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记者王明浩、邵香云、黄江林)7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农业大区何以成为投资热土天津宝坻优化营商环境侧记》的报道。
炎炎夏日,走进天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工地,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目前累计注册企业400余家,入驻了27个实体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税收10亿元左右,带动当地8000多人就业。”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主任王浩充满信心地说。
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内部道路进行道路测试(5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不止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今年上半年,整个宝坻区共设立各类市场主体7788户,同比增长43.9%;市场主体总量近7万户,同比增长25.1%,呈现出“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喜人局面。
地处潮白河畔,作为天津传统的农业大区,宝坻何以迅速成为投资热土、吸引众多企业扎根落户?区委书记殷向杰给出了答案——政府当好“服务员”“店小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培育发展沃土,宝坻“宝地”的成色越来越足。
这是位于天津市宝坻区九园工业区的天津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景(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领办帮办 让审批跑出“加速度”
站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协同发展中心楼顶向四周望去,1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企业厂房、生态廊道、滨水公园、人才公寓……规划设计浑然一体,一座“产、城、人、景、文”融合发展的创新之城正拔地而起。
作为宝坻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宝坻区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共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眼下正在快马加鞭推进。
首批入驻企业,博宇(天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孟俭直言来对了,“我们从2019年3月份开始报批,用了两个多月就完成审批开工建设,按照以往的流程,至少需要半年。”
回忆起当初的报批经历,徐孟俭用了两个字形容——“贴心”。“整个流程有工作人员帮助指导,大部分都是线上操作,报件中遇到难题,工作人员都会全力以赴帮助解决。”
临近预定的开工日期,徐孟俭的环评审批件却卡了壳。“按当时规定需要并联进件,又碰上环评制度改革,过了规定时间,环评就要重做,可我们的工厂建设却等不起。”徐孟俭一时没了主心骨,急火火地跑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综合服务中心碰运气。
“没问题,把材料交给我们,回去等办理结果。”工作人员的爽快让徐孟俭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绿色通道”开启,仅用三天,审批难题就得到了解决。企业顺利拿到了施工许可证如期开工,今年4月已正式投产运营。
这只是宝坻优化审批服务的一个缩影。
企业设立从初审上报到核准完成半小时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制定“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实施方案,符合条件的一般工业项目的施工许可,由常规审批流程46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2019年以来,宝坻区不断提速“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想方设法给企业当好“店小二”,提供从入驻园区到投产的全流程“管家式”服务。
“‘需求您来提、过程我来办’,企业有任何需求找到我们,我们一定把事办成办好。”天津市宝坻区政务服务办公室主任刘玉玲底气十足。
在天津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工作人员在检测生产出的电芯(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精准滴灌 靠产业引来“新凤凰”
审批服务跑出“加速度”的同时,宝坻精准滴灌、用心培育优质产业,不断吸引高端企业筑巢发展。
在宝坻区九园工业园区,天津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电极涂敷、制片、装配……高度自动化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流水生产线的尽头,一支支电芯鱼贯而出,单条产线日产电芯8000支左右。
“宝坻有锂电池全产业布局,能满足我们企业40%的核心原材料需求,产品上下游配套也很完整,政府还专门建设了24公里的供电线路,规划了520亩的综合配套区,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经过多方考察,我们一锤定音,落子宝坻。”谈起当初的选择,企业的总经理冯志东仍很庆幸。
如何让企业想来,并感觉来得值?宝坻区委副书记、区长毛劲松一语道破:“我们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帮助企业消除研发、生产、经营中的掣肘因素,更好地建立起竞争优势。”
在天津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工作人员为生产出的电芯贴标检测(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贝特瑞科技公司、东皋膜公司……几十家拥有自主技术,从事电池正负极材料等研发的企业陆续落户九园工业园区。近年来,宝坻通过产业基金、精心培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锂电池全产业链条。
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宝坻还逐渐形成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等四个主导产业和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四个主导产业总产值实现较大增长,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比增长270.2%;新能源与新材料同比增长31.9%;生物产业同比增长67.7%;高端装备制造同比增长64.4%。
这是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乐器展厅内展出的部分铜管乐器(5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政企沟通 用真心帮解“燃眉急”
在宝坻区的津宝乐器有限公司厂区,智能化的打击乐器、管乐乐器生产紧锣密鼓,这里的产品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从20世纪80年代的“小作坊”,到现在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我国知名乐器生产企业之一,每次遇到坎儿,当地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总让公司总经理刘运斌觉得“暖心”。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口受阻,刘运斌发了愁,“停工一天,损失120万,近2000名职工的吃饭问题不能耽误,这可咋办?”
关键时刻,宝坻区委、区政府多个部门来到津宝,协助对接融资渠道,落实员工社保、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刘运斌对此又惊又喜,“政府的支持缓解了我们几百万元的现金支出压力,真是雪中送炭。”
在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人员将加工好的鼓圈上架等待转运(5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今年6月,又一个难题难住了津宝人,“企业运输需求和城区限行政策起了冲突,不仅影响了出货的进度,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刘玉玲了解后,立即组织协调相关企业和交管部门一同坐到了“政企见面会”的会桌上。
会上,企业开门见山,开诚布公。会后,政府果断出手,为有运输需求的企业开辟夜间窗口期,药到病除。
政企会面、入企服务,宝坻不断完善常态化沟通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今年以来,宝坻政务服务办入企服务近400户次,解决问题277件次。
在近期公布的天津市2020年营商环境评价中,宝坻区办理建筑许可、政务服务、不动产登记、获得信贷等指标和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排名均位居全市前列。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会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更加精心用心提供服务,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真正让宝坻成为‘宝地’。”殷向杰肯定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