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日本出台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当时日本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从日本国内到国际社会,当时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现在2020年了,最近20年日本已经拿了18个诺贝尔奖,按照这个节奏的话,2050年之前完成30个诺贝尔奖应该没有问题。为什么日本可以获得这么多的诺贝尔奖,这和日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没有个人冠军的运动会
日本孩子的运动会中,即使不到1岁的孩子入幼儿园,也要参加运动会。而且很多人辛辛苦苦准备运动会,都是为了得到冠军。
因为比赛都是团体赛,没有个人赛,最终只有胜利的团队。
这就跟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一样,以后工作也好,生活也好,要以“大局为重”。
但是在日本的学校很多是没有个人冠军的。
看似不自由的自由活动
动画片中的场景,全部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日本学校的自由活动时间,和中国的也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的日本学校都有属于学生的“小花园”和“动物园”。
学校会设有“保育员”的工作,是大家轮流来照看植物或者小动物,既培养了爱心也锻炼了耐心。
及其强烈的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日本,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会发现和你说话的人都是面带微笑的。而且在日本你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谢谢”。这已经成了日本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孩子们被要求遵守许多规范,包括遵守排成一路纵队行走等交通规则,不能在电车或公车上吵闹等礼仪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从小教育儿童在过马路时要高举自己的手臂,让驾驶员叔叔看到自己。
每个儿童都要做到,否则就会被老师批评教育。
学生高度参与的午餐
很多学校都会提供营养午餐,但是孩子们都还是会带着餐垫和环保筷。在日本,学校食堂的卫生标准,要高于普通餐厅,里面的厨师们也个个都全副武装。
就拿一所普通小学的午餐来说,学校一共682个学生,加上老师和教职人员,5个厨师要在三小时内做出720份食物,每天也是不小的挑战。
土豆泥的土豆全部都是由学生自己种出来的,这绝不是一间学校的特例,而是日本政府一直以来的鼓励做法。学生亲自下田耕种,这样才能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学生吃完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拆牛奶盒。在日本有午餐值日生,他们除了分发食物之外,还要收集大家拆开的牛奶盒,清洗干净之后,还要晒干,第二天再送去学校的回收站。有人说:吃个饭为什么还要搞得这么复杂。这其实是为了让孩子在劳动与合作中,培养起最初的责任感。
无差别的“简陋”的教室
在中国,好的幼儿园学校基本约等于好的师资力量,好的教学环境和好的设施。越是贫穷落后的地区学校越是无师资、无设备,锦上添花的事儿屡见不鲜,雪中送炭的事鲜有人见。
但是在日本,幼儿园不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他们的课室都极为简朴,看不到一点“豪华”和“现代化”的影子。
教室中最硬的设施可能就是,一架钢琴、一台电视机和收录机。这跟国内的“五幕一体”的设施比起来,差的很远。
教育方式的差别令人畏惧
除了设施之外,国内和日本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在日本你会看到孩子除了书包之外,还会拿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包。
这些包里有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要学会自己整理东西。每个包是干什么的都要牢牢记住,然后使用完还要把东西再放回每个包中。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让小孩子拿这么多东西,累着孩子怎么办???在日本,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像是一种习惯。
如果从小不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种意识到长大了再培养,会很难。
包括他们跟家长一起出游的时候,孩子也是自己背着包。就包括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儿园,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
一个弹丸之地,却能够取得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掌握多项国际领先核心技术的岛国,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配件等等跨国企业仍占世界领先地位,这不得不说与日本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背后的人生百态和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尽管中日国情不同,相对而言,做为如此巨大基数的中国人民从快速的普及义务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蓬勃发展,已经是世界罕见的巨大成就。但相比之下,我们在努力奔跑的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差距。
华为集团创始人任正非曾说过,我们要向一切优秀的人和事物学习,不然我们怎么能做到先进和进步呢?
各位朋友请说说你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