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由“城”与“市”组合而来。前者是城墙围起来的地域,后者则是进行交易的场所。自古以来,城市因山水而美,因商业而兴,时至今日,贸易往来仍是保持城市活力的重要源泉。
两年前,当商务部提出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各大城市澎湃的商业热情被再次点燃。2021年7月19日,首批名单尘埃落定: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重庆、天津五座城市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
从顶层设计来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不仅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其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不言而喻。那么,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力与潜力各自如何?建设特色和方向将是怎样?与纽约、巴黎、东京等国外知名商业中心相比,我们的距离还有多远?
1
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肌肉实力如何?
内循环、双循环时代,消费无疑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首批公布的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名单,犹如五颗散落的星点,分布于各大城市集群带,点亮并推动着所在区域的消费趋势与变革。
其中,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扼守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广州则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的龙头代表出列,各大城市虽有南北之分、线级之别,发展潜力却不容小觑。
目前,商务部官方对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评判标准,是从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政策引领度六个维度考量评定的。可以看出,除经济发展水平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亦强调一个城市的消费环境与国际视野。
北京与其他4个城市相比,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在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多轨并行。国家首都、历史文化名城、奥运城市等国际光环的叠加,有力提升了北京于世界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经济总量方面,2020年北京GDP总值36103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16.4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二;人均消费达38903元,排在上海、广州、深圳之后,位居第四。
上海和广州两个一线城市的入选也在意料之中。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时尚之都,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在内地城市中名列前茅,目前,上海拥有76家领事馆,是国内领事馆数量最多的城市。世博会、国际时装秀、潮玩会展、国际论坛、国际马拉松等全球性活动的成功举办,同样为上海对话世界提供了多元窗口。
图:上海外滩夜景
2020年,上海GDP总量38701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33亿,人均消费42536元,各项指标均雄霸全国第一。
广州素有“千年商贸之都”的称号,商业底蕴十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持续保持着2000多年的商贸往来,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没有关闭过的通商口岸。时至今日,广州仍是海外华侨和外籍人士的汇集地,据广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常态情况下,广州在住外国人口约有8.6万人,主要来自非洲、韩国、日本、印度、美国等地。
承接国际交通,目前广州白云机场已覆盖全球230多个航点,2020年受疫情影响,其超越美国亚特兰大机场成为全球第一机场,旅客吞吐量4376万人。
图:广州荔湾区上下九步行街
相比之下,山城重庆的区位优势虽不及沿海,却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2020年重庆GDP突破2.5亿大关,多年蝉联全国第五,势头强劲。
得益于成渝地区浓厚的消费文化,及新一线城市中较小的租住负担,2020年重庆人均消费21678元,占人均收入30824元的70.33%,是全国“支出收入比例”最高的城市,消费潜力巨大。
如此来看,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天津的经济实力稍显逊色。2020年GDP总量14084亿元,居全国第11,人均消费支出28461元,排在全国第21位。不过,业内人士分析,作为北方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近代国内最早的通商口岸,天津蕴含着丰富的商贸基因,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基础和优势,是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带的重要先导力量。
2
王牌在手,路向哪儿走?
坐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王牌,接下来,各城市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建设理想商业之都,成为时代机遇下的新一道命题。
根据赢商大数据发布的“城市商业分级体系”,综合城市发展基础水平、商业发展规模、商业档次、商业人气及商业未来潜力等因素,对城市商业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估,并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上海、北京、广州、重庆皆为1级商业城市,天津为2级,五个城市对应的商业指数分别为0.91、0.70、0.47、0.45、0.26。
从城市商业发展一级指标来看,上海的商业活跃度居五大城市之首,北京在城市发展基础上略胜一筹,广州的商业档次较低,天津在商业规模总量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统筹各大城市商业发展的弱项与优势,在建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更要体现自身特色。
上海: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放大首发经济效应
上海活跃的商业氛围的确有迹可循。走在上海的街道上,你能明显感知这里跳动的经济脉搏,波澜壮阔的黄浦江滋养着外滩、陆家嘴金融中心、东方明珠等城市地标,光怪陆离的时髦商场、栉次鳞比的街区店铺尽言着魔都的华贵与浪漫。
这里的商业从不缺乏新鲜感,常换常新的速度赶超全国。2020年上海继续稳坐“首店一哥”宝座,引入各类首店909家,逆势之下平均每天新增首店2.5家。与此同时,“五五购物节”实现了“沪苏同城化消费”破圈,今年 5月1日-6月30日第二届购物节期间,上海共举办了1900余项特色活动,全市支付端线下消费4991亿元,同比增长12.4%。
