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方礼74岁蹬三轮资助贫困孩子,一干十几年,临终前还念念不忘

前言

1986年,白方礼老人73岁。中国人有着落叶归根的传统,这一年他也选择了从天津回到了老家河北省沧县白贾村。

此时的他有了退休金,孩子也都已长大成人,安享晚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在家乡的见闻,却马上改变了老人的决定。

在村里逛街时,他看到孩子们并没有上学,而是在地里劳作。

“你为什么不上学?”

“家里大人不让上。”

简单的对话,却是当时中国农村无数孩子、无数家庭的真实写照。当生存需求都难以维系之时,发展似乎也就并不占据首位了。但听闻这样的答复后,白方礼老人却十分心痛,自己便是因为生活贫苦才没有上学,一辈子也是靠着蹬三轮才维系了生活。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让家乡的孩子们走出山村,走出“养羊卖钱娶媳妇生娃养羊”的大回环恶性循环才能摆脱他们的悲苦命运。

一夜的辗转反侧,老人心下有了主意。

于是,一场家庭会议之下,老人决定将自己的5000元积蓄捐给家乡,然后选择重回天津,重操旧业——蹬三轮。而这一蹬从老人74岁开始,持续了10多年。十多年里,他累积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孩子。

甚至在88岁,实在蹬不了三轮时,他仍旧拿出500元钱捐款,还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

他的身上体现了普通人的善良、无私,体现了什么是“拳拳之心”,体现了什么是“大爱”。

普通人的不普通行为

白方礼老人,生于1913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动乱的民国时期,民不聊生也成为那个时代的鲜明特点,白方礼亦是难以避免。

贫寒的家世,动荡的社会背景,不仅让他没有读过书,更是让他年纪轻轻便要为生存劳碌,13岁时,他便开始给人做工。

而在历经了民国的军阀更迭、战乱四起之后,1944年他逃难到了天津。在天津为了生活,他当起了三轮车夫。低微的身份、贫苦的生活外加动辄被打骂的日子,艰难可想而知。但白方礼却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冀,命运报之以痛,他却以笑处之。在解放后,他硬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劳动模范。

在辛苦之中,靠着自己的两条腿撑起了这个家,从自己的四个孩子再到守寡的姐姐、侄子,他体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身上的不屈。

但是,在看着孩子们一步步长大,成家立业的背后,他也不是没有遗憾,那就是老人喜欢知识,可那样的年月自然是难以如愿。

人生如白驹过隙,但有的人却总能留下一抹感动。而正是这种发自本心的善良,让白方礼老人在退休回到老家沧县白贾村之后,有了与那些辍学少年的对话,有了他此后十多年的善举。

1987年,他回到了天津重操旧业。这个已经74岁的老人蹬着三轮,走街串巷,无论是严寒、酷暑他从不停歇。为此,他在三轮车上昏倒过,摔倒沟里过,就连自己的生活也过的清贫如洗。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午饭就解决了。当然有时候他也会“奢侈一把”,用咸菜当个佐菜。

有人称他“神经”,说他“傻”,但他却说“我咋个不知道享受呢?但孩子们等着我的钱读书,我花了怎么办?”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是一位耄耋之年老人的恳切之谈,更是一个“普通人”的“不普通”之处。而从在老家的5000元捐款开始,在他生命最后的十几年间,300多位同学收到了他的捐助,捐款的范围也从天津到河北再到藏区的困难学生,数额更是一步步的累积到了35万之多。

或许,今天有人会觉得30多万并不算多。但在当时的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万元户”的概念也不过初起,更遑论这是一个年近90岁老人的辛苦所得。

而在老先生蹬三轮蹬不了之后,白方礼老人还以高龄去给人看车,开起了一个只有8平方米的小报亭公司——白方礼支教公司。目的仍旧是为孩子们的学习,为了教育。后来,这个小亭子也因为城市规划,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支持地方拆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老先生的这些“壮举”,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可惜的是,在2004年央视的感动中国人物之中,他遗憾落选。为此,甚至引起了网友的抨击。

但与荣誉相比,老先生重视的更是孩子们的未来。当他被确诊肺癌,住院弥留之际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还说“好了,还要蹬三轮。”

小结

2005年9月23日,93岁的白方礼老人去世。而在随后的2008年,他被46家媒体评为了“感动中国人物”。

这一次,他终于“感动中国”。我们无意去指责谁,但对于这样一位闪耀着人性光辉,以蹬三轮为乐,以捐助孩子为乐的老人,我们想说的是或许他只是小人物,只是历史洪流中的白驹过隙。但正是这样的人物,才构成了我们生活之中的感动。生活的确不美好,但总会有人深情款款、总有人心怀天下,总有人去温暖人间。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