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绿化覆盖率高达50%的中新生态城,一呼一吸都是氧气的味道。不论是每年减碳329吨的不动产登记中心,还是可为居住者节约2/3的采暖费的被动房项目,都实现了在“双碳”战略下“自主呼吸”。未来,生态城将全面推行2.0指标体系,加快绘制“双碳”战略下的“施工图”。
天津北方网讯:在绿化覆盖率高达50%的中新生态城,一呼一吸都是氧气的味道。不论是每年减碳329吨的不动产登记中心,还是可为居住者节约2/3的采暖费的被动房项目,都实现了在“双碳”战略下“自主呼吸”。未来,生态城将全面推行2.0指标体系,加快绘制“双碳”战略下的“施工图”。
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
零碳建筑每年减碳329吨
8月中旬,正值炎热的三伏天,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大厅里,虽然没有开空调,但却让人感到凉爽舒适。
这种气质很“生态城”。参与设计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向新金融记者介绍:“一整栋楼用的是地源热泵,在建筑周边建设了44口120米深地热井,将浅层地热能和屋顶太阳能热水系统相结合,能够为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提供相对稳定的能源。”
如果你站在这栋建筑的大厅里,抬眼望去,能够看到几个如圆月般明亮的导光筒,从外观上看像一个个被点亮的灯盘。这些导光筒实际上是球状的,通过聚集室外的光线,将自然光导入大厅内,效果既柔和又环保。
这栋建筑的神秘之处还远远不止这些。
这栋设计理念超前的建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用能需求。该建筑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发电,在建筑屋顶、车棚铺设光伏板,并配备自动清洗机器人,就像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一样,定时对光伏板进行清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在建筑周边布设光伏座椅、光伏垃圾桶、光伏路面、光伏玻璃等,年发电量达23.4万度。
在这栋建筑的地下机房,还安装了150千瓦时的锂电池用于储电,实现“光伏储能”和“电网储能”两种储能方式的灵活切换。一方面,通过光伏发电储能,实现白天储能,夜间放能,余电上网。另一方面,通过电网购电储能,夜间低价购电储能,做到削峰填谷,节约了用电成本,紧急断电时,还能保证建筑正常供电3小时以上。经测算,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一年可以累计储存5.5万度电,在保障建筑正常使用之余,还可给电网输入12.8万度电,相当于近50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据测算,不动产登记中心每年可以节约17.2万度电,能源自给率可以达到112%,与普通节能建筑相比,再节能45%以上,且室内温湿度舒适,空气质量良好。在环境效益方面,通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9吨,相当于种树3000棵,环境效益显著。
不久前,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为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颁发零碳建筑奖牌,这也是全市首个零碳建筑示范项目。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建筑面积3467平方米,主要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不动产登记服务,年均办理业务2万余件、服务5万人次。在这里,通过以上“产储用控节”多技术叠加和系统集成,可以对整个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协调,最终达到零碳运行目标。
被动房搭建“理想人居”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对面不远处,是生态城公屋二期被动房项目,低能耗的设计理念让这栋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如果你站在被动房的样板间里,可以沉浸式体验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场景,智能开关、智能窗帘、智能空调、智能安防门锁……住户通过智能家居平台或手机APP就能远程控制家居设备。不仅如此,房间里还安装了环境监测设备,可以对被动房室内的温湿度、二氧化碳、PM2.5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在保证住户舒适居住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对被动房的实际运行节能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房屋保持超低能耗。
据介绍,被动房是各种技术产品的集大成者,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使所有消耗的一次性能源总和不超过120千瓦·小时/平方米·年的房屋。如此低的能耗标准,是通过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和可再生能源实现的。
“被动房”概念起源于德国,是以“建筑节能”为核心理念,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便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先进的节能建筑方式,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生态城公屋二期被动房项目建筑面积达1.27万平方米,共103套房屋。作为德国被动房研究所认证的世界首个竣工的高层被动房住宅,生态城公屋二期被动房项目采用了最先进的外墙保温系统、建筑气密技术、全热回收新风空调系统、全自动外遮阳技术和无热桥技术,节能率达到90%,可为居住者节约2/3的采暖费。
相关负责人对新金融记者介绍,生态城公屋二期被动房项目设计和建设伊始,很多技术细节都没有先例可参考,生态城在引进德国技术的同时,携手德国被动房研究所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两大业内顶级研究机构,紧密结合生态城特点,克服高层住宅防火要求高、室内空间小、承重结构多以及气候条件不利等困难,应用了“剪力墙结构无热桥设计”“混合送风系统”“气密联动补风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确保项目“90%节能率”和“高度气密性”等多项硬性指标,使被动房技术在生态城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并实施落地。
确立“双碳”战略
所有建筑为绿色建筑;全部住宅安装太阳能热水设施;利用全部道路、广场、绿地、屋面等收集雨水,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兼顾调峰和蓄滞功能,这也让生态城成了典型的海绵城市;自行车、行人与机动车道分离;垃圾分类管理……如果你在生态城里漫步,就会发现生态环保的理念应用到了城市建设的点点滴滴中。
不久前,《中新天津生态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确立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沿循“低碳—超低—近零—净零”的减碳路径,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两个领域打出品牌,建设一批零碳建筑、零碳社区、零碳园区、零碳岛等示范单元。
进入“十四五”,生态城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培育新动能。据统计,目前,生态城累计建成绿地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建立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成全球首个高层被动房,成为北方绿色建筑示范基地;68个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全部完工,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固体废物智慧化管理,开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国际合作新模式。
下一步,生态城将全面推行2.0指标体系,做实做细无废城市、海绵城市、盐碱地治理等发展策略,实现生态城市内涵升级、标准升级、技术升级、规模升级和示范升级。近期,生态城与国网电力滨海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通过构建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落实“双碳”发展战略,同时结合新加坡生物多样性指数体系,推出适合北方海滨城市特点并在京津冀具有引领作用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到2025年,生态城环境治理力争从“涵养修复”向“立体生态”跨越,打造生态城市升级版,树立一流人居环境样板。(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来源:北方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