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和“凭成绩上学”哪个公平?答案和想象不太一样,别不信

文/奶球教育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现代家长哄抢学区房现象,被称为当代的孟母三迁,目的都是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随着学区房价格的飞速攀升,学区房成了横亘在普通教育与高端教育之间的人为“天堑”,导致教育资源严重倾斜。

为了凸显教育的公平性,有人提出凭成绩上学,借以抑制学区房乱象。

“学区房”和“凭成绩上学”谁更公平?看网友怎么说

网友夜色:

凭成绩上学最公平也最有效率,以前都是这么做。考纲、考试都公开化,有钱的孩子补习,没钱的孩子自习,各凭本事。

现在内卷太严重,孩子小小年纪就背上沉重的书包、戴上厚厚的眼镜,没法放松,家长的钱包也空了。美国之所以人才多,在于教育人性化,保持孩子的创造力,偏向于素质教育。

网友陆家嘴搬砖:

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是写进教育法的,包括小学和初中。如果改成按成绩上学,就要先修改法律。且不说修改法律的时间,现实层面也有很大的难度。

比如幼儿园升小学,怎么按成绩上学?幼儿园不教正式内容,入学考试考什么?考语文、数学还是英语?岂不是幼儿园也要提前学习了。

小学升初中可以凭成绩上学,相当于中考提前3年,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增加了,与“教育减负”又背道而驰。总而言之,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可能通过考试或变相选拔的方式来录取。

网友流浪的蛤蟆:

只要国家肯给小学和初中拨款,建设新校区,招聘优秀教师,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水准提升,都会变成优秀学校。可是,国家不肯加大小学和初中的投入。

有人说教师资源不够,清北博士都去教中小学了,这明明是教师资源过剩。其实,就是国家不肯给教师编制,逼着这些老师去补习班。

“学区房”主要就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就是初中和小学。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不得不挤破了头,去争抢所谓的“学区房”,变相地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诚如网友所说,如果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抓好中小学校建设,真正设身处地的为祖国的下一代着想,相信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育部制定了新规,“学区房”失去以往优势

▶ 以房择校,不是什么房都可以

国家之前对学区房的管控并不严格,导致地下室、车库,甚至过道都能成为学区房,价格更是高得离谱。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入学,也就无所谓房型了,只要有入学名额,就会花“巨资”买入。

教育部制定了新规:车库、地下室、过道等房型没有学位,不具备择校的资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 划片入学,多个学校选择学生

教育部推出新规:将实现多校划片入学,尽量达到教育资源的均衡。所谓多校区划片入学,就是多个学校可以挑选同一个小区的学生。即使家长买了学区房,孩子仍然有可能被其他学校录取。

▶ 六年一学位,限制入学时间

若是学区房已经占用了一个学位,要等六年之后,才会再有入学名额。但同一家庭生了二胎,会酌情考虑给予入学资格。若是学区房转卖,下一个拥有学区房的家庭,要间隔6年才有学位。

国家制定的新规出台,目的就是抑制学区房热,避免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大量消耗财力、人力,尽可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即使是家庭经济实力不强的孩子,也有机会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家长一味追求学区房,将孩子的教育压在房子上,未免有点本末倒置了。孩子优秀与否,并不是由学区房或名校决定,关键是看孩子的教育方式和习惯养成。

如果孩子有好的学习习惯,无论是上名校,还是上普通学校,孩子都会努力学习,成长得更加优秀。家长对学区房要有正确的认知,理性选择,避免盲目购买。

国家在打击学区房的同时,重点应该是加大教育投入和管理,确保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如果每个学校都有优秀的师资、管理,教育资源相差不大,相信“学区房”也会逐渐消失。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