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神童13岁上大学,17岁进中科院,其母亲却说:我恨不得他死了

都说,知子莫若父,爱子莫若母。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他们愿意自己付出而成就孩子,同样也带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将孩子抚养长大。

然而,在湖南地区,有一位天才少年,他13岁上大学,17岁入中科院,但是在采访时,他的母亲却说:“我恨不得他死了。”

这听起来不像是一位母亲所说的话,反而像是仇人所说的一般,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母亲太过恶毒,还是孩子在什么地方触怒了她?

这个孩子叫做魏永康,他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但是父亲因为在战场上受伤,所以退役了,而且父亲下半身瘫痪,家中条件贫苦,所有的重担都得母亲一个人挑着。

母亲原本是一个大学生,在那个时代能够考上大学,也证明了母亲的聪慧与能干,但是,因为家庭条件如此,他不得不选择成为一名收银员,勉强维持着生计。

孩子出生以后,虽然家里条件不怎么好,但是母亲却对孩子寄予了厚望,将自己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最好的出路,所以母亲一直盼望着魏永康能够有一个远大前程。

母亲对教育十分看重,尽管家里条件艰苦,她仍然省吃俭用,为孩子以后读书考虑。

母亲挑起家里的重担,在生活上很忙碌,但仍然没有忘记让魏永康读书写字,两岁时,魏永康在母亲的教导下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几乎堪比上过几年小学的人,就如同曾经所说的“神童”一般。

因为各方面都比别人学得更快,魏永康也不能和一般人一样学习,别人还在上幼儿园他就上小学了,在小学又跳了几级到了初中,这时候他还只有八岁。

然而,还不止这些,他12岁上了高中,因为成绩过于优异,头脑聪明,13岁就被老师推荐,上了湘潭大学,这也是当地的一所高校,更加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在17岁就上了中科院,开始硕博连读研究高能物理。

或许,在别人眼中,拥有这样的孩子,不论如何都应该心满意足了,哪怕是名人也会困惑自己的孩子平庸,然而拥有这样天才儿子的母亲依旧不满意,但说到底,即使母亲成就了他,也是母亲毁了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由于母亲对他期望过高,魏永康虽然聪明,但他一开始也只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在本该玩耍的年纪,他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这里面有多少兴趣?别人不知道,魏永康自己或许也忘记了,但是这无疑花了他很多时间来学习。

他从幼儿园就开始跳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他都以更小的年纪,进入了那个学生年纪都比他大的环境中,所以,他的生活周围虽然有同学,却没有“同龄人”。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也没有几个朋友,为了学习,他一直是孤独的。

另外,更可怕的是,从小到大,母亲对她照顾周到,为了让他学习,几乎做好了身边的一切,而家里虽然贫穷,魏永康却在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变成了一个无法自理的巨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即便他上了中科院,成为了研究生,做的还是物理研究,但一直以来,但连生活都无法自理,动手和操作的能力也极差,尽管在思想方面远超常人,却不具备做科研的潜质。

最后,他很快被退学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这也意味着母亲所有的“付出”,最后都是枉然,而魏永康也因为突然的变故,失去了人生的方向,除了读书以外,他不知道自己将来还能做什么,如果去打工,他甚至连洗碗洗衣服都不会。

在这样的压力与迷惘之下,为了排解自己的情绪,魏永康迷上了电脑,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母亲经过这么大的努力,最后却交出来了一个网瘾少年,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耻辱,面对这样的情况,母亲时常问自己,我该怎么办呀?我该怎么办?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时候出于气愤,甚至会说:“我巴不得他死了。”导致这样悲剧的发生,其实和母亲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一味地只注重成绩,也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不然,一个生活不能自理,身心发展不全面的中科院学子,也可能被退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