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江平客。欢迎回到——
上一期,我们分析了「北洋村」和「国展路」这两个站名,这两个站的位置所对应的站名应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北洋应该靠近卫津河(老海河故道),而国展则在北洋以北,因此「北洋村」应该叫作「国展」,而「国展路」应该叫作「北洋」。
同时,我们留了一个小问题,「北洋码头」的注音问题,由于最早此地确实为码头,但是随着变迁,海河航道改变,此地已经不再是当初的货运码头,已经彻底成为地名,所以可以作为地名仅仅注音,而不需要特殊翻译,即/Pei Yang Ma Tou/。
今天我们一起分析1号线的最后两站:「东沽路」和「咸水沽北」,「咸水沽北」没有原则错误,但是可以适当调整,更为符合出行习惯;而「东沽路」着实也有点无厘头。
好了,我们开始今天的话题。
这是江工開物的第28篇开物
地铁论站,天津
【1.16 东沽路 咸水沽北】
图文 │ 江平客
全文32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看到「东沽路」三个字,我一下子怀疑自己了,是不是自己真的孤陋寡闻了?
咸水沽东侧怎么会有一个叫作「东沽路」的道路。
▲图1. 东沽路、咸水沽及地铁站,图│百度地图
我并不记得天津有「东沽」这么一个地名,「西沽」倒是有,在市里北运河河边;而「东沽」,如果不是塘沽人对于「东大沽」的简称,那么我一直不记得有这么一个地名。
▲图2. 东大沽、西大沽,图│天津市区详图,1984
我抱着谨慎的态度查阅了目前能找到的1970年代和1980年代两版地名录,都没有这个名字。按照一般规则,郊区道路命名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进村、通村道路,直接以村庄名命名,比如前文提到的「高庄子」进村的路就叫作「高庄子路」,然而这条路显然此类,因为没有「东沽」这样一个地名。
另一种就是郊区公路的命名方式,多以起始两端区域,各取一字来命名,比如天津到塘沽称「津塘公路」,天津到大沽称「津沽公路」,白塘口到万家码头称「白万公路」,二道桥到八里台称「二八公路」等等。
▲图3. 二八公路起止,图│百度地图
如果是这种命名方式,「东沽路」的「沽」很容易理解,很可能是指咸水沽,而「东」是指哪里?
在咸水沽周围,带有「东」字的地名,貌似只有「东泥沽」一个,从道路方向来看,这可能是一个解释,但貌似也不对。
▲图4. 东沽路和东泥沽,可能二者有关系,图│百度地图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将近一年的时间,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的一些端倪。
在一次经由「东金路」去往军粮城方向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东金路沿途所有的指示路牌上「东金路」全部被贴纸覆盖,更改为「东沽路」。
原来「东金路」已经更名「东沽路」,「东金路」便是「东沽路」。
▲图5.「东金路」,更名为「东沽路」,沿途路牌悉数被贴纸覆盖
东金路,始建于1970年,原称「茶金公路」,位于海河以北东丽界内。
▲图6. 东金路旧名,茶金公路(南北走向,竖红线),图│天津地名录
根据资料记载,这条公路的北侧起点曾计划为「金钟河南堤」,而南侧起始点无明确说法,根据名称推测,极有可能是计划修至海河以南,连接位于津南津沽公路沿线的「茶棚」,由起止点各取一字,为「茶金公路」。
这条公路,1970年修筑海河边魏王庄渡口至杨北公路(现港城大道北约850米)一段;1978年向北延伸至津汉公路干校桥(一说津汉公路山岭子桥)。
▲图7. 金钟河南堤、茶棚、东咀,及东金路
由于这条公路始终未修至规划位置。
最终,北端止于津汉公路(近年修通东丽湖路一段,仍未到达金钟河南堤);而南端终止于海河魏王庄渡口,未过海河,与「东咀」(二道闸附近)隔河相望,倒是汉港公路直接通到了最初规划的位置「茶棚」。
