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城这些老街旧巷里,我看到了柳州人自己的“觉醒年代”!

2021年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了充分展示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全面开启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南国今报

围绕“百年老街看变迁”的主题

征集了

柳州人与百年老街的故事

经过投票筛选

将优胜作品展示在文苑周刊

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街故事

在柳州

每年都会有新楼拔地而起

新路向外延伸

无数广厦和柏油马路

让这座城市越来越精致

但我们不能忘记

那些曾经走过的路

尽管它似乎变得有些格格不入

甚至有些已经消失

可总会有人将其深藏心里

因为这些路上

有属于柳州人的“觉醒年代”

@却尘

柳江造纸厂子弟学校,原名为东方红造纸厂子弟学校,在1972年学校建立之时,这排红砖红瓦房就是最早建造起来的教学用房。

红砖红瓦房里有着最努力的纸厂师生。这些天,我们在电视里清楚听到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报告声音:“我们乘组已进入我们的‘太空家园’——天和核心舱,感谢全国人民的支持,感谢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敬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让地面能听清太空中航天员声音技术,是由第三十研究所打造的,而研究所密码事业部航天工程组组长,正是从红砖红瓦教室走出去的柳江造纸厂子弟学校学生——谢永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说一砖一瓦的建筑是城市的A面

那么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城市的B面

它们相互交织

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

共同书写了这座城的百年发展轨迹

@栗子

外婆的家,在与谷埠街一路之隔的车渡码头,所谓的两房一厅一卫一厨,不过是用树皮和薄杉木板搭建而成,邻居的一举一动均能从板缝间一览无余,这种原始的木板房建筑,据说源自于山里的吊脚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的童年就像个浪子,没心没肺还没记性,很多年以后,我再次回到这条老街,外婆当年的家早已经毁于一场大火,昔日的车渡码头老街被树林和河堤替代,而谷埠街已经重新翻修,我童年记忆中的这条老街,与那个让我无限续汤的螺蛳阿婆一道,封陈在记忆深处。

行走在老街

感受最多的是世事变迁

清代举人来过

民国挑夫来过

商贾货郎来过

共产党的军队来过

并且留了下来

让柳州老街一点点改变

@陆志华

初见长青路,也就是一条宽约5米、长约600米左右的古老街道,显得很是有些年头了。街道两边是居民房,多数是两层高的小建筑,只有三五家才是三层楼的房子,很难想象大城市里还有如此古老寂寥的街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后来跟邻居一位大爷闲聊的时候,他跟我说在民国年间这个地方可繁华的很呢!大爷告诉我说,以前柳江上游的木排顺水漂到柳州的时候,都是停在沿江码头的。由于长青路离码头非常近,很自然地就与前边沿江的西柴街一起成为了做棺材生意的好地方了。那时的人们知道长青路的不算多,但是说到“棺材街“几乎都晓得在这里,名气大的很呐!只是后来政府号召土葬改为火葬之后,棺材生意就渐渐做不下去了,慢慢地人们也就忘记了,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人几乎都是不知道的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历史的脚步无法停顿

老街之外

一个新生的世界日益五彩繁华

柳州,正在蜕变新生

@青圃

驾鹤路上的海员大厦最出名,广西都有名。1996年的柳州遭遇百年一遇的“719”洪水时,就作为领导坐镇的指挥中心,指挥了这场柳州人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抗洪救灾工作。后来,为了柳州防洪工程和城市建设更加美好,海员大厦又是柳州市第一栋被成功爆破的大楼,它的结束,宣告驾鹤路沿江杂乱无章的门面和居民房被拆得一干二净,随之取代的是美丽的江滨公园和市民清雅的脚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身处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中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

筑梦不仅需要兴盛的产业、鳞次的高楼

更需要注入经久不衰、长流不息的

“柳州精神”

@冬雪秋叶

我住在潭中西路近20年了,目睹着这条街的日新月异,除了无限的感慨,更多是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

