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大唐军队,孤守西域40年,满头白发战死沙场

01

从汉朝开始,西域就是东西方交汇的要道,谁控制了西域,谁就能垄断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为此,贞观十四年(640年)九月,唐太宗在交河城(今属新疆吐鲁番)设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用以针对西突厥。

到显庆三年(658年),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向西直抵波斯(今伊朗),是迄今为止中国在西边管辖范围最远的地方。

新崛起的吐蕃也看中了这块战略要地,和唐朝反复争夺安西四镇,但唐朝最终在名将和忠诚士卒的努力下稳定了局势。

可惜,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唐玄宗仓皇出逃,新即位的唐肃宗不断调集西北边军来中原勤王平叛。

由于安西士兵长年与周边的异族势力作战,凶猛剽悍、骁勇善战的他们自然被大批内调。

他们的到来对平定安史之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却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实力。

吐蕃乘机大举进攻河西(今甘肃、青海黄河以西的地区),几年后就攻占了河西、陇右(今甘肃及新疆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地区。

雪上加霜的是,广德二年(764年),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不可没的将领仆固怀恩因受朝廷猜忌。

竟起兵对抗朝廷,引回纥(维吾尔族的祖先,曾助唐廷平定安史之乱)、吐蕃十万兵将直逼长安。

关键时刻,河已西副元帅(官名)、河西节度使杨志烈采用围魏救赵之策。

从河西等地调集5000名精兵攻打仆固怀恩的驻地,迫使其撤军回救。

杨志烈的战略成功了,长安得救了。

可惜这5000名精兵苦战数日,最终全军覆没。

02

至此,河西主力丧失过半。

吐蕃又抓准了时机,重兵进攻河西。

兵力不足的杨志烈无力抵挡,只得弃守某河西重镇,后被叛军杀害。

杨志烈这个河已西副元帅的主要职责是整合河西、北庭(唐朝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区)、安西三地的残余唐军,抵抗吐蕃的攻势。

其主管地区包括河西、北庭与安西。

他的突然遇难令帝国西北军界一时间局势岌岌可危。

颇有战略眼光的郭子仪奏请朝廷派使者巡抚河西。

于是郭子仪的侄子郭昕作为朝廷的西巡使臣被派到了安西。

郭昕的身份是使臣,责任是巡视边关、安抚将士,并不负责筹划战役、抵抗外敌。

但是吐蕃的大举入侵让他无法安稳地完成工作:

永泰二年(766年),吐蕃相继攻陷河西重镇,新任河西节度使兼河已西副元帅也英勇战死。

河西唐军主力被歼灭,帝国西陲与中原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完全被切断。

从这一年开始,安西成了一块飞地。

郭昕、安西将士和百姓被吐蕃铁骑隔绝在了唐朝本土之外。

03

得寸进尺的吐蕃移师东向,以和议为诱饵,要求唐朝廷重新划分边界,妄图不战而获取安西。

经过安史之乱后的两次分兵,曾经威震西域的安西四镇仅剩万余兵马,与强大的吐蕃军队相抗衡可谓步履维艰、险象环生。

但安西军民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团结,进行着顽强而凄凉的抵抗。

大历七年(772年),唐代宗秘密派出的使臣终于抵达安西,和郭昕等将领接上了头,慰问了安西将士。

朝廷还没有忘记我们!

泣血死守多年的将士们流下了热泪,抗敌守土的决心也大大增强。

然而战争几年后,朝廷还是渐渐忘记了在安西数千里土地上既要维持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更要抗击吐蕃入侵的百姓和将士们。

由于长年不通音信,中原的人们误以为帝国西陲的那块飞地已经成为吐蕃的囊中之物。

而由于西域的形势日益严峻,吐蕃攻陷河西、陇右并与回纥争夺北方丝路。

安西与朝廷的联系通道已经完全被阻断,安西军民们甚至不知道唐代宗去世、唐德宗即位、年号已经更改为“建中”。

在建中二年(781年)仍然用着“大历十六年”的纪年。

04

直到建中二年,郭昕派使者辗转借道回纥到朝廷奏事,帝国统治者才惊奇地发现:

原来安西、北庭等地还驻守着朝廷的忠臣,这些地方还属于唐朝啊!

为嘉奖安西将士“忘身报国”的忠义,朝廷提拔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并封为武威郡王。

还把安西将士均按等级破格提拔七级。

朝廷已经自身难保,这是安西感受到的来自帝国本土的为数不多的支持之一。

仅仅两年后,陇右节度使发动兵变,唐德宗出逃,长安陷落。

一直虎视眈眈的吐蕃借机提出可以派遣援兵助唐德宗收复长安,条件是拿安西、北庭等地来交换。

唐德宗答应了,与吐蕃签署了誓约,并准备派人前往西域办理交割事宜。

不过,吐蕃所谓的“出兵相助”只是一场阴谋,他们乘乱劫掠了武功(今属陕西咸阳,距西安约80千米)。

唐廷也不想当冤大头,于是在兴元元年(784年)以吐蕃没有履约为由:

拒绝将安西四镇和北庭交给吐蕃,还册封郭昕为四镇节度使。

吐蕃对西域志在必得。

贞元二年(786年)年底,吐蕃赞普亲临一线指挥,吐蕃大军攻陷了唐朝西部重镇、战略通道沙州(今甘肃敦煌);

贞元六年,吐蕃在围攻北庭一年后攻陷其辖境重镇。

至此,安西的侧翼完全被斩断。

没有兵源,更没有粮饷补充,在这样的绝境下,四镇节度使郭昕还在苦苦支撑。

05

接下来近二十年的沧桑岁月里,时间染白了郭昕和将士们的头发,但丝毫没有改变他们的赤胆忠心。

令人心酸的是,他们艰苦卓绝的坚守没能迎来最终的胜利,相反,坏消息接踵而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贞元十七年,吐蕃攻陷麟州(今属陕西榆林),麟州刺史、郭子仪之孙在战斗中殉职。

听到侄子为国捐躯的噩耗,郭昕禁不住老泪纵横。

擦干眼泪,他再次站到了前线——抗击吐蕃、为大唐守住西部领土是他和全体安西将士的最高信念。

贞元十九年,大漠重镇、战略要地西州(今新疆吐鲁番)陷落,安西局势危如累卵。

生还是死?投降还是殉国?

这道选择题,郭昕和安西将士从来没有第二个答案。

元和三年(808年)冬,已是古稀之年的郭昕率领着数千名和他一样自广德初年甚至更早时候就守卫在安西的大唐残兵。

与吐蕃赞普亲自统率的十万虎狼之师展开生死决战。

那一天,安西唐兵全部战死,唐武威郡王郭昕壮烈捐躯。

孤悬大漠西部42年的安西宣告陷落。

此后近千年,中原王朝再也未能踏足西域疆土。

在清理战场时,吐蕃赞普惊呆了:

所有血洒沙场的唐朝士兵都已是斑斑白头!

【转载仅供思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立即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