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是众人信奉的真理,有的人寒窗苦读十余年,为的就是金榜题名,实现鲤鱼跃龙门的夙愿,而有这样一个人,早年出身贫寒,后期不懈努力最终考入了名校北大的硕士学位,只是在功成名就时,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选择花光家里350万的积蓄,带着妻子隐归山林,过上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这个人便是一度任教于北大的老师王青松。
上世纪60年代,王青松出生在河南洛阳的一个山村,祖祖辈辈皆是农民,父母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与庄稼地打交道。起初父母也并没有对儿子寄予厚望,只是王青松自幼头脑聪慧,学习成绩优异,高中毕业之后,直接被分配到信阳地委机要局工作。而机要局的录取门槛相当高,但王青松凭借卓越的表现和超乎常人的记忆力获得了领导的垂青。
王青松成为公务员,这件事在当地也是炸开了锅,父母更是觉得儿子足以光耀门楣,替老祖宗争光。只是对于王青松而言,庸庸碌碌的日子并非心之所向,枯燥乏味的工作日程让他心生疲惫,他的志向自然更为远大。为此,王青松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主动从机要局离职,全力学习备战高考。
1979年,22岁的王青松参加了高考,因为发挥优异,最终被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录取。成为了周围人眼中的“金科状元”,在当地更加的有名了。据了解,王青松在校时期,经常身穿得体西装,看上去睿智利落,令人徒生敬意,而且在求学期间,王青松依旧努力刻苦,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眼看着临近毕业,王青松却对法律产生了浓厚兴趣,便想着更换领域专注于研究,1983年,王青松再接再厉,考取了北大的法律系研究生,在自己热衷的领域大方光芒。
值得一提的是,王青松是一个颇有头脑,敢于创新的人才,因为他生性淡泊,平日里注重修身养性,在争得校方同意之后,王青松在校内开设了一个养生班。此后王青松便四处东奔西走开讲座传播个人理念,据悉,养生班最火的时候,足足有两百万个学生。当时的王青松给学校广开财路,创收不少,而且他的名气也与日俱增。事业上大有起色的同时,王青松还邂逅了理想中的爱情,对方同为北大讲师的张梅。
据了解,张梅早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此前经常来北大听王青松讲课,对方不俗的谈吐让张梅心生仰慕之情,随着深入接触,王青松也对张梅滋生爱意,两人最终确定关系,如愿喜结连理。后期,张梅也受到了北大的重用,成为讲师为北大学生授业解惑。夫妻俩同为名校师者,实乃精英之流。只是,养生这股风没过多久就偃旗息鼓,王青松为此也受到冷落,陷入事业瓶颈期。为此他决定继续精进于学业,尝试着努力考博,1989年,王青松在博士录取考试中获得单科成绩第一和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只是因为种种原因,王青松还是意外落榜。
为此,王青松满腹怨气,认为自己被不公平对待,于是与妻子商议后决定搬离北大。1994年,王青松与妻子离开首都,来到张梅的老家北京与河北交界的山区。久居都市的两人在这里得以放飞身心,得到了久违的安宁,于是两人便租下了10亩地,在这里过上了隐居生活。当时的两人虽然住在山区,但依旧在北大任职,只是路途遥远,两人来回需要5个小的车程,每次出行可谓是异常煎熬。
而在此过程中,张梅的事业同样遭遇波折,北大校内评选职称,认真敬业的张梅连续五年都全力以赴,结果逐一落选,这也让张梅内心失望至极,有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夫妻俩在大学校园里双双碰壁,而且当时的北大已经推行互联网教学,但是张梅却对电脑并不感冒,为此也是心生抵触,思前想去之后,夫妻俩最终决意,一起从北大离职,真正远离喧嚣,过上隐居生活。
