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期望,青少年接受了怎样的教育,直接关系着未来是否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随着国家对青少年教育事业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关于教育方面的一些举措,也在不断施行,不仅对学生的校外生活,包括校内的一些问题也开始进行了调整。
中小学将迎来好消息,计划于秋季开始执行
最近,有一个现象引起了家长的广泛关注,甚至“闹上了”央视,那就是学生的课课间十分钟是怎样度过的。
课间十分钟,是为了避免学生上课过于疲惫,特意给学生安排的休息时间,从前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往往是快乐并无拘无束的,而现在的课间十分钟,反倒如上课一般,越来越“压抑”。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课间十分钟安静的待在教室里,或者蒙头大睡,甚至还有一些学校,以防止学生出现安全事故为缘由,要求学生不得嬉戏打闹,在课间十分钟也要保持鸦雀无声。
部分老师会占用学生休息的时间进行讲课,即使不占课,也会要求学生不得发出声音,美其名曰自己不想学习,不能耽误其他学生学习。
这样的现象愈演愈烈,使得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都在电视上发出灵魂拷问,“如果课间十分钟学生都不走出教室,如何能支撑民族的健康,如何能让国家体育项目冲出亚洲呢?”
的确,这样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本就是极其不利的,如果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么学生上课该认真听课,下课就应该痛痛快快的玩,去享受自己的休息时间。
面对这个现象,教育部也并未坐视不理,传来消息,“学校不得侵犯学生的人身自由”,也就意味着学校不能在学生的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限制,不得禁止学生交流、游戏以及出教室活动等。
该项举措将在秋季的9月1日开学,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落实,这让很多家中国拍手叫好,虽然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心,但更应该从全局出发,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的“应做”和“不应做”
课间十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利用好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收获,在课间休息时间,学生可以打开窗户眺望窗外,或者选择和同学一起到走廊和操场上走一走。
因为课堂上要保持高度专注力,无疑是比较憋闷的,因此学生更应该在下课时间换一个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放空大脑,有利于保证下一节课的听课状态。
学生要注意,避免在课间十分钟剧烈运动,也不要过度嬉戏打闹,要注意分寸,如果在下课时间过度消耗体力,会影响听课质量,而且也要注意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关于“应不应该在下课时间找老师答疑”,也引发了讨论,笔者认为不应该在下课时间问老师问题,因为课间时间只有短短十分钟,老师很有可能没办法把知识点整个讲清楚。
如果题目讲不完,势必耽误下一节课的时间,而且学生的脑袋一直处于飞速运转的状态,也会影响自身的听课质量,不如放在自习时间或是答疑时间,再向老师询问。
除不能侵占学生的课间十分钟外,教育部还一口气发布了两条好消息,这让家长和学生都拍手叫好。
还有两条好消息,让家长纷纷表示安心
对于校园霸凌事件将严肃处理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广泛引起社会关注,中小学生思维三观并没有建设完全,是非观也不是那么明确,因此常会此类问题的出现。
而很多学生,在面对此类事件时,往往不知所措,也不敢开口向家长寻求帮助,而且因为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及时做出了过分的行为,法律也没有相关的处理办法。
在教育部最新规定中严肃声明,对于此类事件将严肃处理,不仅从预防以及教育入手,还会认定调查处置,也就是说再出现此类现象,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将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质量
一些老师自身优秀的风骨,和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让很多人都深受感动,但也有一些教师行为失德,拉低了整个教学队伍的档次,教育部将对中小学教师的门槛进行提升,建立入职查询制度,对老师各个方面都会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保证教学队伍的档次。
这些消息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讲,无疑是好消息,学生将会在更良好、更公正的环境下接受教育,让自己也变得更优秀,价格也能将学生放心交托于学校和老师。
今日话题:你认为让学生在课间十分钟保持安静,到底是不是为了学生好?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