想当初,我家搬到了潭中西路的小区,我的心里多少有些失落,因为这里真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城市模样……一个像样的超市也没有,就连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菜市场都还在建设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今,干净整齐、敞亮卫生的河西菜市场焕然一新,不断升级的潭中人民医院西院暨妇儿医院越发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竭诚为居民健康提供保障。潭中西路实现了医院、学校、菜市场的汇集,方便了大家的生活,社区渐渐走向了成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云中月

我记忆中的龙屯街,街道狭窄、零乱,两旁商贩们售卖的商品五花八门,多得数不胜数,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尤其是上午八点钟后,来这里赶集的人特别多,本就狭小的街道变得更加拥挤不堪,寸步难行。

有一次我拿自家种的青椒去卖,由于去得晚,没地方摆摊,最后只能走到靠近臭水沟的一隅摆卖。直到晌午,还是卖不掉一斤椒。无奈之际,很沮丧地把青椒又背回家,一边走一边发誓:以后再也不来这里卖东西了。

如今故地重游,以前的龙屯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笔直宽广的公路,街道两边都是拔地而起的崭新楼房,真是换了人间!

胸怀千秋伟业

恰是百年风华

愿我们都能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金玉

20年前我在东台路的柳高求学,还是有些“小遗憾”的——学校外面逛吃的地方好少。当时可没有风情港金沙角这样的大型商业,也没有遍地开花的ins风奶茶店。二十年前还没有微信朋友圈,不然二中的同学发圈是这样的:螺蛳粉,豆腐花,烤串,砂煲饭……九张图都能不带重样的,而我发圈是这样的:螺蛳粉,螺蛳粉,螺蛳粉……

也不是没有好处。“闹中取静”的东台路,也让我们这群正在青春躁动的孩子收敛了不少性子。它如同一条通往“桃花源”的小路,外面是喧嚣的人世,一旦走入,就是隐秘的无涯学海。

二十年后再路过时,东台路上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变了模样,包括整个学校,包括我。可它依然是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桃花源之路”。这路上,始终有年轻的激情在碰撞,有青春的气息在飞扬。东台路在那些稚嫩的身体里悄悄盖章,待他们长大后回想起在此生活的岁月,关于路的记忆就会无限生长。

习惯了不断变年轻的城市

对老街就会有种特别的迷恋

不管时间是1921还是2021年

老街都会保留它原本的生动与纯粹

不论春秋四季

依旧是记忆里充满烟火气的原始模样

@郭甲虎

柳城的古廨村最外边是一排新式的楼房,好像是守护古村一样。又仿佛它们是两个世界—一个是旧世界,一个是新世界。我们越往里面走,越感觉到时光在倒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古廨村曾经是易守难攻的军政堡垒。四面环山,村前有一条河,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穿越历史,我仿佛看到了古廨村巡检司官兵在水里划着船和敌人正在作战,古廨村的河变成了战场,变成了战胜敌人的屏障。青山板上留下了一串串胜利的脚印,喜悦的脚印,那是用汗水和泪水滴穿的脚印,那也是血的见证,更是历史的回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赖建辉

在广西四十八弄腹地的鹿寨县平山镇堡底屯,是个传统古村落。漫步堡底屯通屯主干道,随处还有历史留痕。数百年前,这条主干道就是集市街道,百年过去了,这条街道依然如故。爬上不足百米高的堡底山,向导吴大爷手指远方说,隐藏在远处迷雾里的群山有座笔架山,那是堡底屯的“笔架文峰”,如能看到‘笔架文峰’,肯定前途无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早在明清时期,小小的堡底屯曾出过2位进士、2位举人、16名国学(监生)以及14名贡生。新中国成立以后,堡底屯人更加注重教育,这个百年古屯一条街上就出了数十名大学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柳州的老街

在一代又一代的柳州人努力下

正在染上时代的“红色”

百年风流一梦间

扬帆起航开新篇

- END -

来源 | 南国今报记者陈枫综合整理

值班编辑|陈文燕

值班主任丨伍 蹈

值班总编|李旭东

出品 | 南国今报全媒体产品传播中心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