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兰亭
揽慧星以为旍兮
举斗柄以为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举斗柄以为麾
刘万庆
1983年底,滑富强老师由南开调入北辰文化馆,专职辅导群众文学创作。其时,他有“任重道远”的思想准备么?如今看来,南开北辰两地虽近在咫尺,却是老师穷尽下半生的真正意义上的远游──正如屈原的《远游》:“揽慧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
交给老师的第一篇作文颇费了些功夫。经修改,《村前的小路》发在《北郊创作》创刊号上──这既是我的散文处女作,也是跟着老师学写散文之始,更是我迎着老师伸来双手的起步之“路”。不久后,首次去蓟县开会,雷雨中冒险爬上山顶,我把勇气尊严和自豪的青涩体验写成《山趣》,老师改后竟推荐给《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发表。1990年代末,老师推荐我加入了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天津作家协会;在世纪之交的最后一个夜晚,我写了《二十世纪留言》;后来的后来,我又写了《二胡》,老师在刊发时特意加了编者按语──这两篇作品分别获得“文化杯”散文三、二等奖。
滑老师来北辰之初也是改革开放之初,他组织我们采访乡镇企业和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甚至创造性地设置了专职“业务员”,为北辰区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摇旗呐喊、擂鼓助威。此间,我与老师合作采写的《车水马龙铁民警》,在《交通与安全报》连载,被收录《交警风采》专辑;主人公张明生,不仅评为四郊五县首个市“十佳交警”,而且我们的作品也成为他几次参加外省市交流的宣讲材料。有了这次锻炼,老师安排我采访宜兴埠两个镇办企业写成的《斜阳如血》《3·18特写:华兴、女人与金杯》,分获天津改革开放十年报告文学征文奖和“文化杯”报告文学三等奖。1993年底,我出版了报告文学专辑《辰星纵横》,滑老师不仅热情作《序》,还邀请区委宣传部、市作协领导参加了首发式和作品研讨会。
滑老师是文学多面手,尤其小说手法对我影响甚深。2000年3月,我沉迷在中篇《捧角儿》写作中。20日,当我用稿纸抄完最后一个字时,虽然太阳已经落山,还是迫不及待地赶到文联办公室。老师放下其他稿件当即审阅,我屏声静气地等待他的“判决”。渐渐地,我发现老师情不自禁地走进了小说的情节中……那晚,我与老师聊到半夜。过后,老师不仅把《捧角儿》放在了《北斗星》头条,还配发了《北辰小说创作的新突破》的编者按语。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接连写出《本草》《楼市》《清白》《烟笼大清河》《地头》等中短篇小说,也接连获得“文化杯”中篇小说一等奖两次、短篇小说二等奖两次。当我的小说作品结集出版之际,滑老师又烦请著名作家肖克凡作《序》,并请天津师大孙玉茹教授作评……
