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学生奶:调制乳替代纯牛奶,问题奶频发,伊利也曾中招

文| AI财经社陈芳

编| 孙静

小小一盒学生奶,成为很多家长的心头刺。

从2000年算起,为改善中国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国家学生奶计划已推广20年。但期间关于学生奶在具体推广中的质疑声几乎从未间断。对学生奶价格、品种、订购方式、质量不满的家长们,在社交平台上各种吐槽。此前河南政协委员关于取消学生奶的呼吁更是获得了一片叫好声。

而企业端,伊利、蒙牛等几大乳企对AI财经社关于学生奶的采访则三缄其口。在乳企内部,学生奶被定义为公益项目,有知情人士透露,乳企对学生奶项目的经营目标是只要不亏就行。大多数企业学生奶毛利率只有2%到3%,还有一些处于略亏状态。

在学生奶串联起的整个链条上,似乎鲜有满意的一方。2013年,由于监管不到位、管理制度落后导致学生奶问题频出,监管部门从农业部变更为中国奶业协会。然而,7年后的今天,关于学生奶的几大槽点,依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槽点一:调制乳为什么替代了纯牛奶?

家住广州的“七太太”今年把孩子送去小学。9月中旬开学第一周,她就被气坏了,在电脑上敲出一篇措辞严厉的文章,指责兑水、加糖、加香精和添加剂的牛奶,却被学校安排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作为每日营养品。而这种奶在她们家一直被关在“黑名单”里。

几天后,情绪依然激动的“七太太”向AI财经社发问:“到底是什么人在订奶?订奶的人懂不懂营养学?明明有纯牛奶,学校为何要给孩子喝乱七八糟的调制乳?”

让“七太太”难过的是,她用几年时间才培养出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但毁掉它,一个星期就够了。“孩子觉得学生奶甜,比妈妈买的纯牛奶好喝,以后就再也不愿意喝纯牛奶了。”

河南信阳一家小学一位遇到同样问题的学生家长,选择向当地政府部门反映情况。“疫情复课第三天学校让订学生奶,为何不是纯牛奶,而是各种口味勾兑的饮料?”

众多家长对学生奶的第一个质疑是,为何不选纯牛奶?在他们眼中,调制乳的营养价值偏低,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与纯牛奶无法比,充其量只能将其划分到饮料阵营中。

不过,三元相关负责人说,“家长们把调制乳和乳饮料搞混了。”调制乳的生牛乳含量不得低于80%,采用灭菌工艺制成,营养价值比乳饮料高,后者是牛奶加水,再加上香精、糖、增稠剂等配料而成。

中国奶业协会的公开资料显示,学生奶包含生牛乳、纯牛奶、调制乳三大类,要求以生牛乳为原料加工,不能添加复原乳、营养强化剂,且蛋白质等指标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如调制乳的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4g/100ml,而国家标准是2.3g/100ml。

虽然符合标准,但调制乳的营养价值却低于市面上的纯牛奶。“七太太”称,让孩子喝牛奶主要是补蛋白质和钙,普通纯牛奶蛋白质达3.0g/100ml的比比皆是,学校发的学生奶只有2.5g/100ml。

从营养价值层面看,给学生补纯牛奶肯定比调制乳好,比如日本为在校学生补的就是纯牛奶。国家学生奶计划推广之初,主推的也是纯牛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遭遇了孩子不爱喝的难题,推广不下去,最终慢慢演变成以调制乳为主。

北京普天盛道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雷永军告诉AI财经社:“我之前去调研,很多学校门口的垃圾桶里都堆满了学生奶,孩子们不爱喝纯牛奶。我自己做牛奶,我家孩子也是如此,爱喝巧克力、草莓的。”

中国奶业协会曾经向日本学者取过经,“孩子不喝纯牛奶怎么办?”对方用很惊讶的目光看着他,觉得提出这个问题很奇怪,“给学生发了就得喝,为何会不愿意喝?”

AI财经社获悉,2013年中国奶业协会接手学生奶后,曾从营养角度出发,调研学习发达国家全面推广纯牛奶的可行性,但最终反馈的结果是很多孩子不愿意喝纯牛奶,觉得没味儿。一些学校领导甚至主动要求企业多开发新口味,有的要求一天换一种口味,最终调制乳的比例越来越高。比如河北唐山的一所学校,每周两天发放调制乳,另外两天是纯牛奶,还有一天是酸奶。

多位业内人士坦言,目前在学生奶市场上,调制乳占大头,学生们也爱喝。上海睿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军伟给出了具体数据:调制乳在学生奶中占比高达60%,纯牛奶最多只有40%。这与中国乳业已形成的消费惯性也有关系,中国乳业就是靠调制乳起家的。

