对外教的依赖程度太深,想把这些优秀外教吸引到北京上海都难,深圳更难了。

因为选择有限,林静最终挑中了A校。尽管该校当时还未有毕业生,但课程落地已有两年经验。

没想到,这所学校后因两届毕业生表现优异,迅速获得市场热度,以及褒贬不一的名声。

挤进头部

国际教育在李薇身上刻下深深烙印。

在外企工作十年后,她毅然选择出国深造。正是在美国的两年,她对国际教育产生了浓厚兴趣。

“课堂发言,课程作业,每一个细节上都要努力做好,才可能毕业。不可能像在国内那样,临时抱佛脚就能过关。”

不仅是高等教育,李薇还发现,K12阶段海外教育也自有魅力。她在海外读研期间,孩子在附近学校就读。课业看上去轻松,但学校强调在游戏和玩乐中,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

回国后,李薇不仅开启新的职业方向,一脚踏入国际教育行业,她给孩子规划同样道路。

因为早期注重培养娃的人文素养和英语能力,孩子最终通过了J校(高中)入学考试。

该校在深圳颇有名气,也是在千禧年后成立的老牌国际学校。此前,李薇知道这所学校实力雄厚,但并不了解竞争激烈程度。

“我们是临考试前三周才决定报名,还挺顺利。但后来才听说,很多家长为孩子能考上,甚至要‘脱产一年’备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吴彤对此感受深刻。

孩子先是在公校待过一学期,后转入美式学校度过了几年,她将孩子最终送进福田区一所老牌英式小学。入学后没多久,就有官方通知称,只要在该校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就可直升J校

正因为这一点,吴彤孩子所在学校在近几年内热度攀升。

同为第一梯队,林静女儿所在的A校也越来越受欢迎。

尽管因为给学生课业压力大、刷题而饱受诟病,但毕业生“成果丰硕”,想要挤进该校的家庭依旧络绎不绝、毫无缩减。

深圳的国际教育市场上因此还出现一类“中介”机构。除办理插班指导服务外,还承诺家长提供申请热门学校升学指导,有时包含材料办理、学校参观及专车接送等“跑腿”类VIP待遇,并暗示可以拿到内部试题。

“钻卡会员价79000元/年。”有中介机构的产品宣传册上写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实际上,大多数学校的申请并没有什么“试题”。

某国际学校市场人员曾向我们抱怨说,他们并没有隐形考试,所有信息敞开给家长,直接联系校招办就可以,他们也并未委托招生代理。

有些中介机构还以“手头有客源”为筹码,向学校伸手要获客费,另一边则向家长收取服务费,上演空手套白狼的腾挪大法。

林静刚开始也关注过一些机构的服务号,因为该号经常发表关于A校的信息。后发现只是在“制造焦虑”,不久便取关了。

在她看来,深圳市场太新了,而家长们了解有限,难免有人想要花钱解决问题。有需求就有供给,滋生了行业乱象。

他们致富速度很快,也想让孩子能够拥有好的教育资源,但对国际教育认知度低,给中间商创造了利润空间。

林静也偶尔感慨,即便A校门槛高,但家长群体多样性却极为丰富。大家个性、背景差异巨大,却因为教育走到了一起。

星空犹在?

对于儿子在J校的表现,李薇表示满意。虽然学业强度也很大,但孩子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和伙伴。

儿子在理科表现上更胜一筹,他最近正在寻找合适的英国大学,作为梦校目标。

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面。

另一面的主人公在追随国际学校后,看到了一座“围城”。

A校,低年级孩子作业时长还能控制,高年级学生仅完成课内作业就得到半夜十一点。这在该校不过是普遍现象。

教学内容也会超前学习1-2年。

因为A校采用的是AP课程,需要渐进式过渡。8年级时,世界史还只是历史学中的一部分,但到9年级开始AP课程后,它就会成为一门独立科目。

为了提前备考,8年级作业里就会穿插AP世界史的题型。不过要想拿高分,学生们还得在课外报班刷题。

学业还不是林静最不满的地方。八年级后,体育不再是必修课,中午吃饭时间很短,只有30到40分钟左右……这些才是最让林静头痛的。

在林静看来,A校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要比体制内学校更为人性,教学和活动灵活多样,孩子们的视野无形中更为开阔。尤其是对文史、艺术等素养教育,让林静心生羡慕,这也是她送孩子进入A校的原因。

但在国际教育急速扩张背后,师资流动大、超前教学、课业压力等等,却也让一部分家长感到事与愿违。

也有想过转学,可能转去哪里呢?似乎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林静感慨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女儿的同班同学曾转学至另一所理念新颖的美式学校,还拿到校方给予的奖学金。但去了之后才发现,该校低年级阶段全用中文教学,孩子在A校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英文认知,全然崩塌。孩子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新环境。

看到失败案例的林静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

只要有假期,林静通常会选择陪伴女儿,哪怕是看看电影、撸撸猫,只要让孩子感到放松,学业方面她不会过多苛求。

对于国际教育,她仍然怀抱期待,但孩子有自己的节奏,或许到了大学之后,星空才会绽放更闪耀光彩。

“以前教别人的孩子时,总是有一堆道理,但等自己有了孩子后,才发现许多执念根本毫无来由,包括孩子一定要比我过得好。我们这辈人吃到了时代红利,但下一代人却未必同样幸运。

对中国家长,尤其是深圳家长来说,或许这才是真正需要适应的现实,无论头顶星空多美好。

-END-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