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个城市,定了!

向在河南汛情灾害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1

城市的竞争,正在往更综合、更广度的方向深入。

最新的争夺焦点,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7月19日,5个城市率先获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

巧合的是,这四个直辖市加一个省会城市的组合,也是第一批国家中心城市的入围者。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什么来头?

很简单的字面意思拆解:

“国际”,即吸引更多国际商品、品牌落地,吸引更多更多国外游客自发前来购物,比如巴黎、纽约这样的城市。

“消费”,即城市的消费潜力要大,有足够的人口、足够开放的市场才能承载更多可能性,全力驱动内循环。

“中心”,即有辐射周边消费市场的城市,小城市、县城自然够不上标准,国家中心城市、重要省会城市,才是首选。

早在2016年,国家就提出“积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而实际有动作是在2019年,商务部出台《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用5年左右时间,“指导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地方意愿强的城市开展培育建设,基本形成若干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选拔条件清晰,发展目标明确,一时间引发众多城市申报。

比如广州,出台《广州市加快推进消费国际化特色化若干措施》,围绕广州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点工作,从5个方面提出了19条具体措施;

比如武汉,印发《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从5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举措;

比如成都,印发《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比如南京、杭州,分别出台《南京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杭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

而最狠的江苏,更是提出“支持南京、苏州、徐州、无锡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支持城市数量来提高“中签率”。

甚至,连广西也都提出了“加快建设南宁、桂林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口号。

不完全统计,目前申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数量,多达22个。2020年GDP前十强的城市,这一目标已是标配,而天津、青岛、郑州等万亿级城市,也都提出了这一目标。

用大而响亮的称号提升城市能级,已是常规操作。

而不少城市不顾自身条件是否达标,盲目跟风喊口号申报,也早已见怪不怪。

2

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资格申报国际中心城市?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即我们俗称的消费实力。

在船长统计的42个大中城市的2020年消费排名中,上海、北京、重庆的社消总额都超过了1万亿元,排在前三位;广州以9218亿的总量,排在第四位。

仅从实力来讲,这四个城市入围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尚在情理之中。

此后的深圳、成都,消费规模都超过了8000亿元,苏州、南京都超过了7000亿元,武汉和杭州则在6000亿上下,守住前十名的门槛。

但第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却选择了天津,挤掉了深圳、成都、苏州等城市,成了最大“黑马”。

虽然连续两年没有公布社消总额,但2017年天津5729.67亿元的总量,加上近三年没怎么增长,甚至在2020年下跌15%的表现,若能保持5500亿就算不错了,远远进不了前十的位次。

而我们从城市的商业资源、生活多样性考虑,天津的表现同样不算亮眼。

每年的新一线城市排名,主要考察的就是城市商业资源、枢纽性和生活多样性。而在2021年的排名中,天津排在成都、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后面。

在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报告》中,天津在19个城市的排名中仅仅排在12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5个分项指标中,天津的表现,都不如成都、深圳、杭州、武汉、苏州等城市。

我们只能揣测,天津进入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除了直辖市的声名加持,港口城市+北京开放通道+租界遗留下的国际氛围,才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曾经“五大道”商圈的繁华,已经散去。如今数字经济、商业直播的新潮流,天津似乎也不占上风。

希望天津能借此机会,能做出消费升级的真正举措。

3

考察一个城市的消费综合实力,除了上述的宏观指标,一些侧面的指标也能看出些门道。

比如“首店经济”,即国际品牌、潮流品牌、本土品牌在国内选择首家店铺的城市,自然更占优势。

这方面表现最好的,还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尤其是上海、北京。

最牛的上海,2020年共引入各类首店909家,其中全国首店118家,全球/亚洲首店12家。作为首店经济最早的发源地和传播者,上海早已抢占先机。

而北京也表现不俗,2021年上半年,共有434家首店(含旗舰店)落地北京,已超出去年全年首店入驻数量近250家,爆发力十足。

一线城市,已经是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要选择和重要跳板。

比如便利店的数量分布,也能从侧面反映城市的消费广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图是2018年的统计数据(估算),连锁便利店数量最多的竟然是东莞,多达8890家,上海7594家同样霸气十足。

而作为北方城市的代表,北京、天津就略显羞涩了。北京面积接近上海3倍,但便利店只有2613家。天津面积接近上海两倍,便利店更是只有964家,竞争力不足。

便利店不便利,已经成为北京的吐槽常态。

比如夜间经济,能直接拉长一个城市的消费时间长度。

数据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作为消费的“黄金时段”,夜间经济不能错失。

尤其是在去年疫情之后,各地急于恢复经济,夜间经济甚至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从一二线向下传导。

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无疑是成都、重庆、长沙。一份《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20)》显示,重庆、成都、长沙、青岛、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分别位居全国夜经济影响力排名前十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夜间的洪崖洞,早已是不可错过的网红打卡地

比如新国货的创造力,也在见证一个城市的综合创新力。

这点,做的最好的还是长沙,火遍全国的餐饮品牌文和友、咖啡品牌三顿半和网红茶饮茶颜悦色,无人不知。

一项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数据指出,诞生新品牌数量最多的十个城市是: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杭州、长沙、济南、苏州、东莞、武汉。

综合上述几点,如果还有下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圳、成都、杭州、长沙则是最有希望获批的4个城市。

竞争,还会持续下去。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