▲图8. 东金路,图│百度地图
后来之所以更名「东金路」,除「金钟河南堤」之「金」维持原意外,其「东」,极有可能是指「东咀」村,虽然并未实际到达,仅仅通达海河以北,并未触及海河以南地区。
而与之临近但并不相接的汉港公路,实际上是通过了东咀,很有可能是改了规划。
▲图9. 东咀,二道闸,图│百度地图
而这一次「东金路」调整为「东沽路」,我还是有一些不解。
看目前的路名规划,极有可能是有计划将咸水沽西侧现有东沽路,与东金路连通,全程更名为「东沽路」,那么问题就来了。
如果「东沽路」之「东」是指东咀,而「沽」是指咸水沽,倒是不难理解。
可能在津沽公路老线以北规划了一条由咸水沽不经沿途村落,直接连接咸水沽和东咀、二道闸的快速通道,这么名字是非常恰当的。
▲图10. 东沽路、东金路,分居海河两侧
于是,海河以南的「东沽路」是指连接咸水沽与东咀,海河以北的「东金路」是指连接东咀(实未至)与金钟河南堤(旧规划,亦未至),以海河为界,这样的两个路名是恰如其分的相安无事。
那么,为何海河以北的「东金路」也要一起更名「东沽路」?这就明显没有道理了。
▲图11. 东沽路、东金路连接
好了,我们暂时不再讨论「东沽路」是否是一个恰当的路名,就按照目前的道路来分析,东沽路包括海河以南的「东沽路」,加上海河以北的「东金路」更名的「东沽路」。
这条路,如果算上东丽湖路一段,粗略来看已经超过25公里,而且居于海河南、北两侧,跨东丽、津南两个区,那么我想问,你说这站叫「东沽路」,那么究竟是「东沽路」的哪里?
▲图12. 东沽路-东金路,粗略长度测量,图│百度地图
这是一下很难说清楚的,路名站名就是这个问题。就像如果我们以「津沽公路」、「津塘公路」、「津港公路」、「津汉公路」等等这些全长为几十公里的路名为站名,谁能告诉我这个站具体是指哪里?
这就是问题,不幸的是,我们确实有「津塘路」一站,这个我们后面会具体分析。
▲图13. 津塘路地铁站,图│百度地图
那么这个站应该怎样来设计名称呢?
由于1号线东延,并没有沿着津沽公路,以及津岐公路延伸,而是在天津大道以北延伸,根据目前的规划图来看,并没有一条线路沿津沽公路穿行咸水沽,以至于咸水沽的地铁站,几乎都在周边地区。那么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下咸水沽居民的出行方向问题了。
咸水沽的出行方向有三,北进市区、东去塘沽,以及南下大港。这是主要的三个方向,由于这条地铁东延线路是沟通市区与咸水沽,那么北进市区应该是咸水沽搭乘地铁的重要出行方向。
▲图14. 咸水沽出行方向
在传统意义上来说,津沽公路是津南咸水沽沿线的唯一主干道,进市区的主流方向是沿着津沽公路向北(西北),那么搭乘地铁的方向也应该尊重这一既往出行方向。
我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尊重既往出行方向」,这个问题其实由来已久了,只是在一般的公共汽车客运方面不太被重视。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画个图,同时用不同的颜色来说明一下。
▲图15. 尊重出行方向,公共汽车
一个地区,从甲地去往戊地的公交车,原先只有1路,乘客的出行习惯正是1路行驶方向,甲、乙、丙、丁、戊方向,习惯成自然。
然而有一天,新辟了一条2路,2路也去往戊地,但是在乙、丙、丁三站的运行方向,完全与已经形成习惯的1路相反,然后绕行一圈再去戊地。
这就属于不尊重既往出行习惯,2路的走向一来会打破原有习惯,需要去往戊地的乘客,可能会需要在马路两边等不同的车。
而与此同时,保持原有习惯在一侧等车的乘客,有一半的概率会坐错方向,同时,即便熟悉两条线路走向的乘客也不得不在马路两边来回跑,这属于比较反人类的做法。
▲图16. 尊重出行方向,地铁及接驳
我们再来看,地铁开通后,开辟了3、4、5三条接驳线路,地铁的运行方向和原有出行方向(1路)是一致的,那么接驳线路也应该顺应这一方向。
然而,我们来看这几条接驳线路,有没有各自的问题呢?
