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对于所有的妈妈们来说,孩子可以说是他们最重要的牵挂,自从有了孩子,妈妈可以说是有了这辈子操不完的心。
为孩子洗衣,做饭,陪他玩耍,孩子的每一声呼唤都能让当母亲的人感受到无比的自豪。
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对自己的称呼也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从“妈妈”到“妈”,别看只是一字之差,背后的不同千差万别。这种突然的改变,可能让母亲很不适应,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从“妈妈”到“妈”到底能有多么扎心,过来人表示,难以接受
每位宝宝从丫丫学语到幼儿时期,对母亲的称呼,一般都会是妈妈。
玩的忘乎所以时,兴高采烈地大声呼唤着“妈妈”,看到心仪的玩具,半是撒娇,半是央求,小声叫着“妈妈”。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或是跌倒了,哭着找妈妈。
“妈妈”简简单单两个字,满含孩子对母亲浓烈而炽热的爱。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对妈妈的呼唤却在潜移默化间出现了细微的差异,原先甜甜的妈妈已经被简简单单的一句“妈”所替代,更有甚者,连“妈”都叫,上来就是直接说需要。
这种突然的变化也是让无数家长直呼戳中心脏。
网友a:从奶声奶气的妈妈,到简短的一句妈,最后定格为老妈,有失落也有欣慰。
网友b:小时候,自己称母亲为妈妈,而父亲却称奶奶为妈。我想,是大人和孩子的叫法不同吧,但是,我永远会管母亲叫妈妈。可是,真的长大了,对着日渐苍老的母亲,“妈妈”却怎样也说不出口。
网友c:以前闺女一直管我叫妈妈,上了小学后,突然有一天改口叫妈了,而且很多事情都不再需要我的帮助。我很疑惑,问女儿这是为什么,女儿说,同学们都这样啊,没有什么不好的。
网友d:暑假期间,孩子参加了夏令营。回来之后,就由妈妈变成妈了,听到后,心里还闹了个小小的别扭,并暗暗埋怨,这都是跟谁学的。真想不到,孩子居然长得这么快。
娃叫“妈妈”和“妈”有啥区别?别看一字之差,藏着三种心理变化
从“妈妈”到“妈”,表面是不起眼的一字之差,却藏着孩子三种心理变化:
【变化一】:渴望长大
小时候,孩子们喊妈妈,在内心把父母当作自己的守护者。这时,爸爸妈妈的话,他们是愿意听的。然而,时间不光会改变孩子的外貌,还会磨练他的心智。
日渐成长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不再是那个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需要依赖妈妈的小孩子。
孩子长大了,会通过种种方法,降低对妈妈的依恋。于是,对妈妈的叫法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变化二】渴望尊重
自以为已经长大的孩子们,内心会产生许多变化,更会萌生出更多的需求,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希望得到他人充分的尊重。
母亲和自己朝夕相处,是最亲近和尊重的人。
正是因为妈妈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孩子无比渴望得到妈妈的认可,他们更希望妈妈把自己当做成人看待,如果能和妈妈以朋友般的形式相处,就更好了。
【变化三】:希望独立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早日独立,他们想拥有更多的个人空间,最渴望做那些曾经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这一阶段的孩子,不光对妈妈的称谓有变化,生活方面也有不小的改变。
有的孩子,会要求妈妈进入自己的房间先敲门,不能随意闯入。有的孩子,不喜欢妈妈翻看自己的个人物品,以及帮助他们整理卧室和书包等。
孩子称呼的变化,看似让老母亲戳心,实际上家长却应该暗自高兴
孩子对母亲称谓的改变,正是其心智日渐成熟的表现。这时,爸爸妈妈和孩子的相处也要随之改变。
对于家长来说,面对孩子的改变,最应该做的就是三件事:
● 要坦然接受孩子的改变,并为他的成长感到高兴。
● 要改变对孩子的固有印象,不要再继续使用曾经的模式。
● 最重要的是,改变思想,不要认为孩子并没有真正长大,而是要在心里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平等的对待他,将更多的空间和放手尝试的机会给孩子。
家长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对孩子适度的放手,何尝不是母爱的体现呢。
最后,请每位妈妈给予孩子们更多的陪伴,最真挚的爱,珍惜与孩子共度的每一分每一秒。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