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成己
近些时日,滨海新区连爆“教育”新动态:
据新区政府透露,塘沽湾新社区熙樾湾已划入塘沽湾第一小学学区;民生工程景湖轩幼儿园预计2021年秋季开办。
另据经开区管委会消息,泰达一中二期建设年内即将启动;滨海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原址计划启建高标准城市小学工程;正在加紧建设的东壹区学校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
“零散”动态之间看似没什么强关联,实则都在践行共同的“底层逻辑”——滨海新区正在从多领域入手补强城市服务“短板”,教育成为关键抓手。
谈及滨海新区,外界的第一印象肯定是“经济特区”,事实上其过往发展战略也一直更倾重经济建设。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就是区域“偏科”的理由。
“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短板,特别是教育、医疗、文化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结构性失衡”,对此滨海新区在“十四五”规划文件中毫不讳言。
以教育为例,根据天津市渤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滨海新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9-2035):
截至2019年,滨海新区共有129所小学(含3所特教、3所民办校),其中塘沽区域56所,汉沽区域17所,大港区域30所,海滨区域12所,功能区14所。塘沽新港、西部新城、北塘等多个片区存在局部中小学学位缺口。
从教学质量看,大港板块拥有大港一中、三中、大港实验等口碑学校;但在常住人口更密集、城建热度更高的塘沽、经开区等地,水平相当的学校却仅有塘沽一中、泰达一中等“少数派”。
普高录取分数线 图源网络
放以前,这种“短板”似无可厚非。但如今,万万不行了。
去年底,天津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津城”“滨城”双城格局,在对滨城的最新部署中就强调了“着力提升城市综合配套能力”。
从“经济特区”向“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转身,必然是滨城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随后,滨海新区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时,也以较多笔墨、多次提及“补齐教育、卫生、文化短板”的战略方向。
我们的讨论仍只聚焦于教育层面。
事实上,滨海新区推进完善教育配套进程中,中新生态城已经率先尝到了“甜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生态城得以兼之,生态改善与教育改善成为这里吸纳新居民最重要的2个理由。前者拜基因所赐,后者则是南开中小学、天津外国语附属学校一二三部、华夏未来生态城小学等知名学校密集投运后,所赋能的后天优势。
根据媒体报道,到2035年滨海新区基础教育设施规模预计达到:学前教育511所、小学205所、初中112所、高中75所。
近处着眼,2021-2022年滨海新区就将新增幼儿园27所、小学13所;规划新建一贯制12所,改扩建4所;近期规划新建9所、改扩建2所。
除开篇时提及新动态外,更多片区内实际也没停了兑现教育资源。
比如经开区,尽管核心区建设已颇为成熟,但中心商务区并入后,核心区以南又重新释放出较大发展空间。目前,天碱板块已迎来华师附(天津)中旭学校,于家堡核心区规划落地了耀华中学滨海分校,都是重磅教育资源的迅速达成。
天碱板块合作办学协议
而在初步积累起人气基础的塘沽湾,上海道小学塘沽湾分校即将挂牌;由塘沽一中教育集团主导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工程也接近尾声,预计今年9月将迎来首批学生。
另在海洋科技园板块,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宁海路小学部正在施工,计划2022年秋季投入运营。
“量”与“均衡”得以补强后,“质”成为更深层次的关注点。对此也有家长疑虑新校师资是否支撑得起优质教育,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不过综上能够看到,滨海新区补充的大量教育资源,主要来自天津本土及外地名校办学集团,起点都不低。
有名校口碑和运营保障作为背书,办学模式的带土移植、教学教研的管理经验、核心团队的业务能力等,这些构成优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起码是天然就有的。
虽说准确的验证必然要留给时间,但我们也专门比较了本年度滨海新区中考分数段,不难发现生态城板块高分段比例相当突出,鉴于这里一水儿都是近年随板块新兴的“名校分校区”,或可视作滨城教育发展模式的一份参考。
原始数据来源:家长帮天津站
综合来看,从个别学校的引入,到区域整体配套的完善,这个过程需要滨海新区对教育保持长期投入与运营。
靠教育不能直接拉动经济指标,但其必要性却显而易见。
在全国一盘棋的人才争夺战中,滨城注定会是北方的重要落点。滨城“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到了“探索实施京冀居民在滨海新区落户及购房新政”等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举措。
从滨城“城”的战略需要看,这片热土不仅仅需要人口增容,比高质素产业及产业人才流入更决定成败的是,让这些人甘之如饴地留下。
一个道理,新市民一旦认同并沉淀在“第二故乡”,就会在经济、教育、文化、消费等方方面面爆发出更多元的需求和更强劲的创造力。
当然,“成就自己”先得“成人之美”。
不夸张地讲,在新人口对城市的诸多希冀中,教育是更为迫切和无差别的“刚需”。特别是产业人口大都经历过高等教育洗礼,甚至依靠教育改变命运,他们理所应当对下一代的教育质量格外看中。
另一个层面,天津城市吸引力中,“基础设施建设领先”与“优质教育资源聚集”,二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固有优势。
如今滨城下大力气对教育进行补强、均衡甚至完成优势逆袭,又何尝不是在以新一轮基建运动助推“滨城”升级转型,凝聚人气、心气、士气,蓄力新作为呢?
拭目以待。
【 END 】
声明:本文所描述内容均基于截至发布时间所能了解到的相关政策、规划与现状,我们务求全面真实,但无法涵盖全部信息,无法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改变负责,仅供参考。封面图及内文首图仅为创意需要,与文中涉及内容无关。全部图文内容仅为新闻信息及个人观点阐述,不构成合同约定,买卖双方权利义务最终以双方签订的《商品房网上认购书》、《商品房买卖合同》及附件等协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