3路接驳属于顺应出行习惯的,仍然按照乙、丙、丁的顺运行,到庚站换乘。
4路和2路的问题一样,完全反方向换乘,打破既有出行习惯,容易导致误乘。
而5路看似和3路近似,但实则不然,乙、丙、丁三站符合原有出行方向,但并没有去庚站换乘,而是反向折往辛站,这也是一种不十分恰当的方式,和原有习惯相悖,而且会浪费出行时间,相当于反向运行的路段要花双倍的时间,重复走了一段本不需要重复的路。
▲图17. 咸水沽出行方向与地铁换乘
从图上我们不难看出,咸水沽出行换乘,有两个车站,「东沽路」和「咸水沽北」。
「东沽路」站是接驳咸水沽进市区最为顺畅的方向(案例3路),与原有出行方向完全一致,也是最节约时间的换乘站。
而「咸水沽北」站无论从东绕行(案例4路),还是从西绕行(案例5路),实际要反向绕行一段路程,无论是从尊重既往出行方向,还是从节约时间、经济成本上来看,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没有新规划线路穿行咸水沽之前,「东沽路」站将是咸水沽进市区方向最主要的换乘站与接驳站,最为顺畅,也最节省时间,这将是一个换乘的最佳站点。
加之,「东沽路」正处于咸水沽的正北方,我们有理由认为「东沽路」站被设计为「咸水沽北」站是最为恰当的。
▲图18. 「东沽路」「咸水沽北」站,其注音为:「地名注音」+「方向限定翻译」
否则我们会出现一个现象,即去往「咸水沽」的乘客请在「东沽路」下车,去往其他地方的乘客,请在「咸水沽北」下车,车站与地名也「人户分离」了。
原「咸水沽北」并不是一个换乘方便的站点,从周围路网就可以看出。而这个地方实则并不是咸水沽,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地方是哪里。
▲图19. 四里沽,图│百度地图
从百度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地方原有地名叫作「四里沽」,天津大道在此处的互通也叫作「四里沽桥」。
可见,「四里沽」是这里的正经地名。不能因为照顾一个大地名,就忽略了当地的原有地名,这是不恰当的。
四里沽,位于老海河北侧,村落呈矩形,主要街道东西走向。明永乐年间,刘、陈、李、井四姓在此开荒种地。因靠沽水(海河)而称「四立沽」。后因村落距离咸水沽、柴庄子、赵北庄各四里,更名「四里沽」。
▲图20. 四里沽与老海河
那么,这个站叫「四里沽」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天津所谓七十二沽,目前能数出来的,已经不多了,随着村庄合并,地名消失的越来越快,如果轨道交通站名再不提及,恐怕真的剩不下几个了。
▲图21. 「咸水沽北」「四里沽」站,其注音为:「地名注音」
列车前方到站依次是「咸水沽北」、「四里沽」站……去往「咸水沽」方向的列车,请在「咸水沽北」下车,换乘接驳巴士……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把1号线全部站名讨论完毕,这里面唯一遗憾的就是「洪泥河东」一站,暂时没有更好的站名,「洪泥河口」或许可以更好一些。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认为我遗漏了「双桥河」的问题,既然说河道的名字不适合做站名,那么为什么「双桥河」可以?
其实,我开始也有这个疑问。
我的疑问在于,在我的印象里,这个地方一直应该叫「双桥」,而不是「双桥河」,津沽公路的公交车当初都有这一站,咸水沽出来,走双桥、茶棚、十间房,然后是葛沽;而双桥河只是河的名字。为此,我特地查了一下资料。
「双桥」,津沽公路快双桥河之桥。清光绪四年(1878年),由提督周盛传率兵开挖双桥河时修建,为桥闸一体,上部分为木结构,下部分为闸墩,翼墙为条石砌筑。1933年和1975年两次加固维修,1978年重建。公交站「双桥」应该是根据这座桥而得名。
「双桥河」,北起海河,流经双桥乡、小站镇、东南入马厂减河。清光绪四年由提督周盛传率兵开挖,因河流中段偏北处建桥两座而得名。
「双桥河乡」,1968年为西泥沽人民公社,1983年撤销公社建制,改为西泥沽乡,1985年改双桥河乡。
所以,双桥河,不仅是一条河流的名字,也是一个地区的名字;而双桥,目前所指是津沽公路跨双桥河的那座桥梁,资料中提到的两座桥,可能这只是其中一座,另一座目前没有文献提及。
总而言之,「双桥河」站名没有原则问题,可以认为是因乡得名,而不是以河流命名。
到今天为止,1号线所有名已经全部分析完毕,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新老站名图。这是现在在用的站名。
1号线站名全部分析完了,我们从下一期开始我们来讨论2号线的站名,2号线站名也有硬伤,我们先从「芥园西道」开始说。
感谢大家收听我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如果觉得我说的有意思,欢迎添加公众号,并帮忙转发推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