让学生喝调制乳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业内人士称:“喝总比不喝强,如果不要调制乳,学生奶的量很快就会下来,很多孩子就不喝了。这会影响到整个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执行。”据了解,2018年春季,中国学生饮用奶日均供应量为1845万份,覆盖6万所学校。

河南花花牛乳业相关人员表示,各大乳企在推广学生奶时,都不会过多强调纯牛奶。三元则表示,不同地区接受程度不同,发达地区饮奶意识会相对强一些。

在实际执行中,调制乳还算好的,有些地方直接把乳饮料当成牛奶发放给学生。国家发改委就曾发文批评,有些地方甚至将蛋白质含量仅1%的含乳饮料作为学生奶供应。

槽点二:“问题奶”屡禁不止,乳企则喊不赚钱

不过最让家长揪心的还是“问题奶”。

学生奶推广20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质量问题曝出。最近一次是今年7月,有消费者反映广州风行乳业生产的学生奶在保质期内变质,喝起来味道发酸,要求企业赔偿一千元。但厂方拒绝这一赔偿方案,称该盒牛奶变质为运输或保存不当造成,与公司无关。

2019年3月,江苏兴化发生过期学生奶事件,供应方江苏太子奶乳业的学生奶最终被叫停。此前,该企业还曾发生过7万杯学生奶大肠杆菌超标事件,所幸是在产品出厂检验时发现问题,及时将“问题奶”销毁处理。

如果回溯更久远的年代,“问题奶”的出现频次更高。2013年,河南被曝出维维学生奶存在质量问题,孩子饮用觉得恶心,从盒子里挤出来像“豆腐渣”。

“问题奶”事故为何频发?对此,乳业专家宋亮认为,很多出现问题的学生奶都是地方政府维护地方企业利益导致的,他们采购的不是国家推广的学生奶,是当地学生奶。“学生奶得不到认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频繁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如不达标问题。”

中国学生饮用奶计划官网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17家企业有学生奶的生产加工资质,日处理生鲜乳总能力超5万吨。其中,大多数是地方乳企,如兰州雪顿乳业、贵州南方乳业、河南中荷乳业、山东莱河乳业、江西牛牛乳业等。

而一些地方出于税收、就业等层面考虑,会维护地方企业,在学生奶招标等过程中设置硬性条件,层层设卡,不让资质更好的大企业进入招标系统,或者即便进去了,通过拖延账期吓走了一些供应商。

虽然地方乳企通过关系等拿到了学生奶项目,但由于利润偏低,一些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学生奶赚钱,最终只能铤而走险。宋亮说,一些不赚钱的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就会降低产品质量,最终出现安全问题,影响到学生奶的整体形象。

但即使全国性乳企,有时也不能让家长放心。比如2010年4月23日、24日两天内,陕西周至县、汉中市洋县分别发生小学生在食用当地“蛋奶工程”配发的牛奶和鸡蛋后,出现腹痛、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部分就医后好转。事后据新华社调查,周至县出现不良反应的学生都是饮用了供应商的核桃奶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洋县学生则在食用伊利袋装奶和鸡蛋后,出现不良反应。

一年后的4月22日,陕西榆林市又出现250多名学生在食用学生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对此,当地解释称,不排除与空腹喝奶及心理因素有关,比如在特殊环境下,心理“互相感应”也能诱发“疾病”。

从供应方角度,学生奶也像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这是一个不怎么赚钱的项目。雷永军称,学生奶的出厂价普遍比其他产品低20%到30%。多家乳业沉默不言的背后,就是因为学生奶性质偏公益,利润低。

“做学生奶的企业普遍不赚钱,都处于微利状态,有的是微亏。”雷永军称,大多乳企学生奶项目的毛利率只有2%到3%,大的企业更低。很多企业称“做学生奶是出于社会责任,经营目标是持平,不亏就行”。

2%到3%的毛利率对毛利率在30%以上的乳企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在伊利财报中,学生奶是放在扶贫项目里的。三元相关负责人则透露,三元学生奶覆盖全国近百万中小学生,但售价严格遵循学生奶饮用计划规定,保证质量的同时,价格还必须低于市场同类产品的零售价,所以学生奶本身偏公益,利润微薄。

据雷永军观察,乳企学生奶毛利之所以低,主要是因为要求高、成本高,仅一盒牛奶的原料成本就有1.5元,包装用的是利乐苗条砖,加上运输、损耗等,就在2元以上了。“学生奶都是定量生产,定价是按照成本核算的,经销商一盒利润只有一两角。”

由于成本高、销量相对不多,学生奶售价通常高于普通纯牛奶,这也成为家长吐槽的点之一。比如“七太太”对学生奶的评价就是“不值”,她的孩子拿回家的200ml装学生奶,平均2.08元一盒。她随意在网上选购了一款进口纯牛奶,200ml全是生牛乳,蛋白质3.4g、钙120mg,单价只要1.81元。

“七太太”订的学生奶还算便宜的,石家庄有学校一盒2.7元,平顶山有学校能到3.25元,还有高达4元的。

槽点三:自愿订奶变强制摊派?