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方面,上海已发布三年规划,拟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在消费创新方面,预计2023年全市网络购物交易额1.6万亿元,基本建成12个试点智慧商圈;品牌聚集度方面,通过云集全球、培育本土、创新老字号,将打造25个特色商业街区,打响160个本土品牌;时尚引领方面,发挥全球首秀、首展、新品首发的带动作用,将打造首发经济示范地标,引进高端品牌门店630个左右,品牌首店2400家以上。
北京: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打造国际知名文化+商业街区
帝都之于魔都,同样是承载人们梦想与现实的地方,但相较之下,北京的商业变化要内敛微妙许多。这里景象多元,代表传统京味的王府井商圈、保留胡同文化的前门大街,潮流标地三里屯、楼宇经济金融街、高奢云集CBD、艺术中心芳草地等各居一隅,华丽与破败,对立与包容往往同时上演,造成一种奇幻的景象。
目前,北京商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城中区商业项目发展水平参差,2019年一项统计显示:北京约有2万平方米以上的传统商业急需转型升级。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北京市商务局提出对10家传统商场实行“一店一策”升级改造,包括西单商场、王府井百货、长安商场等。与此同时,为破解老旧商圈升级难的困境,致力打造10条特色商业街,并推进市内免税店建设。
图:北京CBD
加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2021年北京市在商务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实施数字赋能行动,鼓励推广新零售,带动更多商贸流通企业、老字号企业创新转型。同时,实施国际化消费提升行动,包括优化市内免税店布局,加快推动口岸免税店在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落地。街区改造方面,将完成王府井步行街国家级示范步行街评估,并启动前门大栅栏国家级改造提升步行街试点工作。
广州:打造高水平国际商贸中心,发力夜经济&美食经济
广州在地理位置方面还要考虑到的一个突出标签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地位,建设更高水平的国际商贸中心成为应有之义。此外还需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强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国际枢纽竞争力、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及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的构筑能力。
在消费层级方面,广州亟待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发展首店经济、品牌经济、免税经济、健康经济等。“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广州将实施时尚之都、美食之都、电商之都、定制之都等名片擦亮推广行动,目前,天河区商业大区正在打造商贸产业集群,同时商场内增加夜游空间、延长地铁公交运营时间等,多举措发展夜经济。
重庆:构建国际消费集聚区,打造“国际购物名城”
从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2020年重庆全市常住人口3205万人,在直辖市中排名第一,同时超过广州市的人口总数(1867万)。人口年均增长率达1.06%,表明人口流入呈现明显的加速倾向,主城区对人口的虹吸能力进一步加强。这一强大的人口优势也意味着,重庆具有拉动消费进一步增长的潜力基础。
目前,重庆正在实施国际消费集聚区打造工程等十大工程,致力通过品质提升行动等“巴渝新消费”八项行动,打造“国际购物名城”。根据规划,预计到202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50%。
天津:营造“海河商业文旅经济带”,加快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在提升消费供给侧方面,天津最大的优势便是港口贸易的良好基础,以此为发力点,可多渠道扩大消费升级需求下的特色、优质产品进口,同时加快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建立面向亚太和欧美等地区的国际采购、分拨、配送中心和国际物流运营中心。
目前,按照“一带九轴九商圈”的总体格局,天津正着力营造海河商业文旅经济带,集聚大型商业设施,完善商业功能。近日,商务部还决定将天津金街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沈阳中街、武汉江汉路、广州北京路6条步行街确定为第二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化街为圈,形成集“商旅文体娱”于一体的社交体验中心。
3
对标国外,我们的差距在哪儿?
诚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已经如火如荼开展,但如果将视野放眼至全球,这不应只是一场国内竞赛,与国际超级城市、商业中心相比,我们应从更多维度看到自身的不足。
根据全球著名的城市评级机构之一,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编制的全球城市分级排名——《世界城市名册2020》,Alpha++超级世界城市并无中国城市一席,相比伦敦、纽约,我国城市在经济繁荣度、国际影响力、资源多样性等方面均存在差距。
这一点,可以从反映国际吸引力的国际游客接待数量来体现。以常态化的2019年数据为例,泰国首都曼谷接待国际游客最多,达2354.09万人次;巴黎、伦敦1900万人次以上;迪拜、新加坡、吉隆坡均超1500万人次;纽约、东京在1300万人次以上。
同年,我国内地城市中,国际接待游客数量唯一超过千万的城市只有深圳,为1216.95万人次;上海市接待国际旅游入境者为897.2万人次,重庆411.3万人次,北京市接待入境游客仅376.9万人次。(注:入境游客包括外国游客和港澳台游客)
独特的海岛气候、人文地理环境、物美价廉的商业模式等,或许是曼谷诱人的底层原因,事实上,作为亚洲的旅游与购物天堂,泰国商业起步于1975年,多年来销售额蝉联亚洲第一。曼谷的商业资源密集而丰富,在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上,这里聚集了全国 40%的人口,却拥有商场4000余家,世界顶级品牌争相进驻。
商业创新方面,泰国商业尤其擅长场景搭建及体验营销,商业体在建筑设计、氛围营造、社交体验上的创新实力得到全球公认,Siam Discovery 等多个项目曾获得全球零售大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图:东京夜晚都市风景
从城市商业繁荣程度来看,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的第五大道、东京的银座并称世界三大繁华商业中心。以银座为例,它是日本许多百年老铺与本土品牌的发祥地,日本第一间面包店——木村屋,护肤化妆品牌巨擘——资生堂等都从这里发源,此外日本的人性化服务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一直令人称道。
相较而言,我国还没有形成可与三者比肩的国际知名商圈和街区,消费服务质量和水平亟需提高,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体系尚待健全,提升城市商业的全球竞争力,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底蕴积淀。
戴德梁行北区商业地产部主管孟祎向观Sir补充到,对比纽约、巴黎、东京、曼谷等国际知名商业城市,国内的交通物流体系仍需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内交通建设、发展国际交通、增加航线来加大游客吞吐量,增加空港、海港枢纽,强化完善物流体系。
此外,本土化品牌影响力仍然较弱,应加大培育具有中国元素的本土品牌,形成IP效应,提升国际影响力;国际一线消费品牌便利度仍需提升,需加大引入国际一线消费品牌,以满足全球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消费服务环境方面,可形成商业、旅游、文化、会展等诸多行业联动发展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消费的规模效应。