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五代,对其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开国之主无一例外都是以前朝藩镇的身份“上位”为帝的。这其中,后唐、后晋、后汉连续三朝的开国皇帝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在登基之前都曾做过河东节度使。而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也曾是河东节度使的麾下大将。
那么,为什么五代时期的河东会盛产开国帝王?河东节度使又有什么特殊的“职位优势”呢?
上图_ 河东地区
河东其地
要想解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先来看一下河东的地理位置。所谓河东地区,是指黄河“几”字形河曲处北向南流向主河道以东、太行山以西地区,包括今天山西省中部、北部大部,及陕西、宁夏、内蒙各一部。
此地在唐朝,是李唐皇室的龙兴之地,其中太原城更是唐高祖李渊的起兵之所,被唐朝定为北京,其地位仅次于长安、洛阳。
这个地方山河环绕、地势险峻:北部有长城天险,可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南部有泽(今山西晋城)、潞(今山西长治)二州倚黄河为屏障,可抵挡中原王朝军队向北进犯;东有太行山,可限制卢龙、魏博、成德等河北强藩的西征;西有戈壁大漠,可隔断党项、回鹘、阻卜等蕃部的威胁。
上图_ 黄河流域地图
由此可见,河东地区的地理形胜,使其成为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便形容河东是“襟带河、汾,翼蔽关、洛,推为雄胜”。不论是谁想要征服这里,都势必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李克用割据河东,虽遭后梁朱温毁灭性打击,但仍可凭借泽、潞防线死死坚持,最终由李存勖转败为胜;强悍如契丹铁骑,也几度在长城的雁门关等地被以逸待劳的河东军打得满地找牙。而且,晋中、晋北地势较高,故而从河东出兵,无论是向东进攻河北藩镇,还是南下进攻中原腹地,都能够“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凭借骑兵高速的机动能力,很快就能突破敌军防线,进而兵临城下。
更何况从河东出发向东或向南用兵,两个方向上都是大平原,几乎无险可守,这更可令以骑兵为主的河东军队毫不费力地大踏步实施战略机动,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都是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开封或洛阳,一战便攻取中原政权的都城,从而砥定大业。
上图_ 后晋高祖石敬瑭(892年—942年)
河东其军
前文说过,河东乃李唐龙兴之地,一直是北方重镇,故而自唐朝起,中原政权便在此屯驻重兵戍守。加之这里外接五胡,面临北方游牧民族巨大的军事压力,所以不论哪朝,势必都会对其防务格外上心。
唐朝设河东节度使之职时,便在驻军五万五千,以防备突厥、契丹。由于长期与游牧民族交战,此地民风彪悍,无论胡汉,甚至妇女、少年皆有骑射本领,这无疑提供了很好的兵源。而且,河东因为邻近游牧民族聚集区,境内本身也有不少游牧民族,特别是昭武九姓和沙陀族居多,这些部族弓马娴熟、能征善战,所以历任河东节度使都十分注意招揽这些部族中的精锐编入部队,这就使河东能够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团。
上图_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
在冷兵器时代,强大的骑兵就是最具威力的战略机动力量,这是河东集团能够在唐末五代呼风唤雨的最为重要的军事资本。随着李存勖灭卢龙、降成德,两镇的精兵也大多被河东军兼并,使其军事实力更加强悍。而为了统御这些骄兵悍将,非有名望、资历、本领最为出色的将帅不能镇守之。
所以自后唐开始,河东节度使全部由本朝头号大将出任,石敬瑭、刘知远无一例外都是如此。兵强将也强,猛将配精兵,这在靠武力吃饭、凭军功闯天下的五代乱世中,自然能够成就五代天子三代出河东的特殊现象。
上图_ 《旧五代史》成书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
河东其人
翻看整个五代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名头响亮、在史籍中着墨甚多的杰出人物,源自河东集团者可谓数不胜数。一部《旧五代史》,列传中的文臣武将出身河东集团的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
武的方面,像周德威、符存审,都是智勇双全的大将之才,能力足可独当一面;“李横冲”(李嗣源)冲锋陷阵的本领当世无双,李存孝、夏鲁奇也都堪称顶尖猛将。文的方面,前有张承业、冯道,后有安重诲、桑维翰,皆是谋国之臣。放眼整个五代十国,笔者认为恐怕只有后周的班底能与之相比了,但猛将的质量和数量显然都不及河东集团。
上图_ 冯道(882年-954年)
重要的地理位置、频繁的民族交往,使河东地区战事不断。一般百姓为谋生存,加之成功人士的榜样作用,许多年轻人都选择从军为职业或将之作为改变命运的机会。正所谓“簪弁子弟,服习弓马,给事麾带,以裂车骑材官之盛。地近虎山,土著从戎者,十室五六”(《大同市志•军事》第四篇)。
而且,河东士人还极为注重培养子弟文武兼修,从东汉到五代,河东不仅出了最高武职者(大将军、大司马级别)59人,最高文职者(三公、宰相级别)亦出了59人。像唐时身兼文武、位列将相的裴度,就是这类人才的典型代表。
上图_ 五代十国版图
正是因为这种风气的不断延续,河东地区的士人或上阵杀敌、或出谋划策、或治民理财,不管具有什么样的才能,总能找到合适的用武之地。加之一人显赫之后,在其周围,往往也多提携、任用和自己具有亲密地缘关系的老乡、同学,将其作为己方势力的骨干成员与核心力量。
在五代这一特殊的乱世背景下,一方势力一旦夺取政权,其首领莅临九五后,这帮源出同门的乡党核心们自然也就封侯拜相、红极一时。
此种成功,立即会产生显著的连带效应,从而辐射更多的河东士人想办法跻身朝堂、名垂青史,河东人才自然会不断涌现。层出不穷的人才,这正是那些最后能够问鼎天下的河东节度使们手里最重要的本钱。
上图_ 赵匡胤 黄袍加身
可以说,河东节度使能够屡次“上位”成功、取代前朝,不仅得益于河东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也有赖于河东雄厚的人才储备。但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五代十国是一个空前的乱世。任何以武力见长的军事政治集团,注定都会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
随着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宣告终结,以河东节度使为首的河东军事集团,也终因失去生存环境而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作者: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古籍文献
【1】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40
【2】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84
【3】欧阳修《新五代史》卷24
当代文史著作
【1】李爱军、司徒尚纪《山西籍军事人才时空分布演变及文化背景分析》
【2】靳生禾《山西古战场研究》
【3】李卫宏《山西史志研究》
【4】谭其骧《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