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走着,走着,转眼一看,孩子就摔倒,哇哇哭了。
有时候,孩子正跑向你,高兴的等着孩子的时候,半路 突然摔倒,哇的一声,又哭了。
还有的时候,前一秒孩子还跟你有说有笑的,后一秒就听到孩子哇哇哭了,一看,孩子又摔倒了。
摔跤就成了家长们普遍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有些孩子到了读小学的年龄还是很爱摔跤。
那么孩子们为什么总是爱摔跤呢?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2)孩子协调性比较差差
(3)孩子走路的时候不看路
(4)孩子身体发育原因(缺钙,或者其他微量元素,导致走路没力气,容易摔跤)
(5)也有可能是疾病原因(如,孩子大脑,胸部疾病等)
由于孩子身体发育原因和疾病原因造成的孩子总是摔跤,家长需要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小孩正常情况下,总是摔跤,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摔倒了,抱还是不抱?直接抱起来,说家长太溺爱孩子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抱起来,说家长太过冷漠,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一历史性难题估计困扰家长已久。
先讲一下普遍性家长的做法
第一种:责骂型
这一类型的家长还是比较少的,当孩子摔倒哭泣的时候,就会在旁边说:“说过多少次了,叫你小心点,小心点,就不听,你看现在又摔倒了吧”
孩子本来摔倒了就伤心,难过,在加上家长的责骂,会让孩子产生内疚,罪恶感,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二种:拍桌子,敲凳子,踩地板,推卸责任型
这一类型的家长主要还是老人家比较常见,当孩子摔倒了,竟然去打桌子、打地板,还边打边骂:这么坏,把我的宝贝摔到了。这样的孩子,没有责任感,一旦出现生活困境,都认为是别人的原因,都是别人害的。
这样的孩子,在成年后最常说的话就是:都是你害的,要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这样呢,全都怪你。缺乏责任感。
第三种:哄娃型。
这一类型家长的家长比较常见,当孩子摔倒哭泣时,马上跑过去抱着孩子说:宝贝,摔哪了,疼不疼,别哭了,妈妈给糖糖你吃,给你买玩具……
其实这是一种溺爱,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依赖行为,一次两次还好,时间久了会让孩子觉得,什么事情只要有爸爸妈妈在就好了,我只要负责哭就行了。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种:敷衍型。
大部分家长都是这种类型,当孩子摔倒哭泣时,大部分家长都会说:没事,不哭,不疼的。特别是男孩子摔倒了,估计90%的家长都会说:没事,起来。男子汉,不要哭。
假如你在厨房做饭摔一跤,你丈夫跟你说:起来,起来,不疼。你什么感受呢?。
一个孩子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是,不要管,不要理他,你哭没用,不要哭。这个孩子长大了会出现的状况就是,情感冷漠,他也会对别人没有感觉。
孩子不小心摔跤了,除了身体上疼痛的感觉外,更多的感到害怕,因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如何处理,孩子还没学会关心别人,还没有学会反应情感,只好用哭的方式来引起家长的注意,所以当孩子摔跤后我一般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第一时间过去抱着他,问他:“疼吗,哪疼告诉妈妈”,让他知道妈妈关心他。
一个有人关心的孩子长大后更勇敢
第二步:“问他在哪里摔倒的”,然后告诉他:“要记住这个摔倒的地方,下次注意,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再次摔倒了”。
第三步:“为什么会摔倒的呢?怎么摔倒的,是不是宝宝走路不小心,没有看路就摔倒啦,那我们下次走路的时候就要看路,集中注意力就不会摔倒啦”
这两步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更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
第四步:在告诉他:“下次要是在摔倒了,很痛的话可以哭,不痛的话就不要哭,自己起来好不好?我们要做个勇敢的孩子”。
这一步教会孩子表达情绪,控制情绪的能力。
我都是按这四步来处理宝宝摔跤的问题,所以我家大宝现在经常摔跤了,不严重,不痛的话都不会哭,摔倒了自己起来,然后我问他:“痛不痛”,他还说:“不痛”。然后我再表扬他:真棒,真勇敢。
另外孩子总爱摔跤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善
1.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时常提醒孩子,走路要小心,要看路,避免摔跤。
2.让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之类的。
3.针对孩子的协调能力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比如,运球、带球、地球、跳舞等,都可以很好的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
4.还可以对孩子的平衡能力进行训练,如体操,走平衡木,坐瑜伽球,金鸡独立的体式等等。
总之孩子摔跤一事虽小,家长也应该引起重视,家长的做法也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