不过在订奶这件事上,部分家长几乎没有选择权。河南省信阳市某小学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奶本是自愿订购行为,但班主任对不订购的学生会指名道姓批评,家长们敢怒不敢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河南周口一小学开学第二天,老师就在群里通知订奶,强调最好全部订,并在群里接龙统计名单。有家长声称,如果不订,学校会扣班级考核分,老师也会批评没订奶的学生。

“我家是卖牛奶的,都要订学生奶。”一位江苏盐城响水县某小学的学生家长说,学生奶出发点是好的,但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让自愿成了强制,家长们对此颇有意见。

“我家孩子不爱喝学生奶,去年下学期订的奶,天天拿回家也没人喝。这学期我告诉老师不订了,有十多个家长也跟着说不订。”一位河北唐山的家长说,在他提出请求后,老师让加微信私聊。第二天,他被告知,校长说如果不订奶,孩子只能看着别人喝。

2019年3月河南周口一小学就有一组视频刷爆朋友圈:视频中的学生被分为两类,订奶的和没订奶的。前者坐在座位上喝奶,没订的则挤在黑板前,看着同学们喝。视频发布后,引发广泛热议。

当地教体局后续调查给出的解释是,不存在“罚站”行为,班主任因忘记订奶名单,为防止错发,让订奶的学生留在座位上,并且为了让订奶家长了解饮奶情况,拍摄视频发在家长群里,没有考虑到未订奶学生及家长的感受,确实思虑不周,造成不良影响,给予班主任停职反省、写检查的处分。

也有一些家长试图和学校商量让孩子带奶去学校喝,收到的答复是拒绝。“学校订的奶不好,自己带还不行,这不是强制订奶吗?”出于校方的压力以及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不少家长最终妥协,订了学生奶。

“我们学校总共1500人,有1200人订奶,80%以上都在喝学生奶。”不久前,河南周口商水县希望小学校长曾在公开场合提到这组数据。但他在说这句话时,似乎并没有考虑到没订奶的300名学生的心情。

第一批没订学生奶的学生,如今已长大成人,却对当年发奶的场景记忆犹新。一位学生称,他上小学时正好遇到学生奶,要花钱订,全班都买了只有他没买,家里不富裕,父母不同意花这笔钱。“每到课间发奶的时候,我都会坐立难安,看着老师分奶,一天一个口味。那时,老师还会数盒子,盯着订的学生喝。”

“强制订奶的现象很普遍,学生奶计划应该针对偏远地区,现在却变成了摊派任务,最终加剧了矛盾。”宋亮告诉AI财经社。

他强调,学生奶的投放区域有待商榷,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营养过剩,没必要再推广学生奶,最好应该往偏远地区推广,那里的孩子营养大多跟不上;并且推广学生奶应该全部由政府补贴,不应该让学生家长出钱,这样就不会频频出现各种乱象。

据了解,目前学生奶主要有两种订购情况:第一种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主要针对全国600多个贫困县实施,由政府采购、免费发给学生;第二种是自主征订,这种需要学生家长掏钱。

对于外界的质疑,学校方却不认为自己是在强制订奶。前述江苏盐城某小学校长就告诉AI财经社:“都是学生自愿的,不存在强制订奶的情况。我们学校总共有1400多名学生,学生奶订购的数量是266份。”

前述提到的河南省信阳某小学,当地区教体局调查后的结论是,未发生强制订购学生奶等违规行为,只是个别班主任可能存在宣传不当的行为,造成了少数家长误解,已责令学校开展自查,杜绝类似有损声誉的事件再次发生。

鉴于学生奶的槽点太多,河南有政协委员甚至提议取消学生奶,一时间获得了不少家长和老师的点赞。

不过从长远看,取消学生奶似乎并非良策。二战后日本掀起“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运动,后来小学生每天喝牛奶还进入了法规。三元相关负责人强调,针对乱象问题加强管理就行,不能因个别乱象的存在就否认整个学生饮用奶计划。

这就涉及到所有槽点的靶心——相关部门如何通过从严管理,让乳业、教育部门在学生奶这件事上不敢大意,也不敢“乱做文章”。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