1998年和2000年,张梅与王青松先后从北大离职,抛弃掉惹人欣羡的工作,跑到穷乡僻壤的地方生活,夫妻俩的选择让身边亲友都不能理解,但是即便受到亲朋好友的规劝和反对,两人心意已定便不会动摇。与北大正式脱离之后,两人租下了一座2500亩的荒山,自己盖房子建住所,开垦荒地,用来种地劳作,种植的蔬菜瓜果都供以自给,同时喂养鸡鸭,保障禽蛋奶的摄取,据说为了追求纯天然的生活方式,夫妻俩洗衣服都不使用洗衣粉,而是用没有任何化学添加成分的草木灰。筷子用秸秆制成,平日的洗漱则用皂荚代替一切清洗用品。
除此之外,两人还特意请来了工匠师傅,建造了一个小水库,将清澈的山泉水予以截留建造成一处美丽的小湖。据悉,此后的王青松与张梅宛仿佛隔绝于世的隐居高人,不愿与外人接触与沟通,甚至也拒绝了亲人前来的提议。后期张梅怀孕生子,甚至也没有借助外力,直接在家中完成,这些年来,两人仅仅出山过两次,一次是换身份证,另一次是挂失存折。山里没电,两人便不用电器,与现代人的生活完全脱轨,变得无欲无求,心如止水。
只是长期久居于山中,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即便平日里两人生活支出一少再少,但是之前积蓄同样经不住消耗,当时,夫妻俩租地的费用就高达20万,租期为50年,2500亩地仅仅依靠两人自然难以打理,为此他们不得不雇佣工人为其耕种与运送物质。从2011年开始,这十一年的隐居生活,总共的开销高达350万,这还要得益于夫妻俩早年攒下的积蓄。
此前,终于不甘寂寞的王青松总算与外界朋友联系上,好友陆续进山去看望夫妻两人,再度相见王青松的形象让亲友都受到惊吓。早年注重着装,经常西装革履的王青松如今是邋里邋遢,衣衫褴褛,半点没有当年的风采。而因为多年不曾出山,王青松也并不知道外界世界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如今互联网早已经广泛普及,大家可以始终手机二维码出行与购物,不带分文现金也能走南闯北。
一切的变化让王青松大为惊讶,很多人对他的际遇感到疑惑和不解,更有甚者,向王青松一家投去同情与哀叹的目光。只是对此王青松却表示:“我听得出,他身在高位濒临崩溃的压力,而他不知道,我的内心里有多富有。”人生本就有舍有得,王青松与妻子只是选择了自认为更为珍贵的生活方式,就像他曾对记者吐露的那样,山里唯一的污染便是偶然经过的飞机和外来者。一切功名利禄,金钱物欲都成为过眼云烟,
只是理想终归是理想,最终还是会屈从于现实,因为常年入不敷出,王青松与妻子在经济方面是愈发吃力,2011年,王青松最终联系到他的老师唐学曾,试图寻求帮助。当时两人的儿子小宇已经7岁,早已经到了学龄期,深居山中,小宇自然会荒废学业,得不到正规的教育,比起外边的孩子,小宇已经是性格野蛮,不修边幅,什么规矩和礼数更是一概不知。
儿子的未来出路让王青松不得不重新思考,他早年费尽全力的改变命运,不就是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享受更良好的资源,拥有更广阔的未来。为了儿子,王青松终于做出决定要重新走出大山,后来的他登门拜访了唐师曾老师,与一众师友许久未见,再次坐下畅聊,王青松却发现自己的思想与意识早就落后于时代。因为难以融进当下社会,王青松不免有些焦虑,当时就的他一度萌生想法,想要推销与售卖自己种下的无公害农产品,还说自己想当作家写书,冲击一下诺贝尔奖项。
只是这些想法都没有付诸于事实,后来在老师的口中可以得知,王青松一家得以回到普通生活中,起初北大答应王青松让他的儿子免费读北大附小,只是此事最终也没有落实。对此有人曾询问,花耗掉自己的积蓄折腾十余年,王青松是否心生悔意,对此王青松却表示,自己不曾后悔当初的选择,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放弃手中的一切,遵从内心的召唤。
如今的王青松与妻子已经另一种心境开启新的人生征程,隐居大山的经历势必给他们带来诸多收获与沉思,成为他们未来人生道路上的指引与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