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安全教育“不放假”

图1

图2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很多城市和地区遭遇极端天气,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天津已迈入主汛期,各类溺水、交通、消防、内涝等安全问题也进入易发、多发期,广大城市居民学习自救知识的热情高涨,同时也更加关注青少年儿童的暑期安全问题。

今年的暑假,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实施后的第一个暑假。本期“今晚调查”发起《如何保障孩子们的暑期安全》主题调查,通过掌上天津App、天津妈妈网和腾讯问卷等网络渠道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328份。数据显示,家长非常关注青少年儿童的暑期安全问题,但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受访家长群体画像

本次调查中,35.67%的受访者家中子女在读小学,四分之一(25.91%)的受访者家中子女处于学龄前,9.45%的受访者家中子女就读中学,6.71%的受访者家中子女已经读大学了。另有22.26%的受访者没有孩子或者孩子已经成年,暂不归入受访家长群体。

暑假期间,近六成受访家长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另有一成多受访家长表示,孩子与长辈、亲戚共同生活。

小学及学龄前儿童的家长构成本次调查的主体,受访家长群体对青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关注度高,具有相关话题的敏锐感知度和快速反应力。

户外安全最受重视

调查显示,在超过半数的受访家庭中,孩子在暑假里主要的活动安排是上辅导班(58.04%)、与家人外出旅行(57.25%)、独自玩耍(56.08%)和锻炼身体(50.20%)。此外,孩子在暑假里用大量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的占比达到43.92%,远高于做暑假作业(27.84%)、参与社会实践(27.06%)、与朋友外出游玩(24.71%)等。

由于假期的特殊性,家长很难随时掌控孩子的行踪,这也导致家长对孩子们在暑期的各类安全问题感到担忧——

图1

调查显示,家长对青少年儿童户外活动安全的重视程度最高。这或与新闻报道所聚焦的社会事件相关,也与城市自然环境、社区水域建设及配套安全设施的完备程度相关。在个案采访中,有受访者表示,家长应对社区水文景观,如水池、喷泉、人工河保持警惕,也应密切关注天气、关注汛情,视情况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避免在风雨交加的时间出行,不冒险、不涉水,确保青少年儿童的安全。

家长说:新旧隐患并存,很担心

在接受采访的前几天,李倩刚刚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告诉孩子这些家庭用电安全常识”的帖子。她自认为是比较关心孩子暑期安全的家长,早前还曾经在孕婴论坛里组织网友团购防撞条,避免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磕碰受伤。

李倩的脚上至今都有一道比肤色稍浅的疤痕,是小时候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脚被车轮绞进去时留下的。“当时我爸妈可能都被吓着了,我反倒印象不深。有了孩子之后,我才总想起这件事,也总告诫自己:不要因为成年人的疏忽而给孩子带来伤害。我爸也后怕,他带外孙女出门时都是坐公交、地铁,再没骑车带过人了。”李倩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以前存在的安全隐患正慢慢消失或者变得容易规避;但新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出现,比如家庭内部的充电宝、电蚊拍、燃气热水器,户外的高层坠物、大车视野盲区,包括轮滑鞋在内的儿童运动器械可能带来的故障问题等等。“我总有一个感觉,就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看,我们不可能完全排除孩子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别怪家长看了新闻报道就一惊一乍的。为人父母,得时时刻刻悬着心,才能保护好孩子。”李倩说。

不仅要“看”也要倾听

家长对青少年儿童的暑期安全忧虑重重,导致其在家庭教育中倾向于采取较为严格的监督手段。那么,受访家长为应对暑期安全威胁都做了哪些工作?在消除安全隐患方面,交给老人看护(55.29%)、禁止孩子单独外出(47.45%)、禁止孩子使用水电燃气(46.67%)和父母全天陪伴(44.71%)的占比最高。另有三成左右受访家长会收起家中杂物(31.37%)、安装家用摄像头监控(30.98%)、多安排课程或培训(27.84%)、禁止孩子和同伴出去玩(26.27%)等等。“有人看着”几乎成为家长消除担忧的最常用手段。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离不开网络,家长也习惯使用“电话手表”“家用监控”等网络设备查看孩子们的行踪;但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很多家长都感到有心无力。如何保障儿童的网络安全以及用什么标准去界定儿童上网的行为是否安全等等问题,都需要研究和探讨,相关措施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跟上网络发展的速度。除了筑牢信息安全、隐私安全“围墙”和清洁网络环境之外,家长也应当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通过耐心倾听、平等交流的方式,培养孩子与父母分享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的习惯,才能及时了解到孩子面临哪些不良网络信息,尽早发现网络安全漏洞,为孩子们的上网安全保驾护航。

