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国家领导人的安全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尤其是受到苏联的影响,在对待首长的安保工作上越发地神秘化孤立化。譬如首长外出要派专车,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布置现场警卫,避免群众扎堆在附近。
而对此周总理却有些不满意,并不是说这些工作做得不够好,而是太好了,以至于割裂了国家领导人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把领导和群众隔离开来,又怎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呢?
1957年,周总理在杭州接待外宾,并准备在杭州楼外楼宴请宾客,餐厅原本打算停止营业,专门为周总理服务,但却遭到了周总理的反对。而在席间,周总理吃饭之时,却发生了异样。
周总理又为何在宴会后向厨师道歉呢?今天博览历史就来带大家一起了解发生在周总理身上令人感触万分的历史瞬间。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文章,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革命往事,一生为国
1898年3月5日,周总理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府的一个“绍兴师爷”之家,这一位呱呱坠地的孩子为这个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带来了莫大的喜悦。周总理后来回忆称“我从事于革命事业,正如中国一般知识分子一样,经过了从封建家庭转到西方学校教育,然后变成社会主义者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由于受到家庭的熏陶,周总理自幼便进入私塾读书,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在后来周总理的一生中,这段年少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他的性格养成和文化修养产生了深远影响。周总理后来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的身上仍有儒家的君子风范。同时在之后的革命工作中,周总理十分善于组织工作,与人交际。这是从小就磨练出来的能力。
封建知识分子家庭素来爱面子,尽管家道中落,债台高筑,但周家依然不肯丢掉面子,父亲经常外出,年幼的周总理在10岁、11岁时便开始当家,成为了家里的小管家,从柴米油盐到外出应酬,接触到人情世故,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的周总理开始从书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面对老师在修身课上问出的“读书是为了什么”问题时,周总理坚定地这样回答,那是1911年,这一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推翻了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当消息传至学校时,周总理率先剪去了象征清朝臣民的辫子,同时号召其他同学一同剪去辫子,表示与清政府决裂。
辛亥革命并没有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美好的生活,大街小巷上除了多了一些穿着打扮西化的人,头上没有了辫子之外,似乎生活并没有改变。佃农依然弯腰伏在不属于他的土地上耕种,城里的地主乡绅继续讨好着新的官老爷,中国似乎为之一变,但仍背负着沉重的包袱。
而距离周总理所在的沈阳东关模范学校有着千里之隔的湖南,一名18岁的年轻人正在湘乡中学读书,随着辛亥革命的火焰燃遍全国,湖南革命党人和新军率先响应,这名年轻人决定投笔从戎,为革命尽力。
原本他打算前往武昌投奔革命军,但因交通不便而没有去成,10月下旬,湖南革命党人在长沙起义,这名年轻人立即投奔过去,以“毛润之”的名字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列兵。
而从江淮平原来到白山黑水的东北,给了年少的周总理以第一次的转变。为了适应东北的环境,他无论冬夏都坚持室外锻炼,不同于旧式私塾的新式教育,让周总理的视野开阔了很多,当时东北成为了帝国主义争夺的重点,日本和沙俄针对中国的东北所爆发的战争更是致使数十万无辜的中国人惨遭战争劫难。
面对着动荡的时局,东渡日本学医的鲁迅先生,在日本学校的课堂上看到了播放日俄战争的画面,他见到了一群神情麻木的中国看客,那时他不再觉得医学是一件紧要的事,无论身体多么健全,精神上的麻木也只会让中国人成为看客。于是鲁迅先生认为“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决心投身文艺运动。
而在东北的学习经历,也成为了周总理的人生重要转折点,周总理后来回忆“12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1913年,随着伯父周贻赓的工作发生变动,改任天津长芦盐运司榷(que)运科科员,周总理也跟随伯父从东北搬到了天津,8月下旬他顺利考入南开学校。在南开的4年学习生活,使周总理走向各方面的成熟。
由于伯父收入微薄,周总理便利用假日和课余时间为学校刻蜡板,抄写教学讲义,以补贴伙食费。由于品学兼优又家境贫寒,经老师推荐之后自1914年起周总理免交学费,成为了当时南开少有的免费学生。
南开的生活给了周总理锻炼自己的机会,由于学校积极提倡学生展开课外活动,培养自身能力,于是在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下,学生创办了许多社团和学术研究会。这期间周总理积极参加戏剧活动,在充实的学习生活中周总理仍不忘其救国存亡之信念。
从南开学校毕业之后,在如何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上,周总理决定继续深造,彼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总在不断寻找适合拯救中国的“药方”。
1917年10月,周总理东渡日本求学,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永载史册,从此改变世界历史的大事件,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从此人类历史进入新的篇章,世界上第一个属于无产阶级的国家诞生。
