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越少,事越大。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7月19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这则仅有60个字的短消息引发普遍关注,媒体纷纷跟进报道。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
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并将其作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怎么建?2019年,商务部等14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利用5年左右时间,指导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地方意愿强的城市开展培育建设,基本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使其成为扩大引领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和新引擎。
自该《意见》印发以来,明确将自身定位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有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武汉、成都、杭州、重庆、南京、青岛、济南、沈阳、大连等超过20座城市。
此番,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市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相当不容易。
这五城中有四城是直辖市,另一城广州为一线城市、实力超强的千年商都。一出手,就打出“4+1”的“中国最强组合”,足见中央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志在必得。
区位优势显著、内外贸基础良好的青岛,很早便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作出部署和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标头部城市,无论是城市能级,还是消费市场体量、辐射力都还有不小的差距,此番未能入选也在情理之中。
新赛事“鸣枪开跑”,先跑有先跑的优势,后跑有后跑的优势。青岛要做的是积极对标头部城市,补短板,锻长板,充分学习借鉴试点城市的经验做法,形成自己的经验和特色,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再加把劲,为尽快入列做好充分准备。
01
聚焦“国际”
要“读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关键是要搞懂“国际”“消费”“中心”这三个关键“定语”。
“国际”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最突出的特质。什么是国际?自然是相对于国内而言的。
纵观全球,无论是纽约、伦敦、东京、巴黎、中国香港等为代表的传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是新加坡、曼谷、迪拜为代表的新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个最直观的共性,那就是它们都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力。
再来看看此次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五个城市,它们的国际化程度也都比较高。
上海因商而兴,因商立市,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远东数一数二的国际化大都市。2018年,上海就顶格印发《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标国际消费城市,全面提升“上海购物”全球影响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购物”品牌,着力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高端品牌首选地、原创品牌集聚地。
上海已经成为国际零售商和国际知名品牌集聚度名列全球前茅的城市。仅去年就引入各类首店909家。其中,全国首店、亚洲首店分别为118、12家,来自国外的首店品牌占比达到20.2%。上海已经被国际知名品牌视作一座“安全岛”和一个“聚宝盆”。
北京的“国际范儿”毫不逊色,对全球一线品牌的吸引力强劲。7月19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消息称,根据选址中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434家首店(含旗舰店)落地北京,已超出去年全年首店入驻数量近250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背后,体现的是北京乃至中国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实力,深刻反映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传统文化、高度现代化城市文明和价值观的相互交融。
青岛也在打消费的“国际牌”。今年以来,积极推进海信广场、万象城和金狮广场等20多家重点商超积极主打首店品牌,扩大影响力,吸引消费,发展“四首经济”(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发),形成体验式消费新场景,提升城市消费供给品质。
上半年,世嘉、嗨贝天地等5家全国首店,THOMBROWNE(汤姆布朗)、油花等20多家时尚首店,莆田、湘爱等32家山东首店以及51家青岛首店落户海信广场、万象城、银座商城、永旺东部店等商场。目前全市招引各类首店项目200多个,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消费。
但与头部城市相比,青岛对国际优质商品和服务的吸引力、集聚力还不够强,要聚焦“国际”,广泛聚集全球优质市场主体和优质商品、服务,加快培育本土品牌,努力构建融合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地。
02
紧扣“消费”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自然是要紧扣“消费”,否则就是“跑题”。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超大规模市场释放的巨大消费潜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引擎。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9%。下半年,随着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消费仍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
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不断提高,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将带来更多的消费机会,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会更加凸显,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持续增强。
这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基础。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就是要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市场的潜力和活力。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紧扣“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面促进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型消费。
高标准推进商圈建设,增强对消费的承载力,是重中之重。纵观此次入选城市,在商圈建设上都令人印象深刻。
上海是一座因商而兴的城市,发达的商业是这座城市的名片。这些年,上海加快建设南京路、淮海中路-新天地、豫园、小陆家嘴、徐家汇、北外滩“两街四圈”的国际“消费金腰带”,加快提升“一街一主题”的特色商业街区品质,极大地提升了消费承载力。同时,上海还着力加快数字商圈等场景建设,推动商业数字化转型。
1757年,随着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万国商船汇聚在广州十三行口岸,25万手工艺人被吸引至此,共同铸就了“金山珠海”的繁荣景象。广州因此被称为“千年商都”。
在商业设施的规划建设上,广州狠下了一番功夫。广州拥有商业网点10万多个,居中国城市之首。此前印发的《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0-2022年)》,规划了足以支撑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商业布局:推动构建以中央活力区(CAD)为核心,以4个国际消费示范区为龙头,以5个传统特色商圈为骨干,以12个区域消费中心为支撑,以8个特色小镇(街区)为基础的消费布局。
青岛商圈建设较为滞后,近些年开始发力布局。先后发布实施《青岛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20-2035年)》《“十四五”青岛商贸流通发展规划》《青岛市商贸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快形成“一带三区”(滨海消费带和环胶州湾活力提升区、新兴发展区、战略发展区)消费空间。
但就目前而言,青岛商业设施的层次和水平还不够高,能级还不够强,还无法支撑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大量“补课”。
03
突出“中心”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拥有国际性消费资源集聚优势及领先的消费力流量,并拥有优质消费环境、具有显著国际美誉度的中心城市。
争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说到底比拼的是城市的能级,尤其是辐射力。要突出“中心”,不断强化集聚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全球消费者集聚和区域联动发展的中心。
此次入列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各自的城市能级都很高,并且在各地区域都有着极强的辐射力——
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双龙头”,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带头大哥”,广州是珠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重庆是成渝城市群的“双核”之一。
这一特质无疑是建设消费中心城市最为关键的优势之一。
通过溢出效益,“上海购物”走向了长三角,走向了全国。尤其是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市场一体化建设的一系列做法,破解了资源融合、消费“破圈”的难题,拓展了上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的空间场域,增强了上海作为“中心”的辐射力。
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中心地位,推动建设成为引领华南、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一步增强了对珠三角、粤港澳、乃至对整个华南地区的辐射力。
相较于头部城市,青岛在城市能级、区位优势、辐射力稍弱,但突破的方向相当明确,关键是要画好以下“五个圈”——
第一个圈是“青岛都市圈”。作为重塑城市间分工协作格局、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形态,都市圈正在飞速崛起。未来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一城一池的竞争,而是城市群、都市圈间的竞争。
《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世界知名的青岛都市圈,可谓顺应了潮流趋势。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以青岛为中心,协同潍坊、日照等城市联动发展,打造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
青岛想要在未来的竞争中不“势单力孤”,想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善于抱团,善于“画圈”,关键就是要画好“青岛都市圈”。
第二个圈是“胶东经济圈”。目前,胶东五市正在合力“拆墙”,破除壁垒,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正在快速推进。辐射带动胶东经济圈是青岛作为火车头的责任,也是青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底气。
第三个圈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风景优美的滨海城市,青岛历来是1亿山东人旅游、购物、买房、居住的首选地之一。青岛要竭力利用好山东庞大的市场优势,挖掘激活消费潜力。
第四个圈是“黄河流域”。青岛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和港口门户城市,已经成为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下一步要发力成为购物消费的中心。
第五个圈是“东北亚”。毗邻日韩是青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最大的优势所在、最大的特色所在,一定要打好“日韩牌”。
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旗帜鲜明,梯次推进,出圈破阵,青岛才能不断提升城市能级、辐射力,才能建立别人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才有可能拿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