依法维护交通安全

相对于其他安全问题,家长对青少年儿童的性别安全(28.63%)和交通安全(25.10%)的关注度有待提升。

经过舆论事件的“科普”,很多年轻家长已经拥有了孩子应当接受性别安全教育的意识,但在受教育的年龄阶段方面仍存在明显分歧。调查显示,31.34%的家长认为性别教育应该安排在中学阶段,23.33%的受访家长认为小学进行性别教育是合适的,16.00%的受访家长认为幼儿园阶段就需要性别安全教育,分别有10.67%的受访家长认为可以等到大学阶段再进行或者不需要进行性别安全教育,还有不到一成的受访家长赞同性别安全教育越早越好、不必做年龄限制。

在交通安全方面,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还是我国发布的《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都显示:道路交通伤害给儿童及家庭带来巨大打击。在我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1岁至14岁儿童的第二大伤害死因,15岁至19岁青少年的第一大伤害死因。根据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青少年儿童的交通安全,对于家长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需要提高警惕的“选项”,而是遵纪守法、照章办事的必要之举。

学会自救很有必要

受访家长如何评价孩子的暑期应急避险能力?

图2

在家长们看来,青少年儿童应急处置安全事件的能力有限,表现理想的情况占比不足半数。

32.74%的受访者会主动关注周围存在的青少年儿童安全隐患,并愿意主动提供帮助;28.70%的受访者倾向于提前消除隐患,从而起到保护青少年儿童安全的作用;20.63%的受访者表示可能注意不到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但如果青少年儿童遇到问题,自己愿意主动帮忙;17.93%的受访者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家长对孩子面对应急避险考验的表现担心有余、信心不足,因此更应重视培养孩子的应急避险能力,让孩子学会生存、自救和互助的知识与经验。

家长说:跟孩子学知识,不丢人

作为一名母亲,韩女士对孩子能在学校接受安全教育感到非常欣慰。她说:“我家孩子是很认真的性格,回到家还会给我‘上课’,凡是他觉得有用的知识,都想让家长也‘学会’。比如地震避险,老师教了在教室要蹲在课桌下,在家里不要搭乘电梯等等。我们就告诉孩子附近哪里是应急疏散场所,还一起准备了有水、有药、有饼干、有保温衣的‘应急包’。”

韩女士说,她接触到的大部分家长都支持学校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偶尔家长微信群里会有不良反馈,往往是因为放大了安全教育的“副作用”。“我们群里有个妈妈,抱怨老师教孩子用灭火器,还说她家的孩子活泼好动,小时候就砸过灭火器箱的玻璃,划了一手口子。后来有个家长反问她:你会用灭火器吗?要是真有火情,你愿意一家人都不会用灭火器吗?那个妈妈就不怎么发言了。我希望她改变观念,把孩子的安全教育重视起来,自己也能多学知识、积累经验。”

家长应当有所行动

在此次调查中,约四分之一的受访家长坦承,自身并没有为消除孩子在暑期活动时的安全隐患做出卓有成效的安排。

家长们日常如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六成以上受访家长选择遇到事故后再告诉孩子正确的对策、对危险行为令行禁止以及通过看新闻纪录片告诫孩子避免危险;39.22%的受访家长会亲自示范纠正一些危险行为;35.69%的受访家长会列举案例、提醒孩子当心;与此同时,约四分之一(24.31%)的受访家长在安全教育方面做出的个人努力有明显不足。

调查显示,学校为学生的暑期安全进行了一系列安全教育工作,诸如提供《告家长书》,放假前学校领导和老师会专门强调注意暑期安全,邀请公益机构提供安全教育辅导等。在受访者心目中,对安全教育组织者的信赖程度排序前五位依次为:公安机关、消防部门、救援团队、学校、医疗机构。

专家说:

安全教育需以身作则

天津市公安局特警总队五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贾春磊曾多次参与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也担任着部分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工作。在他看来,确保青少年儿童的暑期安全,需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着眼,不断筑牢青少年儿童的安全防线。

“引发暑期安全问题的内因,是孩子们处于充满好奇、活泼好动的年纪,在假期里会有一些探索的尝试。比如小朋友们想去玩水,可能选择的是自己感觉安全的陆地区域,但堤岸湿滑、脚步不稳,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溺水。

引发暑期安全问题的外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老问题叠加新问题,呈现较为复杂的态势。虽然我们现在整体治安环境良好,但也不能排除个别不法分子对孩子的安全造成威胁,家长和安保人员要特别提高警惕;很多家长教训孩子时说得头头是道,可如果自己不能以身作则,那就是‘治标不治本’。”

贾春磊在授课时也总是向学生和家长们强调,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危险和极端情况,每个人都应未雨绸缪,做好心理准备、增加知识储备、增强应急意识。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青少年应急防范手册”以及相关的安全自救知识,建立起科学的行为规范,防患于未然、避险于危难。

摄影 马士雯

制图 雷蕾

来源:今晚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