毛主席在1949年写过这样一段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在日本留学的周总理也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彼时日本受到西方新潮思想的广泛影响,各种思想流派汇集于此,周总理在备考之余也在不断汲取着当时世界所流行的思想。1918年3月周总理投考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但由于日文成绩不好未被录取。他并没有沮丧,反而制定了紧张的学习计划。
但由于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周总理的复习计划遭到打乱,直到6月份才开始温习功课。1918年7月,周总理投考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但又因日文成绩不理想未被录取。但此时的他却收获了另一件大礼。
1919年1月,河上肇创办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问题研究》刊物,从第一期起连载他所撰写的《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周总理在考试未过苦闷之时读到这份刊物,初步接触到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他的心中随即燃起了一团火焰,周总理在日记中写下“二十年华识真理,于今虽晚尚非迟。”
随后周总理得知南开学校即将创办大学部的消息,他决定回国投身革命运动的愿望也更加强烈。尽管没能进入日本大学深造,但留日期间的自学和实践活动,也给周总理带来了极大帮助,尤其是思想上的进步十分明显,在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之后,周总理矢志不渝,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当中。
1919年4月周总理从日本回国,此后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神州大地,也改变了周总理的人生道路。周总理积极投身五四运动之中,成为了当时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9月他成为南开大学的第一期学生。
1920年初由于领导天津“一·二九”运动而被捕,出狱之后为了探求救国真理,周总理决定去欧洲勤工俭学,在充分了解了欧洲各国社会现状,看清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真相之后,周总理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并将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1921年,周总理加入中国共产党,距今百年之前,那时他23岁,风华正茂。
宴会风波,虚惊一场
当周总理从一个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中,他对于群众观点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贯彻了周总理的一生,在他写下的《我的修养要则》中写道“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
而在新中国建国后,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都越发地意识到干部脱离群众的危害,一旦脱离群众,党和人民的干部就会蜕变成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经常外出考察,在前往公共场合时也不要求群众回避,周总理来到杭州之后并不住专门的别墅,而是住在杭州饭店的一个房间,外出也只用一辆车,只限一人随从,在去往公园时,工作人员害怕由于周总理的出现而造成群众拥堵,于是希望能够控制现场,但周总理却表示“公园是大家的,大家都可以玩,不能我们一来,就不见群众了。”
而毛主席也发出过类似的感慨,这些新中国的创立者,是真正得到了人民的拥护爱戴,他们从群众中走出来,也牢牢地与群众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却不见群众,难道是害怕群众吗?毛主席以及周总理在外出时极不喜欢警卫人员将他们与群众隔开,毛主席有一句话“哪有领袖怕群众的?”,在被群众认出来之后,大家一起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向人民群众喊“人民万岁!”
1957年周总理陪同着外宾来到杭州,并准备在杭州西湖楼外楼宴请外宾,餐馆原本打算暂时停业,以免打扰到周总理,但周总理并没有同意。于是当周总理陪同外宾来到楼外楼时,就有人认出来他了。顾客们十分激动,纷纷站起来喊着周总理,并一个劲地鼓掌。
周总理随后示意大家不要鼓掌坐下来继续吃饭,面对热情的群众,周总理走遍餐厅的20多张桌子,一一与大家握手、交谈。经过好一阵子才与群众告别。
在吃饭的时候,周总理突然感觉嘴中好像有块硬物,察觉到周总理放下了筷子,一旁陪同的人忙问怎么了,周总理将口中的饭吐在盘子上之后镇静地说吃到了一颗沙子。等到周总理和外宾走后,厨师检查了盘子里的东西,发现是一块扁形的金属硬块。招待外宾的菜肴上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
于是厨师们仔细检查了做菜的每一个细节,都没有发现异常,事情一下子没了头绪。在上报给杭州警卫处,经过严密的调查之后,发现这个金属硬块是半颗金属镶牙的碎片,并不是来自饭菜里。
当工作人员将调查报告汇报给周总理之后,他思索了一会儿好像意识到什么,去医院检查之后才发现周总理的假牙上少了一块金属片。这件事原来是误会了厨师们,周总理知道此事肯定会给厨师内心造成压力,甚至有可能会遭到处分。
但此时周总理已经回到北京,于是他马上发电报由杭州的人员向厨师们表达歉意。后来周总理有空再次去往杭州时,又专门向厨师道歉。
周总理一生都反对特殊化,他时刻提醒领导干部“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
从1921年成立之初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什么我们会怀念那个年代,怀念毛主席、周总理以及众多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博览历史,重温过往故事。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点赞评论关注支持一下吧,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