一滴水能折射阳光──拉拉杂杂写了许多,我想说,在我与成百个北辰弟子的身上,都能找到滑老师的影子和心血。我还想说,老师纵存“有教无类”之心,怎奈弟子们众口难调,况且脾气秉性、格局修养参差不齐──也真难为了老师的宽容之心、浩然之气!追随老师一路走来,我们虽然有过彷徨、有过困惑、有过中途退群的犹豫,幸好老师不曾松手放弃!在他一次次的感召打捞下,我们亦一次次背起行囊重新出发,努力打造文学创作的北辰风景,领略做人作文磨砺后的天边彩虹。正因如此,方才把一块贫瘠的土地改良成文学沃土,并浇灌出诗歌的芳草坪蓊蓊郁郁,散文的百花园姹紫嫣红,报告文学的灌木丛生机勃勃,小说的阔叶林大树参天……
屈指算来,滑老师来北辰已近40个春秋──这段悠长人生旅途的第一个十年,他摘下一颗颗文学新星当做令旗摇曳,成功打造出一块文学创作的文化品牌;第二个十年,他高擎着文学大旗砥砺前行,在文学的星空升起一个北斗星座;第三个十年之末老师光荣离岗,但他开创的文学事业如八龙驾车,继往开来;当老师来北辰的第四个十年之际,他依然是北辰文学事业的当家大旗──大旗飘扬,云旗逶迤,首尾相连,初心相随。
若自滑老师1961年从事文学创作计,迄今已届甲子──头20年,他在南开文学社淘养积淀文学元气和文化自信;30年时,我在《写下去,并且要记住》中坦言:“老师不仅给了我写作的笔,也给了我完整而健康的人格──这一点,尤其要记住”;40年时,我在《悠悠北斗情》中写道:“滑老师和他主编的《北斗星》是培养区籍作家的摇篮,是我们心目中的彼岸。我们手中的笔不停歇地磨砺着、写作着,因而,我们快乐但绝不邋遢地生活着。”50年时,北辰区文广局和民进北辰工委联合举办了专题祝贺座谈会,我以区作协主席的身份、以《弱水50年》为题发言说:“滑老师之于北辰作家团队,是上善的母亲河水,像吉祥的云及时的雨;他的坚持与操守,如雪峰高耸而圣洁,似冰川博大而晶莹”。
滑老师生命之树常青,文学之树长绿!
酱 牛 肉
朱睿
张婶要到城里帮忙照看孙子。在汽车站,抓着老伴儿的手,千叮咛万嘱咐,两人噙着眼泪告别。
一周后她苦着脸回来。歇了个周末又要走的时候,老伴儿安慰她说:“儿媳妇如果说难听的,就权当没听见,咱不生那气。”张婶点点头,叹了口气说:“你不知道,在城里我东西南北分不清,过马路又不会看红绿灯,真烦。”
“时间长了,那都不是事儿。把孙子看好才是最重要的。”老伴儿说。
“你眼里只有孙子,就没我了?白让我挂念了这么久。干脆我这就走,也不听你叨叨了。”说完,疾步上车而去,看得老伴儿直摇头。
晚上,儿子家餐桌上。
儿媳妇做了一大盘酱牛肉,可是张婶只顾埋头扒拉自己眼前的炒青菜。儿媳妇把一大块牛肉放在她跟前,笑盈盈招呼着:“妈,您尝尝。”张婶的手立马像被烫了似的赶紧闪开,“我就愿意吃自家种的青菜,你们吃吧。”说完把酱牛肉又丢进了盘里。两人拉锯一样几个回合,张婶获胜。她偷偷瞄了儿媳妇一眼,好像满脸不高兴。
又一次吃饭,也有酱牛肉,可张婶像看不见它似的,情景重现。儿媳妇眼珠一转,冲儿子说:“儿子,快给奶奶吃酱牛肉。”只见小家伙立即从盘里捞起一块,冲着她下命令:“奶奶快张嘴!”“啊呀,我的小祖宗,可别掉了,你快吃吧。”可对方不由分说,直接给她捣进嘴里,她躲闪不及,嘴边还给蹭上了些酱料,只好吃了起来。儿媳妇偷偷的笑了。
又是周末,张婶回到家。吃饭的时候,老伴为了犒劳她,特意买的猪头肉。看着猪头肉,张婶突然想起了儿媳的酱牛肉,咋摸着嘴说:“你还别说,儿媳妇做的酱牛肉真是又好嚼味道也好。”老伴一听,立即提议:“那下次也带我一起去尝尝呗。”张婶收敛神色嘴一撇,“谁要带你去?到时还不是和我一样,东西南北分不清,连红绿灯都不会看。”
老伴眨巴眨巴眼,把那盘猪头肉挪到自己跟前,低着头嘟囔道:“不就是吃了个酱牛肉吗?看把你给美的,你吃你的酱牛肉,我吃我的猪头肉!”
文学责编:季晓涓
初审:江莹
复审:冯暐 黄熙
责任编辑:李富强
总编辑:朱京立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