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老校长呼吁和川大分家:为什么医学院们总想独立?

本文作者:SOOF

很少有高校会把建校周年庆与所辖学院的周年庆同时庆祝,但四川大学就这么做了。

于是,医学领域的「王炸天团」齐聚成都,共庆生日。

而比这个「王炸天团」更爆炸的,则是原华西医科大学校长、原卫生部副部长曹泽毅在现场的一段讲话。

曹老校长在祝贺母校 110 周年华诞的同时,寄语继往开来的华西人,希望能够纠正华西被并入川大的历史遗憾,结束「对两校都不利的局面」,呼吁校友和华西学子「为华西的独立、华西的恢复而努力工作」。

此番讲话顿时引发不少讨论,有关高校合并的话题,重新进入公众视线——华西与川大,真的要「甩开羁绊、各自奋蹄」了吗?

华西与川大,强强联姻幸福吗?

在讨论这个「破镜」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段联姻的往昔。

华西医学在 110 年的历史中主要经历 4 个时期:华西协合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

图源:川大官网

与国内大多数老牌医学院一样,华西的创办也同样发端于国外教会。

1910 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 5 个教会在成都华西坝创办了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又称华西联合大学。

经过几十年发展,华西协和大学成为西南地区拔尖的综合性大学。解放后学校更名为华西大学,50 年代院系调整后只留下医学部分,改名为四川医学院,归卫生部直属。改革开放后,四川医学院第一批升格成大学,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的历史则始于 1896 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进入民国后,先是成都多所学堂合并为公立四川大学,而后又与国立成都大学和国立成都师大合并成立国立四川大学,跻身 13 所国立大学之一。

四川大学(图虫创意)

抗战期间,学校迁址峨眉,适逢东部地区大批学者入川,国立四川大学群贤毕至,大师云集。40 年代,学校迁返成都,选址望江楼,成了今天的望江校区。

早在 50 年代院系调整时,华西与川大就进行过融合,华西大学部分文理专业并入川大,仅剩余医学部分。

直到千禧年间,在当时风行国内的合校热潮中,华西医科大学正式并入四川大学,持续至今。

如曹老校长所言,两校合并不是一帆风顺,坊间至今流传着不少亦真亦假的合校八卦。

不过,先不论这些阁中秘辛,两校也堪称强强联合的典范,一路携手狂奔。

合并后,四川大学的科研总经费在短短 10 年内狂涨 7 倍,从 1.7 亿元暴增到 12.1 亿元,院士从 4 人增加到 13 人,国家重点学科从 6个 增加到 46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从 2 个增加到 10 个。

华西医学也完成一系列突破性发展。以第四轮学科评估为例,华西的口腔医学获评 A+,与北大医学部并列全国第一;临床医学、药学和护理学三个学科获评A-,列全国前 10%,成绩仅次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复旦榜中,华西频频斩获榜眼;在科研方面,实现了「六个零的突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源:复旦版医院排行榜

实践证明,医学院并入综合性大学确实能极大提升双方的实力。

2018 年 10 月 24 日,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在京成立。首批成员即发起单位为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和四川大学。

在这九所高校中,除北京协和医院与清华大学合作办学之外,其他八所高校的医学院都来自合并。

当前,全国 985 高校中没有医学专科学校,华西医学院在川大的平台上,也更容易得到各方面资源,坐上「双一流」建设的牌桌。

不合会怎样?分开会好吗?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不妨任性推理一回——如果华西不并入川大,会变得更好吗?

如果华西与川大分家,川大极有可能自建医学院,成为独立的华西在四川省内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前面已经提到过,我国目前的 985 高校中,并没有医科的专门高校。

曹老校长举例的西南地区其他三个「很好的院校」分别是重庆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这三所学校均非 985 或 211 高校,其中重庆医科大学为省部共建大学,其他两所为省属高校。

华西的实力在重庆医科大之上,华西独立后几乎没有可能成为教育部直属,最多是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华西只能在省内争资源。

四川省内的医学院,早就有西南医科大学这个亲儿子。独立的华西到底亲不亲呢?可能不好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华西医学院(图虫创意)

此外,四川大学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巨无霸高校,资源虹吸效应明显。如果失去川大的依托,独立后的华西至少会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薄弱阶段。

对于华西医学院的学生而言,华西独立后,学生可能失去很多与其他学院的同学进行跨学科交流、多平台学习的机会,也很难获得其他学科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拓展多向思维,这些都是专科院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结合国家当下号召医学院扩招的风向,如果脱离川大,华西有可能失去这个契机。

咱们还可以看看其他专科高校的发展之路。比如「五院四系」之一的西南政法大学,当初拒绝与重庆大学合并,现在虽然底子还在,但仍摆脱不了「四非」省属高校的尴尬境地。

为什么医学院们总想独立?

尽管院校合并是潮流,但并非人人都爱追赶时尚。

不少医科大至今不愿被合并,有一些被合并的医科大至今也仍然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不情愿——为啥?

首先,不少医科大可能根本看不上本地的综合性大学。

如果医科大的录取分数高、就业前景好,刚好碰到本地的综合性大学实力较弱,甚至还不及医科大自身的排名和口碑,合并后却要被称为「某某大学医学院」,失去医科大自身的金字招牌「名号」,不想合并也是情理之中。

再比如中国医科大学虽然在沈阳,但顶了个国字头的金字招牌「中国+医科+大学」,一旦合并,这个牌子恐怕保不住。当然了,大名头对于别人也有压力,东北大学观望好久,还是选择跟沈阳军区总医院共建自己的医学院。

此外,也有不少专业院校合并后,发展并不理想的例子。

比如继承湘雅衣钵的湖南医科大,带着 211 的头衔进入中南大学,虽说恢复了「湘雅」的名字,但却在 2016 年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把「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丢了,着实令人惋惜。

教育部文件截图

医学是一项特殊的学科,不但重视研究,更重视临床实践,这就离不开附属医院的建设。独立办学的医科大与自己附属医院的关系往往更密切,在医教协同方面更具优势。

即便是那些被合并了的医科大,也是维持独立性的医学院办得比较好。总之,保持医学高等教育的特色很重要。

医学的评价体系独特,并不靠仅论文支撑,而综合性大学的评价机制里往往看重发表论文和完成项目。当今国内医学界吐槽的「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论文」,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这种评价体系的不同。

独立办学,也许能够帮助让绩效评价更贴近医生的实际。

医学的人才培养,需要不同层次的生源。比如相对于医生的培养而言,护理专业也需要培养专科生。

独立办学的医科大就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配置全日制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比例,甚至可以进行灵活多样的成人教育。但被合并后,这方面的掣肘很可能增大。

不知曹老校长讲话中的「羁绊」,用意是否在此呢?(策划:gyouza)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生物学霸(ID:ShengWuXueBa)。生物学霸是丁香园旗下科研资讯平台,生医领域头部大号。最新科研资讯+满满科研干货,欢迎关注!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